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守瓜如何防治

黄守瓜如何防治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足黄守瓜,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黄守瓜黄足亚种、瓜守、黄虫、黄萤。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减产。1年1代区的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羽化,再危害瓜叶、花或其他作物,此时瓜叶茂盛,多不引起注意,秋季以成虫进入越冬阶段。防治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2.5%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48%指敌乳油1500倍液灌根。瓜类幼苗对辛硫磷敏感,须严格掌握使用浓度。

黄足黄守瓜,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黄守瓜黄足亚种、瓜守、黄虫、黄萤。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

(1)寄主已知有19科69种以上,但以葫芦科为主,如黄瓜、南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等,也可食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等蔬菜

(2)危害特点成虫取食瓜苗的叶和嫩茎,常常引起死苗,也危害花及幼瓜。幼虫在土中咬食瓜根,导致瓜苗整株枯死,还可蛀入接近地表的瓜内危害。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减产。

(3)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9毫米,为长椭圆形甲虫,黄色,仅中、后胸及腹部腹面为黑色,前胸背板中有一波形横凹沟。卵:长1毫米,圆形,黄色,表面具六角形蜂窝状网纹。幼虫:长12毫米,头部黄褐色,体黄白色,臀板腹面有肉质突起,上生微毛。蛹:长9毫米,裸蛹形,黄白色,头顶、腹部及尾端有粗短的刺。

(4)生活习性华北1年发生1代,华南3代,台湾3~4代,以成虫在地面杂草丛中群集越冬。翌春气温达10℃时开始活动,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自5月中旬至8月皆可产卵,以6月最盛,每雌可产卵4~7次,每次平均约30粒,产于潮湿的表土内。此虫喜温湿,湿度愈高产卵愈多,每在降雨之后即大量产卵。相对湿度在75%以下卵不能孵化,卵发育历期10~14天,孵化出的幼虫即可危害细根,3龄以后食害主根,致使作物整株枯死。幼虫在土中活动的深度为6~10厘米,幼虫发育历期19~38天。前蛹期约4天,蛹期12~22天。1年1代区的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羽化,再危害瓜叶、花或其他作物,此时瓜叶茂盛,多不引起注意,秋季以成虫进入越冬阶段。

(5)防治方法

①保护地采用防虫网防治黄守瓜。

②覆地膜防止成虫产卵和危害,也可在瓜苗四周撒草木灰、木屑、糠秕等防治成虫产卵。

③药剂防治:瓜类作物对许多药剂敏感,易发生药害,尤其苗期抗药力弱,用药应十分慎重。防治成虫用20%稳打1500倍液,或2.5%采喜乳油2000倍液,或2.5%氟虎水乳剂15000倍液,或用10%歼灭乳油3000倍液、40%氰戊菊酯4000倍液,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保得)乳油2000倍液。防治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2.5%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48%指敌乳油1500倍液灌根。瓜类幼苗对辛硫磷敏感,须严格掌握使用浓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