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防治斜纹夜蛾

如何防治斜纹夜蛾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斜纹夜蛾又叫莲纹夜蛾、夜盗虫、乌头虫等,是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种杂食性害虫。3龄后分散危害叶片、嫩茎,老龄幼虫可蛀食果实。其中以第1、7、8腹节的黑斑最大。蛹为被蛹,体长18~23毫米,赤褐色至暗褐色。各地严重危害时期皆在7~10月。③3龄前为点片发生阶段,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挑治,不必全田喷药。4龄后夜出活动,因此施药应在傍晚前后进行。

斜纹夜蛾又叫莲纹夜蛾、夜盗虫、乌头虫等,是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种杂食性害虫。在蔬菜中主要危害甘蓝、白菜、藕、芋、蕹菜、苋菜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豆类、瓜类以及葱韭等,但以十字花科蔬菜和水生蔬菜受害最严重。

(1)危害特点以幼虫危害全株,小龄时群集叶背啃食。3龄后分散危害叶片、嫩茎,老龄幼虫可蛀食果实。老龄时形成暴食,将叶片吃光。

(2)形态及习性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3~42毫米。全体暗褐色,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卵半球形,集结成3~4层卵块,外覆黄色绒毛。老熟幼虫体长36~48毫米,黄绿至墨绿或黑色,从中胸至第9腹节亚背线内侧,各有近似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1对。其中以第1、7、8腹节的黑斑最大。蛹为被蛹,体长18~23毫米,赤褐色至暗褐色。在中国北方,1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发生5~6代,南方可终年繁殖,长江流域多在7~8月大发生,黄河流域多在8~9月大发生。初孵幼虫群集取食,老熟幼虫在1~3厘米表土内做土室化蛹。各地严重危害时期皆在7~10月。

(2)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及时摘除卵块。

②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趋光特性,田间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对糖、醋、酒混合液以及杨柳把的趋向性,诱蛾在杨柳把上产卵,然后将带卵的草把处理,消灭虫卵。

③3龄前为点片发生阶段,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挑治,不必全田喷药。4龄后夜出活动,因此施药应在傍晚前后进行。药剂可选用2.5%氟虎1500倍液,或24.3%刀郎1000~1500倍液,或5%天剑3000倍液,或选用10%歼灭3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或15%菜虫净乳油1500倍液,或5.7%百树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48%乐斯本2000倍液,或5%抑太保1500倍液。隔10天1次,连用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