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
正投影原理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技能目标
能利用投影规律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任务描述
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体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所以掌握正投影理论,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绘图和读图能力的关键。本项目就是学习掌握正投影原理,通过三视图的形成找出投影规律。
1.投影原理及投影法的种类
投影源于自然,物体被灯光或日光照射,会在地面或墙面留下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人们经过科学抽象,把光线称为投射线,地面或墙壁称为投影面,这种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投影法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中心投影法,一类叫平行投影法。中心投影法如下图所示,投射线汇交于一点S,S称为投影中心,工程上常用这种方法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但不能反映物体真实形状和大小,度量性较差、作图复杂,因此机械图样较少采用。
平行投影的投射线互相平行,平行投影法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如下图所示。
由于正投影法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度量性好、便于作图,所以机械图样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
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如下图所示,具有:
(1)真实性(显实性、全等性)——直线段或平面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反映实长或实形。
(2)积聚性——直线段或平面形,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积聚为一点或线段。
(3)类似性——直线段或平面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正投影变短,而平面形的正投影为比原形状小的类似形。
3.物体的三视图
1)三面视图的形成
制图标准规定:将机件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进行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因空间物体有三个方向的尺寸,物体的一个视图只能表达物体一个方面的形状,反映出两个方向的尺寸,所以只用一个视图不能完整、确切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下图所示为两个形状不同的物体,但它们向V平面进行投影所得的视图都是相同的。
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为了确切、完整地表达出物体的全部形状,必须从物体的不同方向进行投影,机械制图常采用多面正投影表示物体形状。工程上设置了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称为三面投影体系,常将物体向三投影面投影得到三个投视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投影体系的建立
三个投影面的名称和代号是: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字母“V”表示;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字母“W”表示;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字母“H”表示。
由于三投影面彼此垂直相交,故形成三根投影轴,它们的名称分别是:OX轴,简称X轴;OY轴,简称Y轴;OZ轴,简称Z轴。X、Y、Z三轴的交点称为原点,用字母O表示。
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之中,并分别向V、H、W正投影,即如下图所示,得到三个视图,分别称为:
三视图的形成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在V面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H面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W面所得的视图。
三视图的三投影面按(b)图所示展开,即得三面视图展开位置,如(c)图所示;由于视图所表示的物体形状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距离无关,绘图时省约投影边框和投影轴,如(d)图所示。
2)三视图间的对应关系
由于三视图是由同一物体向固定的三投影面投射得来,所以三视图之间及三视图与空间物体之间存在着联系。
(1)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它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它的正右方。不能随意变动,不能错开,更不能倒置。按规定配置的三视图,不需标注其名称。
(2)投影关系(尺寸关系)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高度和宽度。由于三个视图反映的是同一物体,其长、宽、高是一致的,因此,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系可归纳为:
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上述“三等”关系,反映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我们读图、绘图和检查图样的依据。
(3)方位关系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应该注意,对于俯视图和左视图来说,凡是靠近主视图的一边是表示物体的后面,凡是远离主视图的一边是表示物体的前面。对于初学者要注意分析,否则在读图和画图时易出错误。还需指出,在读图时,不能只看一个视图,至少要看两个视图才能清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形状和构成物体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任务考评
画出下图所示形体的三视图,并标明其三等对应关系与方位的对应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