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优势
淄博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化工产业规模占到了全市工业的30%以上,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1.化工基础原料优势明显。当前,淄博市拥有若干千万吨的炼油企业,如齐鲁石化公司、金诚石化、汇丰石化等地方炼油企业,综合炼油产能已经达到2000万吨/年的规模,具备了丰富的化工基础原料,如乙烯产能达80万吨/年,合成树脂110万吨/年,丙烯40万吨/年,橡胶30万吨/年,硫酸20万吨/年,氯碱160万吨/年,纯苯30万吨/年,浓硝酸20万吨/年,钛白粉15万吨,聚醚2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30万吨/年,苯酐26万吨/年;部分产品如制冷剂、聚四氟乙烯、钛白粉产能亚洲第一,环氧氯丙烷、己二酸、苯酐、增塑剂、黄原胶、氯化亚砜、糠醇、烧碱、硫酸、PVC、无水氟化氢等产品能力居全国首位,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树脂、农药、环氧丙烷、聚醚、顺酐、离子交换树脂、轻钙、聚丙烯酰胺等产品生产能力名列全国前三位。丰富的化工原料资源为淄博市发展下游的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科技研发具有较强基础。截止2009年底,全市化工行业拥有齐鲁石化、新华制药等国有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比“十五”末增加8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9家,博士后工作站5个,拥有各类化工技术人员20万人,为淄博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研发和人才支撑。部分企业的科研水平已经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列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东岳集团通过与上海交大等高校多年持续攻关,实现了工业用离子膜产业化试车成功,目前离子膜已进入生产试用试验阶段,该项技术产业化将彻底打破国外少数国家数十年技术垄断,大大降低我国氯碱行业生产成果,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鲁华化工经过多年攻关,成功掌握碳五分离技术,并在全国各地布点建设多套碳五分离加工装置,成为全国最大的碳五深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利用自产异戊二烯资源优势,成功开发建成了1.5万吨/年异戊橡胶项目,填补了国内异戊橡胶生产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异戊橡胶的历史,该公司已先后申报发明专利和应用新型专利11项,使其在碳五综合利用领域处于世界前列;齐旺达海仲石化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合作攻关,采用最新催化技术,先后建成投产国内首套碳四液化气芳构化生产芳烃(1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生产丙烯(50万吨/年)和裂解汽油抽提芳烃(12万吨/年)等石化装置,目前,双方专利技术工艺包已在国内成功转让6套,引起国内同行业广泛关注;山东东佳集团在解决钛白粉生产工艺问题上另辟蹊径,其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亚熔盐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已完成小试,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973项目,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有望在世界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钛白粉清洁生产之路。
3.骨干企业具有较强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内年实现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有7家,10—20亿元企业10家,1—10亿元企业191家;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9亿元、利润65亿元、利税100亿元,占精细化工行业的91%、90%和91%。其中蓝星东大通过加入中化集团步入了良性快速发展轨道;山东宏信、齐鲁增塑剂等老企业通过股权改造,产权进一步明晰,企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齐翔、一化肥、齐胜、齐隆、鲁华、齐泰等原属齐鲁公司三产的企业,通过剥离改制,迅速成长为市、区骨干;东岳化工、金诚石化、博汇集团、汇丰石化、东佳集团、齐旺达集团、金城医药、万昌集团、联合化工等大型骨干企业都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4.集聚发展的平台优势较为突出。先后建立了国家级的齐鲁化学工业区和省级的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两个化工专业园区,马桥化工园等一批园区正在发展成为规范化的专业化工园区。期间,市政府做出了东部化工区整体搬迁改造重大决定,并在湖田重新高标准规划了化工搬迁区,目前,搬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临淄区南王镇被中国石化协会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名镇”。化工专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精细化工产业的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专业化发展。此外,化工专业物流的发展壮大也为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了发展活力。目前,淄博市已经形成了齐鲁现代物流港、汇丰铁路专线等化工专业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有利于化工原料及产品的运输,进一步提升了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劣势
尽管淄博市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精细化水平仍然不高。淄博市是一个化工大市,严格来说是一个化工原料大市,尽管精细化工产业实现收入占化工行业的50%,但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的产品涵盖了基础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剔除相关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因素,淄博市精细化水平仅为35%左右,低于美欧日70%—80%的水平,低于国家40%和上海、南京等化工区65%以上水平。化工原料大多数外供、本地利用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淄博市各类树脂产量110万吨,加工能力不足35%;合成橡胶产量22万吨,本地消化能力不到10%;聚乙烯系列产品产量230万吨,本地加工能力仅占40%,化学原料药中制剂占比仅在20%左右,产业链条较短,进一步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战略性的高端新兴产业占比偏低。从规模上看,淄博市精细化工产业总量较高,但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化学试剂及助剂产业,普通的试剂助剂占主导,而绿色环保的助剂占比不足10%;特别是PVC用的增塑剂产业,尽管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占据首位,但大多以DO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面临的环保、生态、安全的形势较为严峻,产品结构调整的压力巨大。专项化学品产业,经济总量较大,生产企业普遍表现为分布分散、规模较小,工艺水平大多为传统水平,对环境的污染较大,行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化学农药产业,产品大多为毒性较强的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产品结构老化,相当比重的工艺属于国家明令淘汰和限制的范围;同时,使用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不符合当前生态、绿色、环保的要求,向生物农药和绿色环保型农业转型的要求十分迫切。饲料及食品添加剂产业,尽管有黄原胶、叶黄素、棉籽蛋白等产品,但总体上看,企业之间关联度较低,各自为战,还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随着对美味、营养、防病、治病、防衰老、免疫、美容等要求较高的功能性食品日益兴起,淄博市添加剂行业亟须整合提升和多样化。颜料、染料和涂料产业,一方面,颜料产业多以陶瓷产业配套为主,发展相对单一,其中的钛白粉只是颜料的中间环节,化妆品等下游开发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涂料产业以油漆为主,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环保约束较大。化学原料药产业,大多集中于原料药环节,占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而制剂相对不足,仅为1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信息化学品及其他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大多为磁粉等中间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化。
3.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较为突出。精细化工内的化学助剂、农药、专用化学品均属于淄博市十大高耗能行业范畴,2010年上半年,十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15.21%,高于上年同期26.1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耗达14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24%,新增能耗占全市规模以上新增能耗的10%以上;万元增加值电耗高达1816.25千瓦时/万元,是全市万元GDP电耗水平的1.6倍;主要颜料之一—钛白粉的单位产品能耗仍高达1785千克标准煤/吨,在19种高耗能产品中耗能水平仅次于电解铝列第2位。
4.产业布局较为分散。总体上看,淄博市精细化工产业分布较为分散, 60%以上的化工企业尚未进园区,在降低了产业集中度的同时,也给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造成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