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嫩叶螨、阔体螨,属蜘蛛纲,蜱螨目,跗线螨科。全国都有分布,华北、长江一般受害重。
(1)危害特点成螨和幼螨集中在植株的幼嫩部分刺吸植物的汁液,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具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的嫩茎、嫩枝变褐色,扭曲畸形,严重时植株顶端干枯。由于螨体极小,肉眼难以发现,因此,上述症状常常误认为生于病害或病毒病害。
(2)形态特征雌螨长约0.21毫米,体椭圆形,较宽阔,淡黄色至橙黄色,半透明;幼螨体背有一白色纵带;若螨长椭圆形。
(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在热带及温室的条件下,全年都可发生,但冬季繁殖力较低。在北京地区,大棚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露地以7~9月危害较重。冬季主要在温室内越冬,少数雌成螨可在农作物和杂草根部越冬。
以两性繁殖为主,也能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孵化率低。卵散成于嫩叶背面、幼果的凹处或幼芽上,经2~3天孵化;幼螨期为2~3天;若螨期2~3天。初孵幼螨不太活动,随个体的发育,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但到若螨期停止取食,静止不动。成螨活泼,尤其雄螨,当取食部位变老时,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转移并携带若螨,被携带的雌若螨在雄螨体上蜕一次皮变成成螨,即与雄螨交配,并在幼嫩叶上定居。
茶黄螨生活周期短,在温度28~30℃时,完成1代需4~5天,在18~20℃时需要7~10天。发育繁殖的最适湿度要求高,因此,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黄茶螨的产生。茶黄螨靠除本身的爬行外,还能被人携带和借风力远距离扩散。
(4)防治方法
①保护地熏杀。37米3的温室、大棚,用1千克溴甲烷,或80%的敌敌畏乳剂100毫升与锯末拌匀,密封大棚,熏杀16小时。
②药剂防治。用1.8%上格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5%一顶三5000倍液,或5%铁踏1000~1500倍液,或用害极灭3000倍液,或75%克螨特乳剂15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在植株嫩叶背面、嫩茎、花器和幼果。7~10天喷1次,连续用药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