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描述
通过计算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钢筋的工程量,了解基础构件钢筋的组成及名称,并掌握基础构件钢筋的计算方法。
任务描述
计算图9-1、图9-2、图9-3、图9-4基础工程量。
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计算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钢筋工程量。
知识目标: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钢筋计算方法。
项目支撑知识链接
一、独立基础计算项目
【项目简介】
(一)独立基础项目一
如图9-1所示为某二阶对称单柱独立基础平面图,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处环境类别为一类环境,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他相关信息如图9-1所示。
(二)独立基础项目二
如图9-2所示为某二阶非对称单柱独立基础平面图,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处环境类别为一类环境,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他相关信息如图9-2所示。
图9-1 单柱对称独立基础
图9-2 单柱非对称独立基础
(三)独立基础项目三
如图9-3所示为某二阶对称双柱独立基础平面图,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处环境类别为一类环境,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他相关信息如图9-3所示。
图9-3 双柱对称独立基础
【知识链接】
链接之一:对称单柱独立基础底筋计算规则
(1)当底板长<2 500 mm时:
X方向单根长=X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
Y方向单根长=Y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
注:计算哪个方向的钢筋S就指哪个方向的钢筋间距。
(2)当底板长≥2 500 mm时:
链接之二:对称单柱独立基础顶筋计算规则
(1)当顶板长<2 500 mm时:
(2)当顶板长≥2 500 mm时:
链接之三:非对称单柱独立基础底筋计算规则
(1)当底板长<2 500 mm时:
非对称方向:
对称方向:
(2)当底板长≥2 500 mm时:
非对称方向:
对称方向:
链接之四:非对称单柱独立基础顶筋计算规则
非对称单柱独立基础顶筋计算规则同对称单柱独立基础顶筋计算规则。
链接之五:对称双柱独立基础底筋计算规则
(1)当底板长<2 500 mm时:
注:计算哪个方向的钢筋S就指哪个方向的钢筋间距。
(2)当底板长≥2 500 mm时:
链接之六:对称双柱独立基础顶筋计算规则
(1)已标明顶部受力筋根数时:
柱间纵向受力筋的单根长=两柱内侧之间的距离+2la
柱间纵向受力筋根数按标注根数计算。
分布筋的单根长=(受力筋根数−1)×受力筋间距+2×50
这里的50指分布筋超出受力筋的长度。图集上未做明确规定,在此依据施工经验取50 mm。
(2)未标明顶部受力筋根数时分为两种情况:
1)当顶板长<2 500 mm时:
X方向单根长=X方向基础顶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
2)当顶板长≥2 500 mm时:
【项目实施】
(一)独立基础项目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过程
[解](1)对称单柱独立基础的底筋计算:
由于底板长=3 800 mm>2 500 mm,故
X方向外侧2根钢筋的单根长=X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3.8−2×0.04=3.72(m)
X方向外侧根数=2根
X方向外侧钢筋总长=3.72×2=7.44(m)
X方向内侧钢筋的单根长=0.9×X方向基础底板长=0.9×3.8=3.42(m)
X方向内侧钢筋总长=3.42×24=82.08(m)
Y方向外侧2根钢筋的单根长=Y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3.8−2×0.04=3.72(m)
Y方向外侧根数=2根
Y方向外侧钢筋总长=3.72×2=7.44(m)
Y方向内侧钢筋的单根长=0.9×Y方向基础底板长= 0.9×3.8=3.42(m)
Y方向内侧钢筋总长=3.42×24=82.08(m)
(2)对称单柱独立基础的顶筋计算:
X方向钢筋的单根长=X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 2−2×0.04=1.92(m)
X方向钢筋总长=1.92×11=21.12(m)
Y方向钢筋的单根长=Y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2−2×0.04=1.92(m)
Y方向钢筋总长项目=1.92×11=21.12(m)
(二)独立基础二钢筋工程量计算过程
[解]非对称单柱独立基础的底筋计算:
(1)非对称方向:
因为非对称方向底板长=5 000 mm>2 500 mm,故
外侧2根钢筋的单根长=非对称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5−2×0.04=4.92(m)
外侧根数=2根
非对称方向外侧钢筋总长=4.92×2=9.84(m)
内侧未减短钢筋的单根长=非对称方向基础长度−2×基础保护层厚=5−2×0.04=4.92(m)
内侧未减短钢筋总长=4.92×10=49.2(m)
内侧减短钢筋的单根长=0.9×非对称方向基础底板长= 0.9×5= 4.5(m)
内侧减短钢筋总长=4.5×8=36(m)
(2)对称方向:
因为对称方向底板长=3 000 mm>2 500 mm,故
对称方向外侧2根钢筋的单根长=对称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 3−2×0.04=2.92(m)
对称方向外侧根数=2根
对称方向外侧钢筋总长=2.92×2=5.84(m)
对称方向内侧钢筋的单根长=0.9×对称方向基础底板长=0.9×3=2.7(m)
对称方向内侧钢筋总长=2.7×32=86.4(m)
(三)独立基础项目三钢筋工程量计算过程
[解](1)对称双柱独立基础的底筋计算:
因为X方向底板长=7 600 mm>2 500 mm时,故
X方向外侧钢筋的单根长=X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7.6−2×0.04=7.52(m)
X方向外侧根数=2(根)
X方向外侧钢筋总长=7.52×2=15.04(m)
X方向内侧钢筋的单根长=0.9×X方向基础底板长=0.9×7.6=6.84(m)
X方向内侧钢筋总长=6.84×24=164.16(m)
Y方向底板长3 800 mm>2 500 mm,故
Y方向外侧2根钢筋的单根长=Y方向基础底板长−2×基础保护层厚= 3.8−2×0.04= 3.72(m)
Y方向外侧根数=2(根)
Y方向外侧钢筋总长=3.72×2=7.44(m)
Y方向内侧钢筋的单根长=0.9×Y方向基础底板长= 0.9×3.8= 3.42(m)
Y方向内侧钢筋总长=3.42×49=167.58(m)
(2)对称双柱独立基础的顶筋计算:
X向钢筋单根长=5.8−0.04×2=5.72(m)
X向钢筋总长=11×5.72=62.92(m)
Y向钢筋单根长=2−0.04×2=1.92(m)
Y向钢筋总长=1.92×30=57.6(m)
二、条形基础计算项目
【项目简介】
如图9-4所示为某条形基础平面图,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处环境类别为一类环境,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他相关信息如图9-4所示。
图9-4 某条形基础平面布置图
【知识链接】
链接之七:条形基础钢筋计算规则
条形基础:选取直径最大的钢筋作为主受力筋,布置满条形基础主受力方向;选取直径最小的钢筋作为分布筋。
纵向受力筋的单根长=条形基础宽−2×基础保护层厚
当基础底板宽度≥2 500 mm时,底板受力筋除端部第一根钢筋不减短外,其余长度均应减短10%。
起步距离取min{S/2,75 mm}
未满布时
横向的分布筋单根长=l净+搭接长度
满布时
横向分布筋的单根长=条形基础长−2×基础保护层厚
注:梁宽范围不设基础板分布筋。
横向受力筋单根长=该方向条形基础宽−2×基础保护层厚
当基础底板宽度≥2 500 mm时,底板受力筋除端部第一根钢筋不减短外,其余长度均应减短10%。
注:条形基础底板钢筋构造可参见11G101-3图集第69页相关规定。
十字交接与丁字交接时,横向受力筋布置范围只需布置到纵向条形基础内侧b/4处即可(b指基础宽度);L形转角处,受力筋布置范围需布置到基础边缘。
未满布时
纵向的分布筋单根长=l净+搭接长度厚
满布时
纵向的分布筋单根长=条形基础长−2×基础保护层厚
注:梁宽范围不设基础板分布筋。
十字交接与L形转角处,分布筋都不布满;丁字交接时,内侧b/4范围内分布筋与受力筋搭接150 mm,外侧b/4范围分布筋贯通。
【项目实施】
[解](1)轴处TJBJ01底筋(B:
):
轴处TJBJ01受力钢筋单根长=条形基础宽−2×基础保护层厚=2−2×0.04=1.92(m)
轴处TJBJ01受力筋总长=1.92×155=297.6(m)
轴处TJBJ01分布筋单根(排)长=6.1+0.04×2+0.15×2+5.8+0.04×2+0.15×2+ 6.1+0.04×2+0.15×2=19.14(m)
轴处TJBJ01分布筋的根数(排数)=5×2=10[根(排)]
轴处TJBJ01分布筋总长=19.14×10=191.4(m)
(2)轴处TJBJ01底筋工程量:
轴处TJBJ01底筋(B:
)
轴处TJB01受力钢筋单根长:
条形基础宽−2×基础保护层厚=2−2×0.04=1.92(m)
轴处TJBJ01受力钢筋总长=1.92×174= 334.08(m)
轴处TJBJ01分布筋上半部分单根(排)长度同 轴处TJBJ01分布筋的单根(排)长度,均为19.14 m。
轴处TJBJ01分布筋上半部分总长=19.14×5=95.7(m)
轴处TJB01分布筋下半部分单根长度=26−2×2+×0.04+2×0.15=22.38(m)
轴处TJBJ01分布筋下半部总长=22.38×5=111.9(m)
轴处TJBJ01分布筋总长=95.7+111.9 =207.6(m)
(3)、
轴处TJBJ02底筋(B:
):
、
轴处TJBJ02端部受力筋单根长=条形基础宽−2×基础保护层厚=5−2×0.04=4.92(m)
、
轴处TJBJ02端部受力筋根数=2(根)
、
轴处TJBJ02中间受力筋单根长=0.9×条形基础宽=0.9×5=4.5(m)
、
轴处TJBJ02受力筋总长=4.92×2+4.5×153=698.34(m)
、
轴处TJBJ02上部分布筋单根(排)长=6.1+0.04×2+0.15×2+5.8+0.04×2+ 0.15×2+6.1+0.04×2+0.15×2=19.14(m)
、
轴处TJBJ02中间部分布筋单根长=26−2×2+0.04×2+0.15×2=22.38(m)
、
轴处TJBJ02下部分布筋单根(排)长=6.1+0.04×2+0.15×2+5.8+0.04×2+ 0.15×2+6.1+0.04×2+0.15×2=19.14(m)
、
轴处TJBJ02分布筋总长=19.14×5+22.38×14+19.14×5=504.72(m)
(4)①轴处TJBJ03底筋(B:)
①轴处TJBJ03受力筋单根长度=条形基础宽−2×基础保护层厚=2−2×0.04=1.92(m)
①轴处TJBJ03受力钢筋总长=1.92×128=245.76(m)
①轴处TJBJ03左半部分分布筋单根长度=4.5+0.04+0.15+5+4.5+2+1.1−0.04=17.25(m)
①轴处TJBJ03右半部分分布筋单根(排)长度=(4.5+0.04×2+0.15×2)+(4.5+ 0.04×2+0.15×2)+(1.1+0.04+ 0.15−0.04)= 11.01(m)
①轴处TJBJ03分布筋总长=17.25×5+11.01×5=141.3(m)
(5)④轴处TJBJ03底筋同①轴处TJBJ03底筋。
④轴处TJBJ03受力钢筋总长=245.76(m)
④轴处TJBJ03分布筋总长=141.3(m)
(6)②轴处TJBJ04底筋(B:)
②轴处TJBJ04受力筋单根长度=条形基础宽−2×基础保护层厚=2−2×0.04=1.92(m)
②轴处TJBJ04受力筋总长=1.92×98 =188.16(m)
②轴处TJBJ04右半部分分布筋单根(排)长度= 4.5+0.04×2+0.15×2+4.5+0.04×2+ 0.15×2+1.1+0.04+0.15−0.04= 11.01(m)
②轴处TJBJ04左半部分分布筋单根(排)长度与②轴处TJBJ04右半部分分布筋单根(排)长度相等,均为11.01 m。
②轴处分布筋总长=11.01×(5+5)=110.1(m)
(7)③轴处TJBJ04底筋:
③轴处TJBJ04底筋同②轴处TJBJ04底筋。
③轴处TJBJ04受力钢筋总长=188.16(m)
③轴处TJBJ04分布筋总长=110.1(m)
直径为20的受力钢筋总长=334.08+334.08=668.16(m)
直径为14的分布钢筋总长=191.4+207.6=399(m)
直径为22的受力钢筋总长=698.34(m)
直径为16的分布钢筋总长=504.72(m)
直径为18的受力钢筋总长=245.76+245.76=491.52(m)
直径为12的分布钢筋总长=141.3+141.3=282.6(m)
直径为16的受力钢筋总长=188.16+188.16=376.32(m)
直径为10的分布钢筋总长=110.1+110.1=220.2(m)
练习题
1.如图9-5所示为某二阶非对称单柱独立基础平面图,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处环境类别为一类环境,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他相关信息如图9-5所示。试计算基础钢筋工程量。
图9-5 某二阶非对称单柱独立基础平面图
2.如图9-6所示为某二阶对称双柱独立基础平面图,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处环境类别为一类环境,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他相关信息如图9-6所示。试计算基础钢筋工程量。
图9-6 某二阶对称双柱独立基础平面图
3.如图9-7所示为某条形基础结构平面图,其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处环境类别为一类环境,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他相关信息如图9-7所示。试计算基础钢筋工程量。
图9-7 某条形基础结构平面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