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矿业企业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业企业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上市矿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与全国企业平均资产负载率60%相比低10%20%左右[116]。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一方面说明我国矿业企业偿债压力较小、运用股权资源的限制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过多的依靠权益资金,不利于投资机会的把握。最重要的是,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出我国矿业企业经营缺乏活力,投资积极性不高[117]。

当前,我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有色金属矿山为例来加以说明。

(1)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具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价值和条件,本应积极地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而实际上没有开展的矿山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从1986年工业普查统计资料可知,有34个矿种515个矿山具有资源综合利用价值和条件,而实际上较好的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只有160个,点31.1%;部分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有132个,占25.16%;完全没有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有223个,点43.3%。

(2)已经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企业,综合利用指数普遍不高,据184个主要矿山统计资料表明,有用物质组分综合利用达到70%以上的矿山企业仅占2%;综合利用达50%的矿山企业还不到15%,而综合利用小于25%的矿山企业却高达75%。

(3)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的总回收率普遍较低。从工业普查提供的资料可知,综合回收率低于40%的矿山企业达70%以上,个别矿山或矿种的综合回收率更低,表明资源的浪费相当惊人。

我国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近年来已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并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技术经济下政策,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逐渐引入正常化的轨道。如我国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综合利用资源的生产和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国家提倡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普查勘探矿产资源,新建或改造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矿山(包括煤矿山、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油气田都必须按照国家矿产资源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时应当落实综合利用的措施,把提高矿产资源采选总回收率作为考核矿山企业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对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和综合利用项目,获益归企业所有,主管部门和行业归口部门应予以扶持,不得提取、摊派费用,不得任意调拨产品。由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的产品,不列入国家分配计划,自用时不抵扣分配指标,除国家规定不准自销的产品和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外,企业可以自销。国家投资建设的,制定计划时应当给企业留有超产的余地,超产部分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自销。由此可见,国家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极为重视的。欲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综合利用,除要考核企业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指标外,还要同时考核企业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和水平,以及社会效益。

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矿业企业资源开发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表现将直接影响最终绩效评价的结果。根据指标体系中的运营能力、资源利用率、资源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修复等二级指标,结合当前我国矿业企业资源开发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矿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较弱

1.经营绩效方面

粗放型、低水平是传统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典型特征,其结果是大量的要素投入却导致较少的产出,边际成本递增的同时边际收益递减。我国上市矿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与全国企业平均资产负载率60%相比低10%‐20%左右[116]。由于资源负债率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融资态度。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一方面说明我国矿业企业偿债压力较小、运用股权资源的限制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过多的依靠权益资金,不利于投资机会的把握。最重要的是,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出我国矿业企业经营缺乏活力,投资积极性不高[117]。我们认为,第七章对安棚碱矿实证分析的评价结果——“创造就业岗位年增长率一般”就与其经营绩效水平有关。如果一家矿业企业经营绩效水平较高,将会有有更大的概率增加人力资源成本,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从而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做出贡献。

2.技术创新方面

技术水平高低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矿业企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然而,目前我国矿业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安棚碱矿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1)科技投入方面的问题[1]

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据统计,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单独设置技术研发机构的占50%作用,从事技术研发活动的人员数量占全部科技从业人员数量的40%左右。在煤炭企业系统中,科技比较领先的铁法矿务局核算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煤炭企业60%的科技进步贡献率[118]。第二,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不高。据统计,美国和英国煤炭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91%和1.35%,而我国煤炭企业的这一比重不到0.5%。科技投入资金不足直接导致矿业企业难以实施大规模、关键性的技术创新活动[119]。第三,创新型科技研发人员缺乏。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矿业行业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导致矿业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从业人员队伍难以壮大。

(2)技术改造方面的问题

第一,矿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宏观调控不力,直接导致重复引进。在项目审批权层层下放以及外汇渠道来源增多的背景下,以财政包干为特征的地方利益直接驱动导致矿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引进投资少、利润高、见效快的项目[120]。第二,矿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效益有待提高。引进项目的同质性以及针对性不强直接影响了技术改造项目的效益[121],加强企业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不足,导致对项目的科学评估论证不够,项目预期收益偏高,而实际情况却是投产达成率不高,投资效果不甚理想[122]。加上可能出现的技改设备质量不达标和送货不及时等问题也会降低技改项目的效益。这在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表现尤为明显,很多企业在技改后,产品成本上升,市场销售不通畅[123],或者由于技改设备不配套,不仅没有提升企业竞争力,反而导致技术革新后的项目投产率低,出现大量闲置设备。第三,促进矿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有待完善。比如关于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资金补贴政策,包括大额外汇的供给政策等[124]

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一)主要表现

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回采率不到30%,远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仅有30%左右,其综合利用率和采、选综合回收率也分别只有30%左右,而矿业发达国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经超过80%[125]。我国矿业企业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直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西方矿业发达国家矿业企业在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超过70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比重超过30%。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有近40种,国内部分矿业企业在选冶技术与产品利用方面获得了多项技术成果,比如金川镍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包头稀土矿三个大型共生矿床开发利用企业通过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立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体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黑色金属的综合利用率为30%‐40%[126],而煤炭、石化、建材、化工、核工业等其它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都偏低——不足30%。

(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

据《中国矿业年鉴(2013)》统计,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70%左右,选矿尾矿仅为2%,煤矸石为17%,粉煤灰为21%,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以粉煤灰为例,日本粉煤灰基本实现100%的资源化利用。而从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指标看,我国这一指标在每年新增总量中还不到5%,而美国的这一指标为25%‐30%,法国更是超过了30%。

(3)尾矿综合利用情况

尾矿是对磨矿后的矿石进行选别,在当时条件下将有用的矿物选出后,不便于或不能再回收利用的矿山固体废料。一般来说,尾矿具有集中、量大、颗粒小等特点[127]。由于我国共、伴生矿比较多,有的矿床主矿产的有用价值可能还不如共、伴生矿。而现实却是,我国选矿回收利用率较低,很多有价值的元素都进入到了尾矿。大多数矿业对尾矿的处理简单粗暴——直接荒地筑坝堆存,再对尾矿进行维护管理,现有尾矿占地面积将近3000平方公里,每年用于堆放管理尾矿的开支就将近10亿元[128]。这样就导致一方面尾矿的有价值元素开采不足,另一方面还要为尾矿堆放支付大量费用。

(4)其他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

在我国的矿产资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了很大比重,煤炭的年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煤炭利用率较低,能源利用也不够充分,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我国煤炭总量中,低品质煤约占40%左右[129],从国际通行做法看,以最简单的方式、最少的投入、最有效的措施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无效运输和污染物排放,是低品质煤炭利用的重要途径。按照煤炭质量和满足用煤设备煤质要求的程度这一指标(洁配度)衡量,我国商品煤的洁配度仅为25%,远低于美国60%的水平[130]

(二)问题成因

(1)矿产资源自然禀赋差

我国幅员辽阔,成矿条件复杂多样,加上数千年工业化和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大量消耗,矿产资源赋存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矿产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资源量的58%[131],特别是主要金属的人均储量还不足世界人均值的25%;第二,重要矿产资源严重不足。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从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171种矿产资源看,煤炭、稀土、铅、锌、锡、钨等4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均排在世界前五位[132],但是,包括铁矿、石油、铝土矿、铬铁矿、铜矿等重要的大宗矿产却严重不足,大量依靠进口。一方面是优势矿产大多用量不大,另一方面却是支柱性矿产短缺;第三,贫矿多富矿少。我国4000多年的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消耗了大量易开采、品位高的矿产资源。

特别是,我国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禀赋很差,贫矿多、难选矿多、共伴生矿多”,易选矿少,难选矿多。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品位低。铜、铁、铝、锰、磷等国民经济紧缺的重要矿产的贫矿比例分别高达64.1%、97.5%、98%、93.6%和93%[133],上述五种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的平均品位还不到世界平均品位的50%。其中,铜矿最低入选品位低至0.15%,金矿的最低入选品位低至0.15g/t,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已经开始利用铝硅比4.0以下的原矿,铁矿的入选品位已经低至1%[134];第二,矿石性质复杂。包括宜昌胶磷矿、“宣龙式”、“宁乡式”鲕状赤铁矿、一水硬铝石、黔西南粘土吸附型金矿等,都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不开发的矿产;第三,共、伴生矿多。在我国已经开发利用的139种矿产资源中,超过一半的矿产部分或者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资源。我国900多个铜矿当中,单一矿仅占27.1%,共、伴生矿占72.9%,铁矿中共、伴生矿占全部储量的31%,有色金属矿中只有不到15%是单一矿[135]。这些共、伴生矿开发难度较大,如果不对有价值元素进行充分的综合利用,盈利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种特点,决定了我国加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2)综合利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模式,导致矿业企业对我国矿产资源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缺乏长远战略,矿业企业盲目开采,短期行为较多,直接导致对共、伴生矿和尾矿等不开发利用或者利用率很低。

(3)综合利用技术欠缺

如前所述,我国矿产资源品位低、共生矿、难选矿比较大,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重要,但是我国适应于这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却较为欠缺。很多矿业企业还沿用传统的矿产加工生产工艺,工艺复杂、流程长且成本较高;而采矿工艺水平落后、选冶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科学的选冶流程等,导致共、伴生矿中很多的有价值元素被遗弃;对废渣、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和工艺较落后,设备相对缺乏;大型高效低耗能的选冶加工装备缺乏[136]。上述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绩效的提升,降低了对杂、贫、微细复合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导致我国矿产资源特备是金属矿产资源选冶加工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

(4)规模采矿和规模经济难以形成

我国中小型矿场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以铜矿为例,在已经发现的900多处铜矿矿床中,中小型矿产占了97%,大型超大型矿床仅仅占3%[137]。由于小型矿居多,难以形成规模采矿和规模经济。近年来,国家对矿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针对小型矿产存在的种种问题,实行关停并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而言小型矿业企业数量仍然巨大。据统计,我国各种经济类型的矿业企业大约有16.5万个,其中,小型矿业企业16.3万个[138],占全国矿业企业总数的98%以上,大型矿业企业仅占0.33%。但是从产量上看,小型矿业企业的产量仅仅占全国的40%‐60%。一些小型矿业企业,仍然采用最为原始的采矿和选矿工艺方法,缺资金、缺管理、缺人才等现象比较严重,“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比较普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小型矿业企业无证违规经营,进行破坏性开发利用,直接造成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139]

三、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

长期的矿产资源大规模和超强度开发,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开发利用是以某种程度上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矿产资源开采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甚至生态失衡,与生态文明的目标和要求直接相悖。矿业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以下三个过程导致的: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堆置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山废弃物中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影响土地、水域和大气。总体而言,因采矿而导致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多,类型也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地面变形问题、“三废”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等。我国矿业企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问题总体不容乐观

客观地说,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也变为尤为突出,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曾遇到过的。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强调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工作更成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整治和污染预防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系统。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上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规模的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并没有能够得到根本性转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仍然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基本态势,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风险不断凸显[140]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95.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9.8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352.7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19.5万吨。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45.7万吨。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4.6万吨。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043.9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35.2万吨。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2227.4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45.6万吨。全国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278.1万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094.6万吨。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8亿吨,综合利用量20.6亿吨,贮存量4.3亿吨,处置量8.3亿吨,倾倒丢弃量129.3万吨,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2%。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156.9万吨,综合利用量1700.1万吨,贮存量810.8万吨,处置量701.2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为74.8%[141]

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数据,废水排放方面,2013年,在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废水排放量位于行业第四,仅次于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5%。

表8‐1 重点行业废水排放情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

图8‐1 重点行业废水排放情况

资料来源: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

废气排放方面,2013年,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位于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个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硫1151.8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68.2%。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个行业共排放氮氧化物1268.3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86.6%。烟(粉)尘排放量位于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个行业共排放烟(粉)尘722.6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量的70.7%。

表8‐2 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

表8‐3 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

表8‐4 重点行业烟(粉)尘排放情况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方面,201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21.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4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4.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9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亿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12.1%。

图8‐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3)。

(2)小型矿山是环境污染主体

我国大型矿山资源回采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如前文所述,我国小型矿业企业居多,受利益驱动、开矿准入制度不健全、地方保护等原因,个体所有的小型矿山往往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导致矿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直接拉低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回采率。更为严重的是,粗放管理以及技术落后的小型矿业企业还是我国矿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体[142]

(3)生态环境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如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所显示的,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在内的矿业相关行业的“三废”排放量巨大。随着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在现有环境问题得不到根本治理的情况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大,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更直接导致“地陷、水干、树死”等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143],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一些生态环境破坏可能不可修复,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1]相关统计数据参考中国煤炭工业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