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症状表现该病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病,盛果期严重。初期半边枝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病叶变黄褐色,叶缘上卷,叶片萎蔫脱落,造成半边枯。重病株叶片脱光仅剩茎秆,全株枯死。发病条件该病为真菌病害。发病适温为19~24℃。根部有伤口,不易愈合时易发病。移植时少伤根,减少伤口。育苗尽量利用无病土,或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灌水时忌用冷水,尽量提高地温到15℃以上。及时清洁田园,病株残体应深埋或烧毁。
(1)症状表现该病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病,盛果期严重。发病初多从半边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叶子叶脉间先变黄,后变褐,逐渐向上部发展。初期半边枝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病叶变黄褐色,叶缘上卷,叶片萎蔫脱落,造成半边枯。重病株叶片脱光仅剩茎秆,全株枯死。病茎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色。
(2)发病条件该病为真菌病害。土壤和种子均可带菌,通过种子、灌溉、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发病适温为19~24℃。根部有伤口,不易愈合时易发病。此外,重茬地、地势低洼、土壤黏重、阴雨过多、地温低等因素,均会引发病害。
(3)防治方法
①种子。在无病地块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带菌种子应消毒,方法同褐纹病。
②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栽培地忌黏重土,宜沙土地。
③田间管理。施用腐熟的肥料,避免烧根。移植时少伤根,减少伤口。育苗尽量利用无病土,或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灌水时忌用冷水,尽量提高地温到15℃以上。及时清洁田园,病株残体应深埋或烧毁。
④药剂防治。可选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现病株可用3%妙回田1000倍液,或50%广美1000倍液,或用25%适乐时2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每株250毫升液。
⑤嫁接防病。利用野生植株作砧木,采取嫁接换根的方法达到防病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