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计算公式
各项指标之间的聚类距离为:
离差平方和法行聚类分析公式为:
3.2 聚类分析
从图1-3-3可知,距离在5的时候,得到的最佳区划结果,商洛水源地生态经济划分为5类,第一类为商州区和镇安县,第二类为山阳县,第三类为洛南县,第四类为商南县和丹凤县,第五类为柞水县。
图1-3-3 商洛水源地一区六县生态经济树状图
3.3 生态经济区划
依据一区六县生态经济主要指标、主成分综合得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绘制出商洛水源地生态经济区划图(图1-3-4) 。山阳县(15.76)为生态经济发展最高水平,洛南县生态经济水平第二(14.97) ,镇安县(13.86)和商州区(6.36) ,的商南县(-8.87)和丹凤县(-19.17) ,柞水县(-22.91)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图1-3-4 商洛水源地生态经济区划图
3.3.1 综合产业生态经济区
该区为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4%,区域面积3535 km2 ,居商洛第一,陕西第六。福银高速、丹宁高速和203省道在境内形成“环状”交通,使得山阳县成为连接中部和西部快速交通的重要节点,串联起关天经济区和武汉经济圈。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齐全,可见该区域形成了以中药材、旅游和矿产为生态经济发展的综合产业发展区。
3.3.2 特色农业种植与加工生态经济区
该区主要包括洛南县,区域面积为2830 km2,处于陕西东南部,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中国核桃之乡”,也是“陕西商品瘦肉猪基地县”“陕西省优质烤烟基地县”“陕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金融生态县”。可见该区域应形成以现代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积极发展核桃、肉类、商品粮、烤烟、中药材和豆制品等种植与加工的特色农业。同时,兼顾全区域旅游开发和矿产资源等相关产业的开发。
3.3.3 林业特色产品生态经济区
该区主要包括镇安县和商州区,区域面积6149 km2。镇安县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山大沟多,耕地较少,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山地面积比重为81%,有“中国板栗之乡”之称;商州区是商洛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一区六县的经济和物流中心,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商州核桃”、“孝义柿饼”在全国久负盛名。因此,该区域在发展林业特色产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3.3.4 人文旅游资源生态经济区
该区主要包括商南县和丹凤县,区域面积4745km2,商南县和丹凤县分别为2307 km2和2438 km2,山地比重均在90%以上,而且自然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因此该区域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商南县有中国名茶之乡之称,以境内金丝峡大峡谷而闻名;丹凤县与商洛市中心最近,交通便捷,境内人文资源丰富,有商山四皓碑林园、二郎庙、船帮会馆、武关胜塞、秦楚分界墙以及贾平凹家乡等。因此,该区域应从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发展。
3.3.5 天然氧吧旅游生态经济区
该区主要包括柞水县。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紧邻商州区,西安近邻,耕地较少,全县植被覆盖率高达78%、森林覆盖率达65%,负氧离子含量比西安的四倍还高,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称,融“名山名镇名洞”于一体、被誉为“终南首邑,山水画廊”,它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好,有著名的柞水溶洞、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镇等,该区应积极打造亲自然的生态旅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