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粮集团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

中粮集团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粮集团以农副产品为原料, 采用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及配方理念, 运营和在建饲料加工厂近20家, 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800万吨。同时, 中粮集团大力吸收最新技术、 推动产品创新, 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品类齐全、 品质稳定、安全健康的畜、 禽、 水产饲料系列产品。中粮集团目前拥有非常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并且已经达到美国和欧盟的要求标准。

一、 发展历程

1952年, 中国粮油食品 (集团)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中粮”) 成立, 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同时也是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 其旗下产品遍布国际粮油食品市场, 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 生物质能源开发、 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 酒店经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 名列全球企业500强。

中粮集团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1952—1991年, 成立初期, 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为主业。

2.1992—2004年, 实现了战略转型, 将主营业务由传统的贸易代理向粮油食品加工等领域转化。

3.2005年至今, 提出了 “有限相关多元化, 业务单元专业化”的集团战略, 将中粮集团由粮油产品原料的贸易商与提供商角色转变为综合性的粮油食品运营商角色。

二、 组织、 交易及仓储模式

中粮集团按照 《公司法》 的有关规定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等对集团运营进行负责。 集团下属34个业务单元,8个一级职能部门,28个二级职能部门。

中粮集团目前所有的农产品交易由国内外进出口及电子商务组成。

(一) 国内传统交易

在传统交易模式的基础上, 中粮利用重组中谷集团后的机会加紧在东北、 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等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采购网络, 在东北、 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建设粮食转运网络, 在华南、 华东和京津等粮食主销区建设粮食营销配送网络。

(二) 国外进出口交易

种类一直是调剂国内粮、 油、 糖余缺、 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主渠道。 目前, 中粮占全国小麦进出口量的95%, 大米玉米出口量的70%, 原糖进口量的70%。

(三) 电子商务交易

“中华食物网” 是由中粮集团和台湾大成集团、 美国ADM等17家知名企业联合组建的粮油食品交易平台。 其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粮油食品电子商务网站。

“我买网” 是中粮集团近几年建立的一个B2C模式电子商务网站, 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 最安全的食品购物网站。

在中国国内粮食市场上, 中粮集团是目前最大的市场化流通企业, 拥有300万吨仓容的粮库, 175万吨的中央储备粮储备能力, 80余座粮库, 500家购销网点, 自有港口 (码头) 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年, 设施遍布全国16个省、 市、 自治区, 涵盖了粮食主产区、 主销区和关键物流节点。

三、 加工模式

(一) 农产品加工

中粮集团向国内外的食品生产商、 食品贸易公司和零售商提供植物油、 糖、 肉类、 蔬菜水果, 淀粉制品等农副产品, 主要有植物油加工、 制糖、 屠宰及肉类加工、 蔬菜、 水果和坚果加工等。

中粮通过对种植、 检测、 采购、 加工、 物流、 销售每个环节的控制, 努力实现对食品安全、 品质优良的保证。

(二) 饲料加工

中粮集团以农副产品为原料, 采用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及配方理念, 运营和在建饲料加工厂近20家, 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800万吨。 同时, 中粮集团大力吸收最新技术、 推动产品创新, 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品类齐全、 品质稳定、安全健康的畜、 禽、 水产饲料系列产品。

(三) 屠宰及肉类加工

1. 预冷排酸

通过采用先进的预冷排酸工艺, 使肉类的颜色红润, 有自然光泽, 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 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

2. 精细分割

依照出口食品卫生标准新建花园式的肉食品加工厂, 并配备先进的分割、 包装设备, 分割加工执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整个工序严格控制在冷链环境内, 确保肉品的新鲜、 卫生。

3. 工厂化包装

率先推出工厂化气调小包装。 加工好的肉品经过微生物检测合格后, 在冷链加工车间进行充气密封包装, 防止病源微生物繁殖,有效避免了肉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 “二次污染”, 是真正的“免洗肉”。

4. 先进深加工工艺

将传统中式和先进西式肉制品加工工艺相结合, 经过数十个小时精心制作而成, 满足现代家庭健康生活的需求。

5. 严格检测

引进分光光度计、 色谱仪等行业先进设备, 检测每批次产品,确保肉食品的合格率。

四、 包装、 安全、 管理、 供应链模式

(一) 包装模式

中粮集团是中国包装领域的龙头企业, 旗下的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印铁制罐生产企业, 是中国印铁容器开发生产基地; 无锡华鹏嘉多宝瓶盖有限公司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金属瓶盖生产企业之一。 中粮包装作为综合性消费品金属包装领域的龙头企业, 是中国最大的金属包装集团。 拥有十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绝对控股公司, 全国布局近20间工厂。

中粮将目标定位于中高端的消费品客户群, 拥有三片饮料罐、食品罐、 气雾罐、 金属盖、 印铁、 钢桶和塑胶等七大类主要包装产品, 主要应用于食品、 饮料、 日化等消费品包装, 深度覆盖茶饮料、 碳酸饮料、 果蔬饮料、 啤酒、 乳制品、 日化消费品包装市场,并且具备出众的一站式综合包装服务能力, 拥有领先的技术研发机构, 主导和参与制定多项包装产品行业标准, 拥有21项中国包装技术专利, 并荣获多项国际包装大奖。

(二) 安全模式

中粮集团目前拥有非常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并且已经达到美国和欧盟的要求标准。 以目前市场重点关注的乳业产品为例, 中粮在全国19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9个, 年生产能力达670多万吨, 年销售额300亿元, 累计创造产值1600多亿元, 累计缴纳税款80亿元。

中粮控股的蒙牛集团投资12亿元建成高科技乳品研究院 (高智能化生产基地), 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液态奶加工厂以及中国第一个挤奶机器人。 每一滴原生奶均在几个小时之内通过全程保鲜的现代化运输链, 生产线上每一包牛奶都要经过9道工序、36个监控点、105项指标检测。 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万元的先进仪器和设备, 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27人, 定期对公司的原料和成品进行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致病菌鉴定、 营养成分维生素、 添加剂、 重金属、 微量元素等共367项食品安全项目检测, 切实保证公司出厂的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三) 零售市场管理模式

中粮集团与荷兰SHV集团属下的万客隆公司合资创办了中贸联万客隆仓储式连锁会员店。 中贸联万客隆第一家仓储式会员店北京洋桥店于1997年开业, 至今销售额已累计近40亿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华食物网” 是由中粮集团与台湾大成集团、 美国ADM等17家知名企业联合组建的粮油食品交易平台。 网站主要面向大中华地区开展网上粮油食品在线交易及信贷、 担保、 资信评级、 在线咨询、 商品检验等增值服务, 其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粮油食品电子商务网站。

(四) 供应链模式

2009年, 中粮集团提出打造全产业链的战略定位。 这一全新的供应链模式以消费者为导向, 通过对种植与采购、 贸易与物流、食品原料与饲料原料的加工、 养殖屠宰、 食品加工、 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 食品销售等各环节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 使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变得可能, 有利于形成安全、 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挑剔的食品安全要求。

为了实现全产业链战略, 中粮集团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行业做了一系列收购行为, “中粮系” 公司纷纷上市, 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包括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个方面。 其中, 纵向一体化是指中粮集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沿着每条产业价值链尽量向上、 下游延伸和扩展业务, 增加自己所掌控的供应链环节; 横向一体化是指中粮集团对多个产业链之间的物流、 财务、 品牌等资源进行整合, 发挥整体优势。

五、 服务模式

在奉献营养健康食品的同时, 中粮集团还为消费者建设优美的生活空间、 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提供优质生活服务。 以 “全服务链城市综合体” 建设为依托, 致力于打造集居中、 购物、 餐饮娱乐、 休闲、 社交、 办公为一体的生活空间。

中粮集团目前布局北京、 上海、 天津、 成都等中国发展最迅速的城市, 打造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 推动住宅、 商业、 工业、 旅游地产和酒店业务的整合。 实现住宅和持有经营型产品的合理搭配组合, 在推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形成优质资产, 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稳定利益。

除了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之外, 中粮集团还通过旗下的中粮世通为企业提供高效、 安全的一体化食品供应链服务,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进出口代理、 采购、 仓储、 运输、 配送、 初加工、 渠道配销、 信息管理及供应链金融的一站式服务。 中粮世通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半自动或全自动化仓库管理流程。 中粮世通预计完成部署后仓库管理的每个业务流程处理速度可提高50%, 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 提升运作效率。 针对来自食品及餐饮连锁行业的不同客户, 该解决方案也有助于中粮世通更准确、 灵活地处理每宗订单,增强库存可视性和准确率, 让其客户可以全程跟踪食品配送流程,有利于双方共同实时监控与把关食品运输的质量和安全。

六、 发展模式

中粮集团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 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以全产业链模式经营发展的大型集团企业, 主要集中在农产品、 粮油食品、 番茄果蔬、 饮料、 酒业、 糖业、 饲料、 肉食以及生物质能源、地产酒店、 金融等领域的发展。

中粮集团力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在从田间到餐桌、 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程中, 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 各产业链之间的有机协同,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的贸易和加工起步,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至种植养殖、 物流储运、 食品原料加工、 生物质能源、 品牌食品生产销售以及地产酒店、 金融服务等领域, 在各个环节上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化价值。 并通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 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

七、 品牌建设模式

中粮集团作为一家以粮油食品贸易加工为主的、 多业务的投资控股企业, 通过充分发挥粮食贸易主渠道及中国食品主要供应商的地位, 满足了人民对粮食、 对食品日益高品质的需求; 建立了国内外贯通的粮食贸易、 分销、 物流、 加工体系、 建立了品牌食品的研发、 物产物流、 分销体系; 利用香港资本市场、 促进体制及治理结构改革, 建立了真正国际的大粮食、 大食品加工及贸易商的地位。

中粮集团已经连续8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其业务横跨农产品、 食品、 酒店、 地产等领域, 旗下众多优秀品牌 (如长城葡萄酒、 福临门食用油、 金帝巧克力、 可口可乐系列饮料等)。

由于 “中粮” 这一品牌的知名度远远低于这些子品牌的知名度,2006年, 中粮将旗下各子品牌进行整合, 统一了中粮新标识,提出 “自然之源, 重塑你我” 作为新中粮的品牌核心价值, 打造“大中粮、 无边界” 的阳光文化, 全面提升中粮整体品牌形象。

八、 国际化模式

中粮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 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 通过重组、 改制, 中粮集团进一步强化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组建了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 (主营粮油糖政策性贸易业务)、 中粮国际 (香港上市公司, 主营粮油糖食品生产加工业务)、 鹏利国际 (主营地产投资和酒店管理)、中粮发展有限公司 (主营非上市业务) 和中粮金融 (主营人寿保险、 保险经纪、 期货等业务) 等五大经营中心。

其中, 中粮国际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和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食品工业的主要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