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疫病斑在田间最先发生在植株下部较老的叶片上。在病斑周围和病斑之间叶部组织褪绿,随着新斑的产生和老斑的扩展,整个叶片褪绿,然后坏死、脱水,但通常不落叶。腐烂时如水浸状,呈黄色或浅黄色。选择肥沃的干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增施钾肥,提高寄主抗病能力,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栽培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灌溉,促进植物生长。
一、症状及病因
早疫病斑在田间最先发生在植株下部较老的叶片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的水浸状的小斑点,组织较干,像纸一样,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者卵形,受叶脉限制,有时呈多角形。病斑通常是同心的轮纹,像靶板或牛眼。在病斑周围和病斑之间叶部组织褪绿,随着新斑的产生和老斑的扩展,整个叶片褪绿,然后坏死、脱水,但通常不落叶。块茎上的病斑,黑褐色、凹陷,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经常出现紫色凸起,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变褐色。腐烂时如水浸状,呈黄色或浅黄色。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
2.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的干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增施钾肥,提高寄主抗病能力,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栽培措施。重病最好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3—4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灌溉,促进植物生长。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
3.药剂防治。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