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肉羊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中国肉羊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羊年底只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全面推行,降低了肉羊饲养量,直接导致羊源供给减少。虽然中国羊年底只数2006年至2013年比2005年少,但是羊肉产量却成增加状态,这表明中国的肉羊生产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每只羊的平均产肉量逐渐增加。2005年至2014年中国羊年底只数和羊肉、羊毛以及羊绒产量的变化情况详见表1-1。

中国的肉羊业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肉羊生产,直到90年代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世界著名的萨福克、特克赛尔、无角道赛特、夏洛来、波尔山羊等肉用羊品种,在肉羊重点产区建立良种繁殖基地并进行纯种繁育和提纯复壮。在以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为代表的农区和以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为代表的牧区、农牧结合区,全面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进行商品肉羊生产,使中国肉羊业发展迅猛。多年来中国肉羊存栏量、羊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5年,中国羊年底只数为29792.7万只,羊肉产量为350.1万吨,从2006年开始直至2014年分别为28369.8万只、28564.7万只、28084.9万只、28452.2万只、28087.9万只、28235.8万只、28504.1万只、29036.3万只、30314.9万只。羊肉产量分别为363.8万吨、382.6万吨、380.3万吨、389.4万吨、398.9万吨、393.1万吨、401.0万吨、408.1万吨和428.2万吨。

中国羊年底只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全面推行,降低了肉羊饲养量,直接导致羊源供给减少。2006年4月,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畜平衡发展,中国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措施,饲草供应明显减少,饲养成本增加,因此一部分小规模农牧户干脆放弃养羊外出打工,另一部分规模适中农牧户多采取降低饲养规模的方式适应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肉羊存栏量明显减少。相对于2005年,2006年至2014年羊年底只数分别减少4.78%,4.12%,5.73%, 4.50%,5.72%,5.22%,4.33%,2.54%和1.75%。2008年减幅最大,2009-2014年与2008年相比又有所回升,主要因为饲养量减少,可供屠宰的羊源也减少,随之而来可供销售的羊肉量也相应减少,由于市场供求平衡关系导致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农牧户净利润增加。由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全面实施后,国家对部分地区给予了饲草料补贴、草场围栏建设补贴、人工种草补贴和圈舍建设补贴进而又导致农牧户开始扩大饲养规模,增加饲养量,因此羊年底只数又有所回升。虽然中国羊年底只数2006年至2013年比2005年少,但是羊肉产量却成增加状态,这表明中国的肉羊生产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每只羊的平均产肉量逐渐增加。2005年至2014年中国羊年底只数和羊肉、羊毛以及羊绒产量的变化情况详见表1-1。

表1-1 中国羊年底只数和羊肉、羊毛以及羊绒产量的变化情况

注: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