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条件与黄瓜栽培

环境条件与黄瓜栽培

时间:2023-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60℃条件下,仅5~6分钟黄瓜就会死亡。在恢复生长的适应期里给黄瓜植株提供适宜的温光条件,有助于黄瓜植株迅速恢复生长,并能有效提高黄瓜生长量。当黄瓜生长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在适宜的温光范围内黄瓜的生长会随着温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黄瓜茎的生长,而对叶的生长没有太大的影响。

一、温

黄瓜起源于亚热带温湿地区,喜温,但对高温气候条件耐受力差,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不相同,所以黄瓜生产管理中温度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黄瓜温度的管理一般分为两部分:气温、地温。气温和地温关系密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哪一方面过高或过低,生育都会受到影响。

(一)气温

黄瓜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8~30℃,在营养条件、湿度、光照以及气体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地温、气温适宜时,根系活动良好,茎粗壮,叶厚而大,植株健壮,结瓜多。

当温度低于10℃时,生理活动失调,生长缓慢,或停止生育,所以常把10℃定为“黄瓜经济的最低温度”。黄瓜能忍受的最低温度是5℃,经过低温锻炼的黄瓜植株短时间内可以忍受2~3℃的气温,5℃也被称为黄瓜的“临界温度”。长期处于5℃左右的低温下,对植株器官的分化、形成和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表现为黄瓜生长延迟和生理障碍。受到较长时间低温冷害后,黄瓜植株典型的形态是:节间变短,叶脉间叶肉隆起,叶片小、厚而硬;上部叶片急剧变小,乃至龙头紧缩。

表1 黄瓜各生育期要求的活动积温(℃)

注:黄瓜栽培科技示范户手册 李加旺等 2008

当温度高于35℃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养分消耗大于累积,当温度超过40℃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植株处于停止生长状态。在45℃下经历3小时,茎叶虽不发生直接伤害,但之后叶色变淡,雄花落蕾或不能开花,花粉发芽力低,导致畸形瓜发生。在50℃左右高温下持续1小时,黄瓜呼吸几乎完全停止;再高则原生质表层凝聚,直到完全凝聚。在初步凝聚而表现为严重凋萎时,如能及时降温,同时提高湿度,黄瓜植株尚可恢复正常。在60℃条件下,仅5~6分钟黄瓜就会死亡。

积温:在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均得到满足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并且要积累到一定的温度总和,才能完成其发育期,这个温度的累积数称为积温。黄瓜生长的各个时期对积温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完成每一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积温是相对稳定的,温度高时完成得快,需要的时间短,温度低时需要的时间长。

(二)地温

由于黄瓜的根系弱,恢复能力差,对温度的变化反应敏感,所以对地温的要求严格。黄瓜生长发育最适地温为25℃,黄瓜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是12~16℃,此温度也可以称之为黄瓜根系生长的亚适温温度,在亚适温环境中,黄瓜根系的活力及其元素吸收能力对温度极其敏感,低温环境下,根系发育慢,不伸展,须根量少,导致黄瓜根系的功能异常,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和代谢出现紊乱,导致地上部生长不良,茎节变细,叶片变薄,叶色发黄,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在春黄瓜育苗期和定植期提高地温甚至比气温更主要,一般地温比气温高5℃左右较好。在气温比适宜温度高的情况下,地温低一些对生育有好处。地温最高不可超过35℃,地温高时呼吸量增加较快。在25℃条件下根系呼吸量是15℃下的3倍,35℃时则为15℃的10倍以上;如达38℃以上,根系就会停止生长。

(三)昼夜温差

白天气温的最高值和夜间气温的最低值称为昼夜温差。昼夜温差能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白天的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上午光照充足,空气中CO2含量较高,高温可促进光合作用,温度以28~30℃为宜;下午CO2浓度降低,且上午生成的光合产物没有运出,光合能力下降,以20~25℃为宜。夜间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减少呼吸消耗,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高温,且低温可以降低呼吸减少消耗;温度过高会影响光合产物运输。黄瓜光合产物虽然在夜温20℃时运输较快,但高温却增加呼吸消耗。到物质运输结束,20℃条件下约需两小时,16℃约需4小时,而13℃下却需6小时;10℃条件下14小时运转结束,但其运输的光合产物仅为13℃下的1/2左右。在栽培上最好在日落后4小时内,给以20℃的较高温度使光合产物迅速运转到果实中去。然后温度降至10~15℃左右,以降低呼吸消耗。所以白天温度25~30℃,夜间温度为13~15℃比较好,最适宜的昼夜温差为10~15℃。

二、光

黄瓜属于短日照植物,且在瓜类蔬菜中比较耐弱光。在低强度光照(1万~2万勒克斯)和短日照(每天见光6~8小时)相结合的条件下,可显著增加雌花数目。对于日照长短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品种有一定差异,华北型黄瓜对日照时间的长短要求不严格,而华南型黄瓜对短日照有一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设施绝大部分还主要依赖自然光照,连阴天仍然是冬季影响日光温室生产最主要的不利因素。在长时间阴雨天之后,黄瓜植株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来恢复生长,在适应期里,即使提供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也无法使黄瓜的生长立即恢复正常水平。在恢复生长的适应期里给黄瓜植株提供适宜的温光条件,有助于黄瓜植株迅速恢复生长,并能有效提高黄瓜生长量。当黄瓜生长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在适宜的温光范围内黄瓜的生长会随着温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黄瓜茎的生长,而对叶的生长没有太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黄瓜的光饱和点为55000勒克斯,光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如果在20000勒克斯以下,植株发育迟缓。与其他瓜类作物相比黄瓜比较耐弱光,当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强1/2时,其同化量基本上不下降;但当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强1/4时,同化量会降低到86.3%,植株开始生育不良,阴天植株本身贮藏养分不足,分配给果实的也会减少,从而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出现化瓜现象。大约阴天10日后,黄瓜产量就会显著下降。这是因为:一方面,阴天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合成少;另一方面,阴天时叶片蒸腾作用弱,根的吸水受阻。天气转晴时,叶片蒸腾作用忽然增加,根的吸水能力跟不上叶部要求,使叶内水分不足,光合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萎蔫。解决的办法是在雨后晴天的早晨进行喷灌,补充蒸腾所需的水分。

黄瓜的茎叶生长与其所处的温光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相关性分析,光辐射量、见光时段小时积温、日均温度以及浅层地温四种环境因素与黄瓜的茎叶生长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由于冬季普通日光温室缺乏人工光源和人工供暖,日光温室内的光照和热量主要由太阳辐射提供,因此,光辐射量多少和光照时间长短就决定了见光时段的小时积温、日均温度和浅层地温等各项温度条件,因此光辐射量和光照时间是冬季温室里影响黄瓜茎叶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室的保温性、通风时间的选择和控制以及日光温室草苫揭盖时间在调节温室温光环境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每日光照的同化量来看,上午光合作用的产量占全天光合产量的60%~70%,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应大力提高黄瓜上午光合需要的条件。从天气情况来看,晴天光合强于阴天;从叶龄来看, 20~30天的中部壮龄叶的光合能力最强,是下部老龄叶光合能力的1.5倍,是上部幼龄叶的10倍,老龄叶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磷的供应不足。

三、水

黄瓜是需水量较多的园艺作物,对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都要求较高,水对黄瓜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黄瓜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值都随着土壤或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呈明显的正比关系,黄瓜开花期和初瓜期保持80%~90%田间持水量、盛瓜期保持90%~100%田间持水量和生育后期降至70%~8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水分处理,能同时实现最高产量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由于黄瓜是浅根系作物,吸水能力差,保证黄瓜生产期间的水分供应尤为重要。

黄瓜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促进生长,幼苗期采用控温不控水的方法满足幼苗生长对水分的较多需求;在初花期必须控制水分,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结瓜初期必须大肥大水,保证果实发育,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空气的相对湿度也是影响黄瓜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85%~95%的相对湿度下,黄瓜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生长最佳。相对湿度过低、过高都会导致叶片气孔关闭,茎叶的蒸腾作用受到抑制,对根系的水分吸收,矿物质养分、光合产物和生长激素的运输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病害发生,瓜商品性差。

四、气

(一)氧气

氧气是黄瓜生长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植物根区,根际周围的通气环境对于植株的生长而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氧气缺少的情况下,植株根部的生长和吸收的养料和水分就会相应的减少,长久下去,新梢的生长和作物的产量也将会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根部的各项功能指标下降,就会成为微生物细菌和病原体感染攻击的目标。因此,通过调节黄瓜根系周围的通气环境可以很好地提高黄瓜根系的生长水平,进而改善黄瓜植株与根系相关的各方面的生长情况,从而达到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和增加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黄瓜植株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时,能完全满足植株地上部对氧气的要求。但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受土壤通透性的影响很大,含量比空气中低。黄瓜根系的呼吸强度大,因而要求较高的土壤含氧量。试验表明,以15%~20%的土壤含氧量对根系生长最为有利;土壤含氧量不宜低于5%,否则影响根系生长,并影响根对养分的吸收。根系不耐2%以下的含氧量,所以在栽培上要注意使土壤疏松透气,黄瓜定植要浅。另外,土壤中要多施有机肥料,保持土壤疏松。因为在土壤过湿或板结的情况下,氧气含量降低,土壤呈还原状态,会形成有毒物质,影响根系的活动,病害也易发生,所以土壤的排水和中耕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CO2

设施内CO2施肥可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增施CO2后可增进植物碳同化,使植物体内糖分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抗逆能力。CO2的应用具有能促进幼苗形成发达根系、茎秆粗壮、茎节数和茎高增加、扩大叶面积、増加叶片数、结瓜数增多、发育快、植株和果实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等作用。CO2施肥还能使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株率和叶部病情指数得到明显降低。

CO2是黄瓜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但是空气中CO2的含量一般只有350u L/L左右,远远满足不了黄瓜光合作用的要求。研究认为,黄瓜的光合作用CO2饱和点为1400u L/L左右;但在温度、光照充足的条件下,CO2饱和点可达1%~5%。在常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当空气中CO2浓度在500~1000u L/L范围内时,光合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CO2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对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试验表明,大棚CO2施肥可使黄瓜增产23%~37%。大棚CO2施肥的适宜浓度为900~1500u L/L,以1200u L/L左右为宜。但试验表明,长期施用高浓度CO2反而降低黄瓜光合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光合产物超过了“库”的要求,也可能是长期施用CO2对光合系统酶活性有抑制作用。CO2对黄瓜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的浓度被认定为1485~2700u L/L。

黄瓜施用CO2后,光合速率提高,植株体内糖分积累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黄瓜的抗病能力。另外,CO2浓度升高引起气孔开度减小,可能会对病原菌游动孢子遇气孔而侵入的途径起到阻碍作用,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试验表明,1500~2000u L/LCO2能使黄瓜霜霉病病株发病率降低30%,病叶发病率降低10%,病情指数下降20%。

增施CO2还能使叶和果实的光泽变好,外观品质提高,同时,维生素C的含量大幅度提高(提高约17%),营养品质改善。试验表明,黄瓜施用CO2后一级品增加10%~20%。

(三)有毒气体

黄瓜的栽培,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常会因有害气体的为害而遭受损失。常见的有害气体有以下几种:

氨气(NH3):在保护地内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施入易挥发氮肥,如氨水、碳酸氢铵,或一次性施入过多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施后没有及时盖土或灌水,都会施放出氨气。另外,施入有机肥过多或有机肥没有腐熟时,也会施放出大量氨气。

二氧化氮(NO2):NO2的产生是由于土壤中施入过量的氮肥。一般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氮肥,要经过硝酸态—亚硝酸态—铵态的过程变成铵态氮才能被植物利用。如果土壤呈现酸性(p H<5)或一次施入过多氮肥,亚硝酸态氮就会变得不稳定而释放出NO2

二氧化硫(SO2):SO2气体主要是在保护地育苗或种植时为加温而燃烧煤炭所产生的。当SO2浓度达到5ul/L时,经1~2小时植株叶缘和叶脉间就会出现枯死、凋落。当浓度达到30ul/L时,经过两个小时植株就会全株死亡。

五、土

黄瓜最适于在松软肥沃、透气性良好的腐殖质壤土中生长。这是因为黄瓜根系细弱,吸收水肥的能力差,而黄瓜植株高大果实产量高,且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连续进行,因此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矿质营养。在肥沃的壤土中,根系扩展体积大,吸收量也大。黄瓜在黏质土壤中生育迟缓,但生育期长,总产量较高;在砂土或砂质壤土中,黄瓜生育早,早期产量高,但易衰老,总产量低。

在土壤酸碱度p H值5.5~7.6的范围内,黄瓜都能正常生长发育;p H值4~3以下黄瓜会枯死。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 H值6.5。黄瓜耐盐性较差,不宜在盐碱地上种植。由于根系较浅,应选择富含有机质,透气性良好,既能保水,又能排水的腐殖质土壤进行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5%最好,冬暖大棚中适当稍高一些,这种土壤可以很好适应黄瓜根系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的特点。黄瓜对土壤中溶液浓度比较敏感,要求浓度不超过0.035%~0.05%,属耐肥较差的作物。黄瓜从土壤中吸收最多的五种元素是氮、磷、钾、钙、镁,吸收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钾、钙、氮、磷、镁。从总的吸收量来看,黄瓜在蔬菜作物中属吸肥中等的作物,其中有一半被果实吸收,因而产量越高对养分的吸收也越多,同时对地力的消耗也越大。每生产1000kg黄瓜,吸收氯2.8kg,磷0.9kg,钾9.9kg,氯化钙3.1kg,氯化镁0.7k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