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和初步设想

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和初步设想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25%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效益和持续提升,在有机氟、有机硅、先进陶瓷、高档耐火材料、钛合金、铝合金等若干细分产业领域形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产业创新集群。依托东岳集团和高新区部分企业,重点开展有机氟硅材料生产技术和有机氟硅精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支持10万吨有机硅扩建及产品深加工、4500吨含氟高端聚合物项目建设。

一、总体目标

以提升淄博市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创新驱动、特色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端材料、高端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聚焦新材料重点细分产业链、聚焦重点应用领域,提升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双全并举,带动新材料产业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力争通过5年时间,建立起规模较大、特色鲜明、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培育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突破一批引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建成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具体目标

1.稳步扩大产业规模

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25%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效益和持续提升,在有机氟、有机硅、先进陶瓷、高档耐火材料、钛合金、铝合金等若干细分产业领域形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产业创新集群。

2.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创新机构和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再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4家; 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带动作用突出,院士工作站达到35家以上,博士后工作站达到30家以上;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技术储备能力明显增强,培育重大科技成果50 项,专利授权量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 科技投入力度持续提升,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3.培育形成一大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高技术企业群体

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高技术大公司达到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50—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以上,各类上市企业数达到20家,高水平创业活动活跃,引入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超过100人次,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新增新材料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占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高于20%。

三、初步设想

立足淄博市实际,建议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园区化管理、集约化效应的要求,全力构建“一核六集群”产业(园区)基地,实施应用创新十大专项工程。“一核”,即依托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材料专业化园区;“六集群”,即在核心区外建设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氟硅材料等六个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群。

1.加快新材料产业专业化园区

在淄博高新区实施“高端材料战略”、“高端产业战略”的双高战略,以新材料产业三大细分领域纵向拓展为轴,三材四新产业横向关联为轨,“纵向拓展,横向关联”,从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双向锁定新材料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培育和引进一批业务模式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细分领域冠军和综合型大公司,形成新材料本地化供应和消费有效对接的产业集群生态体系,最终建成产业链上下游耦合联动,占据高端价值链、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的“新材料科技城”。计划到2020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新增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到2030年,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新增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重点发展方向为:

(1)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调整,高举高打,优势领域向高端发展,加快培育新兴领域;应用导向,强化面向下游战略新兴产业应用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先进陶瓷、功能玻璃及玻纤;优化调整耐火材料、超硬材料;引进培育人工晶体材料、无机涂层材料。

(2)化工新材料。依托区域原料基础,主攻产业链下游,发展面向下游行业应用的精细化、功能化、专用化高端产品。做强做大聚氨酯产业,做专特种橡胶、有机氟、有机硅和工程塑料下游产品,培育引进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和功能膜产业。

(3)金属新材料。链接外部技术资源,聚焦下游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扶持、做大做强铝钛高端轻质合金,培育引进高性能铜合金和镁合金。

(4)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高新区发挥在高分子聚合物、结构陶瓷、功能玻璃等领域的基础优势,重点开发和培育发展风电装备关键材料、太阳能光伏关键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核电特种工程材料等五大类新能源材料产品。

(5)新医药产业关键材料。依托全市医药产业基础和高新区在先进陶瓷、深加工玻璃、钛合金、PVC塑胶等新材料领域的积淀,重点开发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高成

(6)新装备产业关键材料。依托全市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工程塑料、特种陶瓷与功能玻璃领域的基础,紧抓国家促进三基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机会,顺应交通运输装备轻质化趋势,开发面向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以及电气机械领域的高品质结构材料和高端机械件。

(7)新电子产业关键材料。依托高新区在IC封装与测试、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领域的基础,紧抓电子信息产业链逆向转移趋势,切入上游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半导体封装材料、平板显示材料、敏感材料和电子陶瓷材料。

2.努力壮大六大发展集群

(1)氟硅材料集群。依托东岳集团和高新区部分企业,重点开展有机氟硅材料生产技术和有机氟硅精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支持10万吨有机硅扩建及产品深加工、4500吨含氟高端聚合物项目建设。发展新型氟材料,研究开发汽车、电子和信息技术、医学等领域用高端含氟材料。

(2)有机高分子材料集群。依托淄博市乙烯、聚醚等原材料优势,借力齐鲁化工区和东部化工区,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特种合成纤维等产品,建成国内重要的高分子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3)新型化工助剂集群。大力发展新领域专用精细化学品,重点研究开发塑料、橡胶、纺织、造纸、制革鞣剂等轻工纺织助剂;高效阻油剂和处理剂、耐高温阻水剂和防砂固井剂等油田开采、选矿用化学品;研究开发用于石油加工和化工生产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力争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化工助剂产业集群。

(4)工程塑料及高档塑料制品集群。以清源集团、齐鲁塑编、蓝帆塑胶等企业为龙头,以塑料薄膜、塑编制品、塑料管材、橡胶制品、塑料专用粒料为特色主导产品,研究开发具有耐寒、耐热、阻燃等性能的ABS工程塑料,突破模具瓶颈制约,打造塑料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国内重要的塑料产品生产基地。

(5)高性能隔热材料集群。充分发挥淄博市新型耐火材料及新型节能材料的比较优势,依托淄博工陶、山东鲁阳、淄博鲁中、淄博裕民等耐火材料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节能降耗为关键,发展环保型玻璃窑用耐火材料,无污染、长寿命水泥窑用耐火材料,钢铁冶金用高级功能性耐火材料和化工行业用新型特种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半导体衬底和高功率激光晶体生长用高温氧化锆系列耐火材料,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耐火材料和节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基地。

(6)电子材料集群。依托临淄银河包钢灵芝、博航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高品质电子陶瓷、压电石英晶体、钨钼制品、高档磁性材料等产品,不断提升电子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3.实施应用创新十大专项工程

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新能源、新医药、新装备、新电子、新环保等新材料产品重点应用领域,着力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新型环保催化剂、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应用创新十大工程,突出解决一批应用广泛的共性关键材料品种,加快新材料产品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示范应用,带动新材料产业向功能型、专业型的高端产品提升发展。

(1)新能源电池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和隔膜、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碳碳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等。积极推进国利新能源非对称大动力电容电池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形成原材料到电池成品再到示范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核电特种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核级锆合金、钛合金及核电用锆管材,核电冷凝器、换热器用钛管和钛钢复合板等。

(3)医用高分子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应用于韧带、肌腱、皮肤、血管、人工脏器、骨骼和牙齿等人体软、硬组织及器官的医用级聚氨酯、硅橡胶、聚乙烯、聚丙烯酸酯等非降解型医用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降解型医用高分子材料。

(4)生物陶瓷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应用于人工齿根种植体的致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用于颌骨的置换及修补的多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人工骨的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Zr O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涂层生物陶瓷材料等。

(5)航空新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高性能铝合金中厚板、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涡轮发动机用陶瓷复合材料与金属间化合物。

(6)汽车轻量化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汽车车身板用铝合金、车身框架和发动机用铝合金、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车身用玻璃、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以及汽车发动机用热固性塑料、汽车用塑料和陶瓷等。

(7)建筑节能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防水聚氨酯硬泡、纳米聚氨酯硬泡等高性能聚氨酯硬泡制品及原料,LOW-E镀膜玻璃等。

(8)光电新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LED照明领域的衬底材料和封装材料,以及LCD用ITO导电玻璃、面板视窗薄膜材料等平板显示配套材料。

(9)电子陶瓷材料专项工程。重点发展电容介质用高频、低频电容器瓷和半导体电容器瓷、太阳能用半导体陶瓷和高储能电容器用离子陶瓷。

(10)环保催化剂专项工程。重点发展脱硝催化剂、汽车尾气催化剂等新型环保催化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