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包装模式创新

包装模式创新

时间:2023-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国内外农产品流通环境的变化, 使用现代化的设施,引入现代物流经营体制, 仅仅依靠批发市场的角色和职能转变是很难取得增长效果的。农产品包装中心就成了在生产地建立现代物流体制的标志之一。对于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下的包装中心来说, 绿色、 环保的产品包装能力上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层面上。因包装中心具有调配、 选择商品化的农产品的职责, 为了实现高效配送过程, 开发或选定配送方式非常重要。

一、 现代农产品包装中心的概念和必要性

国标 《包装通用术语》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定义包装为: 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 方便运输、 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 材料及辅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

现代农产品包装中心, 与传统的农民将生产的农产品在批发市场上直接销售或者通过农民团体在批发市场上销售, 即 “收集已经生产的东西, 迅速地分销给消费者的单纯的流通” 的概念是不同的。 包装中心在生产阶段就以生产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为出发点,指导农民生产、 选分、 加工, 通过这些操作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为了适应国内外农产品流通环境的变化, 使用现代化的设施,引入现代物流经营体制, 仅仅依靠批发市场的角色和职能转变是很难取得增长效果的。 因为农产品在生产以后, 作为有生命的物体,其生长活动是继续进行的, 具有腐败或者商品性降低的特性。 随着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当前有限的流通水平和辅助条件下, 要想打破农产品流通的瓶颈, 满足多样的消费需求, 提高满意度, 减少流通费用, 增加农民收入, 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将新鲜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及时传递给消费者的流通体制。 农产品包装中心就成了在生产地建立现代物流体制的标志之一。

二、 现代包装中心的职能创新

(一) 包装职能

包装职能包含了包装中心的自然职能和基本职能两方面。

自然职能体现在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方面。 保护功能主要保护的是产品的内容、 形态、 质量、 性能和消费者使用产品时的安全; 而方便功能则体现在方便运输、 装卸、 搬运、 仓储保管等物流作业, 方便生产加工、 周转、 封合、 贴标、 堆码、 信息识别等操作, 方便商店货架陈列展示与销售, 方便消费者携带、 开启、 应用, 方便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处理等环节。

基本职能是将商品进行商品化的过程。 商品化是指从送货组织开始, 首先对农产品进行原料调配、 等级分类, 然后对分好类的产品进行清洗、 破皮、 切段等简单加工处理工作, 接着经过预冷、 预干等生产过程保持新鲜度, 最后将清洁后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完整过程。

随着消费及销路的多样化, 对多样性包装的开发和对消费需求的正确选分管理等, 也是保证中心对产品进行商品化要做的工作。为了对农产品进行高效选分和包装管理, 在作物收获以后, 包装中心利用选分、 预冷、 储存、 包装、 清洗等技术, 对农产品实施差异化管理。 还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以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对于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下的包装中心来说, 绿色、 环保的产品包装能力上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层面上。 产品包装的绿色、 环保包含两方面要求: 一是材料、 容器、 技术本身对产品和消费者是安全和卫生的; 二是包装的技法、 材料、 容器等对环境是安全和绿色的。 绿色、 环保的包装在选材和制作上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用节能、 低耗、 功能高、 无污染的材料, 这些材料或者可以持续回收再利用, 或者废弃之后能安全降解。

(二) 品牌化职能

现代包装中心实施以市场为中心的销售战略, 将产地物流现代化, 同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建设相衔接。

农产品包装中心, 是以满足消费者为目标而建立的, 建立具有市场为导向的销售体系, 制定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市场销售战略和以消费者需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调查机制。

在营销方面, 考虑到健康、 营养、 安全及环境等多种要素, 通过差别化的商品策划、 原料调配、 销售管理、 分选包装等阶段, 策划新的营销项目。 营销活动需要体现出包装中心的优势和商品的特性, 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 并开发出相应品牌。 根据消费者的喜好, 通过引入品牌, 建立商品差别化和市场细分化的营销模式。

在销售渠道方面, 包装中心不仅可以承担批发市场角色, 也可以承担大型流通企业角色, 寻求例如团体供餐、 学校供餐、 出口、电子商务、 军需、 大型需求团体等多样化的经营。 为了实现多样化经营, 需要建立流通过程差别化的市场营销战略。

在销售管理方面, 需建立电子订货系统等经营支持体系, 但该系统在扩大或改善产地现代物流体系上的能力较为局限。 因此在扩大商品需求量方面, 不仅要通过广告、 宣传和促销手段, 更要直接向消费者宣传推荐产品。

(三) 标准化职能

包装中心生产的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为了使销售更加灵活, 也为了使运营更加稳定, 得到更多农产品购买和销售的委托, 包装中心需要对这些农产品原料进行调度, 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出货。 在这整个过程中, 包装中心与农民之间形成了一个因出货协议而结成的合同关系。

为了增强与农民间的出货合作, 包装中心形成了一个以快速出货为目的的 “会员制送货组织”。 该组织不是以个别农民为单位,而是以送货组织为单位, 在合同中明确对品种、 播种、 收获、 培育条件和需求量等的要求, 通过合同进行督促。 该组织还负责在合同适用情况外裁决纠纷。 为了调配到优质原料, 该组织还需要对组织内的农民进行指导, 传授相关知识, 并且代替其收货, 以确保原材料的品质、 数量的稳定。

送货组织中的农民对运送的产品, 根据发货时间的不同对其分选, 实行等级制销售。 根据分选等级与级别比率不同, 结合货款差异对其进行货款结算, 促进共同结算的引入。 共同结算不是在销售后马上通过既得的销售价格进行结算, 而是在货物销售以后, 在一定时间段里的固定结算日进行货款结算, 结算的日期可以延后。

(四) 初步再加工职能

初步再加工是指农产品在收获后对其进行分离、 清洗、 破皮、切断、 包装、 冷链存储等最初的增加其商品价值的工作。 初步再加工职能是包装中心的传统职能, 每个农产品在收货后都需要第一时间在包装中心进行初步再加工。 在运输过程中, 为了保护并增加农产品的价值, 增加产品寿命, 可以采取一些初步加工措施。 现代批发市场不仅在传统清洗、 分拣等环节上针对不同产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 更增加了包装、 冷链存储等创新环节, 尽量填补农产品在运送、 加工和存储过程中的温度空白, 保证了新鲜度。

(五) 按物流设计职能

因包装中心具有调配、 选择商品化的农产品的职责, 为了实现高效配送过程, 开发或选定配送方式非常重要。 通常包装中心会保留直接运送的自有车辆、 货架等, 在中心内部设有子物流, 商家可通过自己公司的物流将农产品运送到消费地 (一次物流); 或者将农产品中转到综合物流中心的内部物流部门进行独立物流 (二次物流); 又或者委托外部专门物流企业承担产品物流业务, 称为合同物流 (三次物流)。 在这三种方式中, 一般包装中心会选择适合自己经营条件的最有效的方式。

与冷链存储相连的是冷链配送。 为了减少物流费用, 包装中心需建立托盘化的全程配送体系。 它是随着消费地的客户及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的, 是阶段性的促进手段。

但是, 在消费地批发市场或中间流通阶段, 如果没有健全的全程冷落流通体系, 就容易出现瓶颈现象。 如果这样的话, 产地冷链流通体系与高效流通的建立就会变得困难了。

(六) 设施及装备运营管理职能

现代农产品流通系统需要引入合适的设施和技术, 实施创业计划及生产管理, 重视设施和设备管理, 实现高效运营。

包装中心采用基本的计划生产方式。 将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确定了商品等级以后进行计划生产, 而后再收集。 在对农民和送货组织的指导与咨询中得知, 如果机器发生故障而迫使工作中断, 会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到损失。 所以, 设施及装备的运营和管理需要定期检查, 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同时, 为了提高设施及装备运营的效率, 对于搬入包装中心的货物的数量、 等级、 品种等需要经过系统性的进出库管理, 也需要电子化而非手动操作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作为后备支持。 以对农民和送货组织的生产和技术指导为基础, 引入农产品的人力促进系统。

(七) 经营管理职能

包装中心拥有高科技的现代化农业产业设备和能够创收的经营体制。 所以, 包装中心应摆脱小规模经营体制般旧的拳头式经营,而以体系化经营管理为基础, 会计记录及资产收益管理为支撑, 结合资金管理、 债权管理、 风险管理等。

对于包括临时工在内的员工, 要进行系统化的人事管理。 农产品选分、 包装、 搬运、 加工等包装中心的工作不可能持续整年。 根据包装中心所在的位置、 生产作物的特性等, 发货的时期是不同的。 与长期雇用的劳动者相比, 随着农产品生产量的增加, 操作的人力采用临时工或者短期工的方式越来越适用。 对于这些临时工和短期工, 系统性的管理可以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在必要时可以保证稳定的供求。

包装中心的员工一定要具有财务知识。 与农民个人少量的生产配送方式不同, 包装中心拥有大规模的生产销售和商品化的多种流通过程的销售, 涉及较多会计领域知识, 尤其是税务领域相关管理体制要配合得恰到好处。

三、 现代包装中心的运营模式创新

(一) 创新运营模式

为了探求包装中心的运营模式, 要求包装中心在产地组织化、运营效率化和销售网络化三个方面都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1. 产地组织化

为了摆脱非指定的多数采用的农产品回收的原料调配方式, 包装中心与农民签订农产品送货约定, 将约定的农民组织起来, 成立会员制的快速送货组织。

为此, 应对与包装中心签订合同的农民实行会员制。 对于包装中心, 需要增加资本投入, 加强农民对包装中心运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投入资本的会员才能拥有农产品的送货权, 对于违反了送货合约的会员, 要让其承担利润扣除和相应的处罚。

同时, 要以包装中心为核心, 组织农民联营, 统一品种及栽培方式; 通过规定农户向包装中心送货的时间和顺序, 调整送货量;严格规定单次送货量和送货频率以及品种, 防止市场价格下滑, 提高包装中心操作效率。

包装中心和会员间的出资金额、 借贷支付方法、 交货、 验收及等级判定、 供给、 担保权、 违约处罚、 合同履行等都需要签订协议。

产地组织化管理还必须引入会员制送货组织体系和经销商品质管理体系。 在选择收货时期、 操作日程等时候, 与经销商讨论收货操作的有关事宜。 在指导生产者和引导标准品质的原料生产之外,送货时还必须执行严格的品质验收制度。

2. 运营效率化

为了实现包装中心的运营高效化, 需要增加经营类别、 改善物流体系和培养专门人才等相应支持举措。 而且, 根据地区特性, 主要类别产品和辅助类别产品的选定也要按照时间的差异进行适当调配, 增加包装中心的创新和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托盘的搬运系统来减少物流费用。 但是, 在发展初期, 为了能最大化地利用卡车的托盘装载率, 托盘的装卸效率和机械车的搬运速度往往不同步。 另外, 选分机、 包装机、 制盒机、 储存仓库、 冷链储存仓库与冷藏库等多种设备也需要储备来应对分选、 包装、 运营及其他紧急情况。

为了实现运营灵活化, 商品化部门需要适时开发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 利用预冷、 预干、 储存、 选分等收获后管理技术, 促进新产品的商品化, 开发多样型小包装商品; 经过清洗、 破皮、 打磨、腌制等一次处理, 开发多种类别的蔬菜、 水果沙拉等新鲜产品, 创造附加价值; 通过人才促进机制, 确保安全农产品生产体制的运行。

3. 销售网络化

在销售层面, 销售战略的制定、 各类流通过程和各种促销活动的进行等都是必需的。 为了适应多变的消费需求, 需要有市场指向性的销售方案和根据地区性消费群体细分的销售计划。

在出货方式方面, 传统批发市场的出货方式是有限的, 仅仅通过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是不能构建批发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的。 因此, 对于商品化包装中心的农产品来说, 要获得适当的价格保障是很困难的。 在发展初期, 应当以大型流通企业和现代物流体系相应的批发市场为主组织送货。

以此为基础, 学校及公司等团体供餐、 野餐、 出口等销售方式将导致流通渠道发生重大变化。 通过差别送货, 产生相应的差异性销售战略; 利用包含广告宣传和商品展示的促销战略, 促进大众消费。

四、 全产业链的包装管理体系创新

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包装管理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提升产品品质。 由于收获后的果蔬产品是活的有机生命体, 所以果蔬的包装与一般非生命商品包装及新鲜果蔬及果蔬加工品的包装均有着显著的区别。

收获后管理是全产业链的包装管理体现。 收获后管理是指依据生产好的农产品在从离开生产现场直至消费者餐桌的全部流通过程中, 以延长流通时间为目标, 针对其收获后可能发生的一切生理变化而进行的全程的预防性、 技术性、 经济性的生产活动。 例如, 通过保持新鲜度、 防止腐败来维持商品的质量; 或者通过提高质量和减少损失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等。

针对全产业链的包装管理, 将涉及许多影响因素, 可以分阶段实施。 这些因素互相联结, 形成了网络系统, 称为全产业链中的包装管理体系。

全产业链的包装管理技术根据农产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因为农作物各自收获以后所产生的生理变化是不同的, 所以针对不同作物收获后的变化需要采用不同的对策, 对于检查、 清洗、 选分、 包装、 预冷、 加工、 储存、 搬运等操作都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全产业链包装管理技术的引入, 需要选择和配置与之相应的器材、 装备、 设施等, 能够有效运营是选择的重点。 在包装中心, 与农产品的处理等有关的支持是必需的要素。 品牌的开发、 展示及销售等市场运营活动也受到作物收获后生理变化的影响。 广义来看,这些市场运营活动都包括在全产业链中的包装管理技术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