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食品安全新形势演进历程

我国食品安全新形势演进历程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强化国家食品安全科技的角度,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食品安全信任恐慌除与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外,还与食品安全诉求有关,而食品安全诉求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截至目前,国家对家庭食品安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家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未体现。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较多。

从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强化国家食品安全科技的角度,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物链源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系统培训,食品安全意识差;对家庭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的食品安全缺乏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交流薄弱。由此,有关机构提出了安全控制的建设性意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整体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强化以责任人为主体的管理理念;等等。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是否含有可能潜在的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的危害物。这些危害物主要集中在五方面:微生物危害;农药杀虫剂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化学危害,包括生物毒素等;假冒食品。近几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猪肉中含瘦肉精、地沟油、疯牛病、口蹄疫、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沃尔玛“五香驴肉”事件等,已经造成国内食品安全信任恐慌。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少数食品生产企业在利益面前丧失公德心,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不惜在食品中违法添加或不合理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制假贩假,致使食物中毒频发。食品安全信任恐慌除与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外,还与食品安全诉求有关,而食品安全诉求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一、食物链源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来我国投资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化工类和服装漂染类高污染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有关部门对前来投资企业环保要求不严,很多外资企业对环保设施投入不够,排入到环境中的“三废”达不到国家标准,甚至有的企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这些工业企业废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氟化物、二硫化碳、氯化氢、硫酸、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排入大气、土壤和水中后,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农用物资的滥用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另一主要原因。由于人口不断增多,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难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农业对自然生产条件依赖性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大,使得本来产量不高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

二、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系统培训,食品安全意识差。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由于食品严重短缺,人们关心的是会不会饥饿,有得吃就不错,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食品安不安全。由于交通不发达,食品加工技术落后,人类几乎是直接食用农产品,辅以少量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简单加工的食品,即主要是以粗加工、小作坊为主生产的食品。食品加工简单,种类少,产量小,销售范围小,贮存时间短,食品区域性比较明显。即使出现食物中毒现象,中毒人数少,影响范围小。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种类丰富,食品不再是以直接食用农产品为主,而是以精、深加工为主生产的食品。由于食品加工环节多,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再加上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大,交通发达,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中毒人数多,影响范围大。

三、对家庭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的食品安全缺乏重视。从每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来看,家庭食物中毒情况严重,2016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占总报告起数的50.6%,食物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27%,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85.5%。而截至目前,国家对家庭食品安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家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未体现。

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交流薄弱。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较多。目前与食品安全监管有相关责任的部门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行政、质量监督、进出口、海关等。各部门都制定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规定,而这些管理规定只有本部门能看到,其他部门很难看到,普通民众更难看到。这种做法造成企业在遇到行政执法之前不知道有这些政策,有些政策之间还可能会有冲突,普通民众监管企业无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