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12年(1875)11月25日,高宗向大臣们声称长久以来自己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件事,那就是不主张将翼宗由宗庙祧迁至永宁殿,而是将其视为世室代代加以祭奠,然后就此询问了众大臣及礼曹、九卿等的意见。翼宗代理听政了四年,虽然没有当上国王,但功绩巨大。金炳学、洪淳穆及领议政李最应等大臣一边称颂高宗的孝敬之心,一边主张日后要为翼宗与翼宗王妃再上尊号。
供奉在宗庙里的国王当中,后嗣中断者,或功绩不大者,根据昭穆制度[1],四代过后,其神主要迁至宗庙旁边的别庙——永宁殿里,这称为“祧迁”。[2]不过,功绩显著者即使过了四代也不会迁至永宁殿,而是世代在宗庙里被祭奠,这称为“世室”。
翼宗论血统是高宗的父亲,论王统,则已是第三代先祖,所以翼宗的处境是他日将成为祧迁的对象,因为他并非正式的国王。不过,高宗意欲将翼宗提升至“世室”。我们推测高宗之所以怀有这一想法,是打算在提升翼宗为世室的同时,也稳固自己与翼宗王妃神贞王后的立场。
大臣们同意之后,宾厅立即于第二天为翼宗定了“启天建统神勋肃谟”这一尊号,为翼宗王妃大王大妃赵氏定了“隆穆”这一尊号,然后禀报了高宗。册宝于11月30日起开始制作。12月14日册宝制作完毕。12月19日,高宗最终前往宗庙,察看了腊享大祭上所要使用的祭物与祭器。第二天,即12月20日,高宗将尊号册宝供在了宗庙的翼宗室内。
12月21日,高宗前往勤政殿,向大王大妃赵氏献上了尊号册宝,然后接受大臣们行贺礼,并颁布大赦令,赦免了包括死囚在内的所有犯人。当天,以都提调为首的上号都监所有官员因其间受累而均得到了赏赐。这次是大王大妃神贞王后赵氏第十三次获得尊号。
上述尊号仪式结束后,上号都监编纂了1册《〈翼宗•神贞后〉上号都监仪轨》。该仪轨共制作了8件,8件目前全部尚存。[3]仪轨中收录了护送册宝向宗庙行进的19页彩色“班次图”,也收录了玉册、玉宝等的彩色图说。
注释
[1]昭穆制度指的是在宗庙供奉神主的序列。始祖供于中央,左方行列为昭,右方行列为穆。昭行供奉第2代与第4代先祖的神主。穆行供奉第3代与第5代先祖的神主。这就称为二昭二穆。
[2]永宁殿所供奉的国王有太祖的4代先祖、定宗、端宗、德宗(成宗的生父)、景宗及真宗。此外,永宁殿里还供奉着33位王妃。
[3]奎章阁藏有奎章阁本(155章)、侍讲院本(154章)、太白山本(150章)、五台山本(153章)、春秋馆本(142章)、及江华府本(156章),共计6件。藏书阁藏有赤裳山本(156章)。日本宫内厅藏有礼曹本。有关赤裳山本仪轨,请参考郑海恩的简单题解(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上揭书,213-21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