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于1919年崩御后,其神主在德寿宫孝德殿被供奉及举行祭祀达三年。三年丧期结束后,1921年3月31日,按照惯例,其神主被供奉到了宗庙里。这时,自1895年起供奉在德寿宫景孝殿里的明成皇后神主在第26个年头被一同升祔了太庙。祔庙仪式在王朝统治时期属于非常重大的国家活动,按照长久以来的惯例,本应设置祔庙都监来执行此活动。祔庙结束后,其报告书——《祔庙都监仪轨》还要被特别制作7件或9件。
不过,在国家灭亡的日帝统治时期,祔庙都监没有设置。取而代之的是李王职伞下于1921年2月16日设置了祔庙主监,来为皇帝和皇后举行祔庙仪式。都提调由明成皇后侄子辈儿的闵泳奎担任,提调也是由侄子辈儿的闵泳徽等十人担任,顾问由朴泳孝与李完用等八人担任。其下又配属了都厅、郎厅、监照官、书记等数十人。
为了升祔太庙,对宗庙进行了部分整修,还制作了皇帝与皇后的神主、玉册及玉宝,随后选定了配享大臣。3月31日,祔庙仪式结束。若是从前,则会制作金宝,而不是玉宝。不过,这次制作的是低一等级的玉宝。这时,德寿宫中和殿所供奉的高宗皇帝御照被移至昌德宫璇源殿进行供奉。
祔庙仪式结束后,祔庙主监编纂了《〈高宗太皇帝•明成太皇后〉祔庙主监仪轨》。由2册、287章构成的该仪轨首先制作了1件。1926年以后又抄写了2件,3件目前全部尚存。[1]这3件使用的都是红色边框线。
仪轨的上册记录了时日、座目、下教与上启、仪注及班次。下册记录了徽号册宝、册宝封植、宗庙修理、各种辇车、各种仪仗、焚烧对象清单及中和殿供奉的皇帝御照被移至昌德宫璇源殿供奉等内容。
护送神主向宗庙行进的“班次图”是仪轨里的精彩场面,若是从前,一定会绘制成华丽的彩色图片。但该仪轨只是用文字表示了参加人员与物品的名称和位置,仪轨的魅力已无处可寻。取而代之的是册宝等用彩色图片加以了说明。表示年代时使用的是“大正十年”(1921),这给人以亡国的虚脱之感。尽管如此,仪轨的名称还是写着“高宗太皇帝”与“明成太皇后”,很是别具一格。这可以说是意识到“三•一”运动的总督府所给予的照顾,也可能是总督府考虑到这是李王职的内部活动。
注释
[1]这些仪轨全部藏于藏书阁内,对此,请参考申明镐的简单题解(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上揭书,529-5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