首页 百科知识 中日扎染的历史背景

中日扎染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3-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朝对扎染生产的禁令,影响了其发展;清代后期,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又催生了扎染的发展势头。日本一些专家怀着感激之情把在日本保留并发展着的扎染艺术回报给中国。1993年曾与中国联合举办了“中日扎染技术研究会”,并介绍了日本扎染技;扎染专家出原修子还到中国高校讲学,传授扎染技艺。

扎染起源于中国,据文献记载是在秦汉以前,发展于隋朝,兴盛于唐代。宋朝对扎染生产的禁令,影响了其发展;清代后期,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又催生了扎染的发展势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一直处于内乱。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国家对旅游产品的重视,扎染又开始形成产业化,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形成了以四川自贡、云南大理、江苏南通、湖南湘西等各具地方特色的发展态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自身与环境的不断关注,扎染工艺与人们追求的理念同步发展,扎染之花和其他有利于人们健康发展的产品一样,将开放得更加灿烂。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钟茂兰在《民间染织美术》中这样写道:“据《日本纺织技术的历史》记载:秦始皇时(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10年),吴地(今浙江一带)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到日本,传授养蚕、织绸技术和缝制吴服。此记载说明中国染织技术与日本的渊源。唐代,日本又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唐朝时期的扎染方法,如七曜纹、目绞纹(醉眼缬)(图4-1)、七宝系纹(图4-2)、格子纹、打结纹、花鸟纹随即流传到日本。平安、镰仓时代(184—794年)日本扎染在与中国扎染技术的交融下开始本土化,以鹿胎缬为主要的捆扎方法开始应用,并开始制作七宝纹、鹿胎缬等纹样。随后日本扎染经历了室町、安土桃山时代(1392—1603年),江户时代(1603—1868年),明治、大正、昭和时代(1868—1989年),扎染技艺发展到百多种方法,并与手绘、刺绣等工艺结合,交相辉映,形成纤细华丽、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

图4-1 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扎染“目绞纹”(钟茂兰)

图4-2 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扎染“七宝系纹”(钟茂兰)

唐代扎染传到日本,至今也影响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日本一些专家怀着感激之情把在日本保留并发展着的扎染艺术回报给中国。1993年曾与中国联合举办了“中日扎染技术研究会”(图4-3),并介绍了日本扎染技;扎染专家出原修子还到中国高校讲学,传授扎染技艺(图4-4)。

图4-3  1993年在上海举办中日扎染技术展示会

图4-4  日本扎染专家出原修子夫妇向四川美术学院学生传授扎染技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