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接入网标准.

接入网标准.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电信联盟于2000年11月发布了基于IP网的接入网标准Y.1231。值得注意的是,IP接入网的用户既可以是各种单台的IP设备,如PC计算机或其他IP终端等,也可以是用户驻地网,如园区网、校园网。用户接入网络先通过认证,通过认证后得到授权进行网络访问,同时接入网对其进行上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记账,以备收费和安全审计使用。无线接入通过无线信号覆盖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

8.3.1 Y.1231的体系结构

国际电信联盟(ITU-T)于2000年11月发布了基于IP网的接入网标准Y.1231。Y.1231提出了IP接入网的定义,功能要求和功能模型、承载能力、可能的接入类型及接口

基于IP网的接入网的定义如下:由网络实体组成提供所需接入能力的一个实施系统,用于在一个“IP用户”和一个“IP服务者”之间提供IP业务所需的承载能力。

IP接入网的总体结构如图8-4所示,图中描述了IP接入网在总体网络中的位置,可以看出IP接入网位于用户驻地网和IP核心网之间,IP接入网与用户驻地网以及IP核心网与IP接入网之间的接口均为通用的参考点RP。

图8-4 IP接入网的总体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IP接入网的用户既可以是各种单台的IP设备,如PC计算机或其他IP终端等,也可以是用户驻地网,如园区网、校园网。在IP网络中,向一个用户提供的IP业务通常是由核心网的另一端的数据中心网络提供,业务可以穿过核心网,这就使得接入网、核心网、业务网可以相对独立

IP接入网通过统一的抽象的接口RP与驻地网和核心网相连。电信接入网G.902标准定义了三种接口:UNI、SNI和Q3,不同用户或不同的业务肯需要使用不同的接口。而在IP接入网Y.1231标准中,RP是一个统一的逻辑接口,不管是用户接口、业务接口,还是管理接口,都使用RP接口。

8.3.2 Y.1231的参考模型及功能

Y.1231的参考模型如图8-5所示。IP接入网的参考模型描述了IP接入网的三大功能:传送功能、接入功能、系统管理功能。模型还描述了IP接入网的统一接口RP。

①传送功能:承载并传送IP业务。

②接入功能:对用户接入进行控制和管理。Y.1231总体结构定义的接入功能是用户用于管理和控制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动态选择多个IP服务提供者、动态分配IP地址、地址转换、认证、加密等。

自从Y.1231发布以来,IP接入网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IP接入功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认证、授权和记账功能。用户接入网络先通过认证,通过认证后得到授权进行网络访问,同时接入网对其进行上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记账,以备收费和安全审计使用。

图8-5 Y.1231的参考模型

③系统管理功能:系统配置、监控、管理。

IP接入网的统一接口RP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接口,在Y.1231标准中未作具体定义,适用所有IP接入网,在具体的接入技术中,由专门的协议描述RP。

Y.1231建议比G.902建议更加简洁、抽象、统一和先进,其正文叙述和图例都十分清楚,含义深刻。使用抽象概念参考点RP代替了G.902建议中的UNI、SNI和Q3接口,使接入网的接口更加抽象但统一。而且Y.1231建议定义的IP接入网,适应基于IP的技术潮流,可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其他多种业务,满足了未来融合网络的需要。如今的接入技术几乎都是基于IP接入网。

8.3.3 Y.1231接入网的典型模型

IP接入网允许多种接入类型,如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LAN、WAN、无线、卫星、ISDN等。在IP接入网中典型的模型是以太网接入方式。

以太网技术不仅在局域网取得成功,而且以其高性能、低价格的特点成为IP接入网的主流技术。因为以太网技术本来就是IP技术的孪生姐妹,所以以太网很适应接入IP网。由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太网一直有两个标准,即以太网封装IP的两种形式:Ethernet II和IEEE802.3,所以以太网接入IP网也存在两种方式。EthernetII帧具有TYPE字段,因而可以封装多种数据,而IEEE802.3的帧结构没有TYPE字段,因而只能封装LLC数据。

(1)Over Ethernet II(IP Over MAC)

由于Ethernet II只有MAC层和物理层,只有一个以太帧,所以Ethernet II以太网接入IP网络时,IP数据包直接由以太帧(MAC帧)封装(如图8-6所示)。

(2)IP Over IEEE802.3(IP Over LLC)

IEEE802.3以太网具有完整的LLC子层、MAC子层和物理层,IEEE802.3以太网接入IP网络时,IP数据包由LLC帧封装,LLC帧再封装在MAC帧中(如图8-7所示)。

图8-6 Over Ethernet II

图8-7 IP Over IEEE802.3

8.3.4 接入网的分类

近几年来,随着核心网、驻地网的频繁更换和应用各种新技术,一大批新型宽带接入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个大类。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接入技术、基于电话线的ADSL技术、基于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的HFC技术和基于光纤的接入技术。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包括MMDS、LMDS、卫星通信接入技术和不可见光纤无线系统。

基于双绞线的接入技术主要指5类及其以上的非屏蔽双绞线,如CAT5、CAT5E、CAT6等,它们都是专门设计来供以太网等高速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在非屏蔽双绞线上使用以太网接入技术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主流技术,这种技术在园区网得到广泛应用,在宽带小区也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电话线的ADSL技术使用电话网络的接入铜线实现了网络的宽带接入。ADSL技术传输速率可达10Mbps数量级,传输距离可达几公里,特别适用于电信运营商家庭提供宽带接入,最近几年得到电信运营商的广泛应用。

基于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的HFC技术是CATV系统使用的一种优良的宽带传输接入技术,即借助于电视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的技术。HFC既是一种灵活的接入系统,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传输系统,HFC把铜缆和光缆搭配起来,同时提供两种物理介质所具有的优秀特性,HFC可同时支持模拟和数字传输,在大多数情况下,HFC可以同现有的设备和设施合并。

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在干线通信中,光纤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端的网络带宽要求越来越高,光纤传输的高带宽特性使其最终成为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接入传输介质。即直接实现了光纤到户。光纤接入网指的是接入网中的进入用户端的传输介质直接是光纤的接入网。

光纤接入网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Optical Network)。有源光网络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

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关键。无线接入通过无线信号覆盖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接入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包括多点多信道分配系统MMDS、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及红外等其他技术,卫星通信接入技术和不可见光纤无线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