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的转移,而城镇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制的限制,因此,加速城镇化进程实际是推动城乡统筹全面发展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改革开放后,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突出并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仇保兴、 姚士谋、 吴先华等就此表示担忧并提出要以科学思维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城乡统筹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解,不同学者见解不一。杨雍哲和段应碧提出城乡统筹的实质应该是改变以往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促进城乡统一体制的构建,推动城乡共同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王国敏则认为城乡统筹的核心是实现由城乡二元制向一元制的转换。钟春燕等基于城镇发展不平衡现状的分析,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应当包含以下四个内容:①城乡在发展政策和制度上的均等,强调实现农民身份与地位的公平;②经济效率的协同,寻求城乡居民利益一致;③城乡空间整合,强调既分工又协作,发挥各自优势;④建立城乡生态环境大系统,侧重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的融合与缓冲。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进一步完善城乡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部分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钟春燕、 李保明等认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创新机制和体制、 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郭振宗对此提出打破二元制、 统筹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建立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的有效机制五条政策性建议。从土地政策的角度,冯培丽和冯颖颖认为要推进城乡统筹改革,需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土地权益协调机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在用地,攻坚在农村。陈美球、 刘桃菊分析到农村土地资源的供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而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用地粗放、 耕地保护不到位、 土地权益流失等问题,并据此提出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意见。高世昌和李晨等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土地整治的角度出发,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以土地整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统筹规划、 建立完善相关机制等建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 租赁、 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 同权同价,使得城乡土地统一成为近来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十八大之前,该话题已经在学术界广为讨论和研究。吕萍较早就对城乡一体化中集体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克强、 罗庆等综合国内研究近况,论述了国内对于城乡土地一体化政策模拟研究相关方法和应用;付光辉、 刘友兆、 吴冠岑在国内学者相关问题的研究基础上,对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必要性、 制度性障碍进行了更为系统、 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国内对城乡统筹的研究除了从宏观层面和具体专业层面深入,近年来在基础性操作层面研究也逐渐展开,主要集中于对城乡统筹的空间形态角度分析。吴永生从区域的研究尺度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域城乡统筹的空间格局、 空间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总结该区域城乡统筹度格局的特征。林坚、 祖基翔等以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将经济与土地利用两大因素结合,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状况,揭示目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演变的空间分异特征,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尤其建设用地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利用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肖锦成和欧维新基于空间重构的思维和方法,选择宿迁市古楚街道办和三棵树乡为对象展开空间重构模拟,并对其空间重构前后的用地布局的空间形态进行科学评价,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