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1)仪器误差
1)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例如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虽经校正仍然残存少量误差等。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只要观测时注意使前、后视距离相等,便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2)水准尺误差
由于水准尺刻划不正确,尺长变化、弯曲等影响,会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因此,水准尺须经过检验才能使用。至于尺的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测段中使测站为偶数的方法予以消除。
(2)观测误差
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设水准管分划值为τ″,居中误差一般为±0.15τ″,采用符合式水准器时,气泡居中精度可提高一倍,故居中误差为
2)读数误差
在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数的误差,与人眼的分辨能力、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以及视线长度有关,通常按下式计算
3)视差影响
当视差存在时,十字丝平面与水准尺影像不重合,若眼睛观察的位置不同,便读出不同的读数,因而也会产生读数误差。
4)水准尺倾斜影响
水准尺倾斜将尺上读数增大,如水准尺倾斜,在水准尺上1m处读数时,将会产生2mm的误差;若读数大于1m,误差将超过2mm。
(3)外界条件的影响
1)仪器下沉
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起高差误差。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2)尺垫下沉
如果在转点发生尺垫下沉,将使下一站后视读数增大。采用往返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弱其影响。
3)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用水平视线代替大地水准面地尺上读数产生的误差,由于大气折光,视线并非是水平,而是一条曲线,曲线的曲率半径为地球半径的7倍,其折光量的大小对水准读数产生的影响,折光影响与地球曲率影响之和为:
如果前视水准尺和后视水准尺到测站的距离相等,则在前视读数和后视读数中含有相同的。这样在高差中就没有这误差的影响了。因此,放测站时要争取“前后视相等”。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不均匀,所以空气的密度也不均匀。光线在密度不匀的介质中沿曲线传布。这称为“大气折光”。总体上说,白天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密度低,弯曲的光线凹面向上;晚上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密度高,弯曲的光线凹面向下。接近地面的温度梯度大大气折光的曲率大,由于空气的温度不同时刻不同的地方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很难描述折光的规律。对策是避免用接近地面的视线工作,尽量抬高视线,用前后视等距的方法进行水准测量。
除了规律性的大气折光以外,还有不规律的部分:白天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较冷的空气下降补充。因此,这里的空气处于频繁的运动之中,形成不规则的湍流。湍流会使视线抖动,从而增加读数误差。对策是夏天中午一般不做水准测量。在沙地,水泥地……湍流强的地区,一般只在上午10点之前作水准测量。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也只在上午10点之前进行。
4)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温度会引起仪器的部件涨缩,从而可能引起视准轴的构件(物镜,十字丝和调焦镜)相对位置的变化,或者引起视准轴相对与水准管轴位置的变化。由于光学测量仪器是精密仪器,不大的位移量可能使轴线产生几秒偏差,从而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大。
不均匀的温度对仪器的性能影响尤其大。例如从前方或后方日光照射水准管,就能使气泡“趋向太阳”——水准管轴的零位置改变了。
温度的变化不仅引起大气折光的变化,而且当烈日照射水准管时,由于水准管本身和管内液体温度升高,气泡向着温度高的方向移动,影响仪器水平,产生气泡居中误差,观测时应注意撑伞遮阳。
2.注意事项
(1)水准测量过程中应尽量用目估或步测保持前、后视距基本相等来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所产生的误差,同时选择适当观测时间,限制视线长度和高度来减少折光的影响。
(2)仪器脚架要踩牢,观测速度要快,以减少仪器下沉。
(3)估数要准确,读数时要仔细对光,消除视差,必须使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完以后,再检查气泡是否居中。
(4)检查塔尺相接处是否严密,消除尺底泥土。扶尺者要身体站正,双手扶尺,保证扶尺竖直。
(5)记录要原始,当场填写清楚,在记错或算错时,应在错字上划一斜线,将正确数字写在错数上方。
(6)读数时,记录员要复诵,以便核对,并应按记录格式填写,字迹要整齐、清楚,端正。所有计算成果必须经校核后才能使用。
(7)测量者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要细心,加强校核,防止错误。观测时如果阳光较强要撑伞,给仪器遮太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