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叶蛾多为鳞翅目卷蛾科的一些蛾子,其成虫个体小,昼伏夜出,卷叶蛾一般以幼虫吐丝卷叶,藏在其中食害叶片。
以最有代表性的棉褐带卷蛾为例。它又叫苹小卷叶蛾、茶小卷叶蛾、橘卷叶蛾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寄主很广,可危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梅、樱桃、枇杷、柑橘、柿、石榴、棉花、茶和一些林木。幼虫缀叶食害叶片、芽、花,将数叶连缀一起啃食成筛网状,影响光合作用。幼虫还可啃食果皮,使果实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坑洼,引起腐烂,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该虫在甘肃、宁夏一年发生2代,在华北和辽宁一年发生3代,在河南、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2~3龄幼虫结白色薄茧越冬。越冬场所有枝干翘皮裂缝、剪锯口、粘贴在枝上的枯叶、卷叶等处。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气温达到7~10℃时开始出蛰。中熟品种盛花期为出蛰盛期。出蛰幼虫多在芽旁结薄丝网潜藏其中,取食幼芽和花蕾,展叶后即卷叶危害。在陕西杨凌观察,越冬代幼虫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蛹期11d,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成虫寿命7d。当年第一代卵产于5月中旬,卵期11d。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期,幼虫期约28d;6月下旬化蛹,蛹期约3d;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第二、三代成虫发生时间分别在8月上、中旬和10月上旬。
图22 果树上的几种卷叶蛾
1.棉褐带卷蛾 2.苹褐卷蛾 3.芽白小卷蛾 4.黄斑长翅卷蛾 5.黑星麦蛾 6.梨叶斑蛾
棉褐带卷蛾成虫多在白天羽化,夜间活动、交尾、取食和产卵。对糖醋液、果汁有趋性,也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面和果面。个体产卵量约200粒,分为2~3块。成虫产卵与大气湿度关系密切。湿度大对其有利。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分散,先在叶背主侧脉两侧吐丝结网,啃食叶背表皮叶肉呈多孔筛状,2龄后幼虫连缀数片嫩叶取食,营养不良时即向嫩叶转移危害。幼虫活泼,受惊即吐丝下垂,落地逃逸。受触动时幼虫前后迅速扭动。老熟幼虫常另卷叶化蛹。成虫羽化时将蛹壳一半带出丝网外。8~9月份,第二、三代幼虫多潜伏在叶片与果实连接处或两果紧贴处,啃食果皮或蛀食浅层果肉,受害果呈现许多伤疤或孔洞,果品质量损害严重。
防治方法:
①越冬防治。在幼虫出蛰前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毁。用80%敌敌畏煤油液封闭剪锯口,消灭越冬幼虫。用糖醋液或性诱芯诱杀成虫。
②摘除虫苞。于4、5月份幼虫初害期及时摘除卷叶团销毁。
③诱杀成虫。于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发生期用性诱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④喷药防治。在越冬代幼虫出蛰期和成虫高峰期喷药。可用20%虫酰肼2000倍液或25%灭幼脲1500倍液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