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接收机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接收机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时间:2024-10-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的故障原因有:中周失谐,这是最常遇到的故障。因为调幅机有三只中周,每一只都可能因机械振动引起磁芯或磁帽的变位;加这磁芯老化,磁导率降低,都可能引起回路失谐。中周部分线圈短路,使回路Q值降低,增益下降。这类故障一旦确认,只有更换零件。中放发射极、集电极或基极 的高频旁路电容开路失效,致使中放级负反馈加深或信号严重衰减,增益降低。某个中周失谐,使选择性降低。可用无感螺丝刀微调中周磁芯来进行判断。

7.5.1 收音机常见故障分析

1.无声

检查低放、功放级、扬声器和电源。

当一台收音机无声且检查电源也正常时,就应重点怀疑低放、功放、扬声器。首先调整电位器将音量开足,仔细听一听扬声器中有无沙沙声。如连沙沙噪声都没有,一般可能是低放部分有问题;或者是扬声器断线,功放管坏,外接扬声器或耳机插口接触不良。对于这些部分,可用信号注入法逐段检查,最后找到故障源即可排除。

如果开大音量后有噪声,只是听不到信号,可用万用表笔碰音量电位器两端,若扬声器中发出 “喀啦”声,则说明前置放大器是好的;若无 “喀啦”声,则可能系前置级与功放级之间的耦合电容开路,或低放管损坏;或低放工作状态不正常。这都可用替代法或万用表检查工作状态判定。一经查出故障元件,换上好的元件即可排除故障。

低放无问题时查检波器、查中频放大器、查变频器、检查本振是否停振、输入回路是否正常。

2.收音音量小但接收电台数目不少

造成声小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音量电位器动、定片间接触电阻变大;低放晶体管老化变质;偏置电路失常,引起某级管子工作点偏低,放大器增益小;射级交流旁路电容开路,失效,产生本级音频负反馈,低放增益降低;功放级射极电阻变质,使负反馈加深,功放级增益下降;扬声器质量变劣。

3.收音失真严重

收音失真,常见的故障原因是:电源电压不足,使工作状态改变到放大管的非线性区;

扬声器音圈偏心,或纸盆破裂,或受潮变形;功放级两只推挽管之一损坏,如击穿短路或软击穿 (信号大时击穿、信号小时还能工作)等;输出变压器或输入变压器一边断线;低放级因耦合电容漏电造成工作点严重偏离,致使信号产生削波失真。

7.5.2 AM接收机常见故障分析

1.收音灵敏度低

收音灵敏度低、收到的电台数目显著减少,远地台收不到,但收听本地台时音量不减。这种现象说明电源电路和低放、功放都是正常的。收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中频部分,如输入电路效率低、变频增益、中频增益下降、检波效率降低等。为了缩小故障范围,可用注入信号法由后向前逐级查寻,最后总可找到故障所在部位。现在将各部位可能引起这种故障的原因及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1)检查变频级。变频管老化,增益降低,可用替代法换上一只好的管子来判别。

变频管基极的高频旁路电容断开开路,致使输入信号不能顺利传输到变频基极,而是消耗在偏置电阻上,使灵敏度低。

输入电路或本振回路微调电容变化,破坏了原来的统调。这时可将调谐指针调至高端某一电台试听。若变动微调电容时声音增大,说明统调已乱,需重新调整。

天线初级线圈多股丝包线断了一部分 (俗称断股),使输入电路Q值下降,灵敏度降低。此时应重新接好。若天线在磁棒上的位置移动了,破坏了统调。这时可调至低端某电台,移动线圈在磁棒上的位置,若能使音量增大,则说明统调变了,应重新统调。

(2)检查中放级。超外差式收音机的 “中放”可以说是收音机的 “心脏”。他不仅决定整机的通频带、选择性,而且决定灵敏度。因为收音部分的增益主要由中放承担。中放增益的降低或中频变压器的失谐会明显影响整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常见的故障原因有:

中周失谐,这是最常遇到的故障。因为调幅机有三只中周,每一只都可能因机械振动引起磁芯或磁帽的变位;加这磁芯老化,磁导率降低,都可能引起回路失谐。试验中周是否失谐最好用465kHz信号源,加上1kHz音频调幅,通过扬声器监听,从后向前依次调整三个中周,调到声音最响为止。

中放晶体三极管性能降低,使增益下降。这种故障可用替代法判定。

中周部分线圈短路,使回路Q值降低,增益下降。这种故障,调磁芯无明显效果。万用表也辨别不出来,只可用替代法试试。有时中周受潮发霉也会使回路Q值降低,灵敏度下降。这类故障一旦确认,只有更换零件。

中放发射极、集电极或基极 (经过中周初级或次级线圈)的高频旁路电容开路失效,致使中放级负反馈加深或信号严重衰减,增益降低。可用替代法逐个并联同容量的电容器来判定。

(3)检查检波器。检波器的电路很简单。可用信号注入法判定检波器好坏,也可以把二极管拆下来仔细测量正反向电阻。

2.噪声大

收音部分的噪声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外界干扰,如天线干扰、工业干扰。工业干扰常见的有汽车发动机火花干扰,日光灯、电吹风、电熨斗、电风扇等干扰。另一种来源是机内产生的噪声。区别两种干扰的方法可以将天线的初级线圈短路,如干扰消失,说明是外界干扰,若仍有噪声,则是机内噪声。

有些特殊的噪声可以凭经验直接判定原因,如旋动音量电位器时听到的 “喀啦”噪声,调谐双连时听到的 “喀啦”声。自然是电位器炭膜脏污或双连碰片或接触不良所致。对于一般噪声大的故障,可用交流短路法逐个判别。也可先用简便方法粗筛一下,关小音量电位器试听,若噪声大小不变,说明噪声源在低频部分,若噪声显著减小,则说明噪声出在中、高频部分。然后再用交流短路法逐级鉴别。常见噪声大的原因如下。

(1)来自三极管。当用短路法确认某级为噪声源时,首先值得怀疑的就是有源器件晶体三极管。根据经验,工作在反偏状态下的PN结都要产生噪声,因此所有晶体管的集电结都要产生噪声。当偏流过大,有漏电流时,管子的噪声就更严重。要鉴别噪声源是否为晶体管,可用替代法试试。

(2)高频旁路电容漏电引起噪声,用替代法试验。

(3)天线线圈接触不良,似接非接引起噪声,可重焊有关焊点。

(4)某些元件虚焊。轻轻拨弄可疑元件,查出虚焊元件并重新焊牢。

(5)印制电路板接触不良,受潮、漏电可仔细察看印刷板走线。发现可疑处,用酒精擦洗、重新焊接。

3.啸叫

收音部分出现啸叫时,故障原因很多,通常由高、中频各级存在自激振荡引起。

常见自激原因如下:

(1)中频啸叫。调台时,发现整个度盘范围内都啸叫,只有调准台时不叫,这种现象是中频自激。

中放三极管射极旁路电容击穿、短路或漏电,使中放管偏压增高增益过大,引起自激,可用替代判定。

AGC电路中频旁路滤波电容开路或失效,使检波剩余中频反馈至中频输入端,引起中频自激。这种障故可用替代法检查。有时即使电容没有问题,由于检波二极管的非线性,检波产生的中频二次或三次谐波也会辐射到中放输入端,引起或自激。消除这种啸叫,应检查检波级元件屏蔽是否良好。

AGC电路失效,会使中放增益过高,引起啸叫。

中周外壳接地不良,因中频辐射引起反馈、自激。这种情况可通过重新焊好接地消除啸叫。

(2)高频啸叫。当调谐度盘调到高端时发生啸叫,多半因本振过强所致。可适当减小本振级集电极电流,或减小本振送入混频的耦合电容,或减小反馈 (如对反馈线圈并上几千欧电阻)来减弱振荡强度,消除自激啸叫。

4.串台

串台就是收音度盘调到某一电台处时,同时会听到另一个或几个其他电台的播音声。严重时满度盘都有串台声。这是收音部分选择性不良的表现。

影响超外差式收音机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是各级中频调谐回路和输入调谐回路。当然本振和各级中放的工作状态也会影响选择性。常见的故障原因如下。

(1)天线初级线圈断线,输入回路无法调谐,选择性降低造成串台。伴随的现象是灵敏度也降低。这种故障可用万用表判断线圈的通断来确定。

(2)某个中周失谐,使选择性降低。可用无感螺丝刀微调中周磁芯来进行判断。微调时应记住原来位置,以便恢复。如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磁芯后,串台现象有明显改善,可肯定中周失谐,应仔细调准。

(3)中周回路谐振电容断开或中周线圈断线。这时发现,调动中周磁芯时,音量、串台均无明显变化。为找出原因,可用等量电容并联试试。

(4)本振停振。该现象是满度盘都是本地电台,收不到外地电台,这是强电台直通的现象。找出停振原因并修复。

(5)高频或中频旁路电容开路或失效,使回路Q值下降,选择性降低,灵敏度下降。这种故障可用替代法判别。

5.机振

所谓机振是指由于机械原因引起的高频或音频自激振荡,最后通过扬声器放出音频振荡声音的现象。通常的现象是声音小时正常,音量开大后,扬声器纸盆的机械振动引起空气和机壳振动,空气和机壳的振动会引起天线引线、振荡线圈引线、双连、中频变压器磁芯等元件发生振动,使分布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输入回路谐振频率、振荡频率以及中频增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经检波元件后将变成音频信号并从扬声器放出声音,此声音又返回来影响上述元件,如此循环不息,构成正反馈,引起振荡。

收音机在出厂前一般都采取了防振措施,但使用日久,措施可能失效,也有的机器工艺结构不佳,或是在维修过程中改动了或调换了有关元件,引起机振。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是,设法阻断机振反馈通路,使反馈量大大衰减。为了阻隔反馈通路,可在扬声器与机壳之间加橡皮垫等减振块,以阻止或减弱通过机壳、电路板等反馈途径的反馈量,为减弱通过空气传动的振动,通常对振动敏感元件、特别是高频元件加防振加固措施,如缩短高频元件引线,并设法加固,不让它浮动;同时将磁性天线引线、本振线圈引线用胶或蜡封固;在中周磁芯处加皮筋或用蜡封等。采取上述措施一般可以消除机振。

6.间歇工作

所谓间歇工作就是时好时坏,间歇时间长短不一。引起这种故障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机械性原因,如因尘埃,油污造成接触不良,或焊点、连线不可靠,时断时接。检查时,用手拍打机壳,若声音突然消失,再拍又恢复,可断定有某处接触不良或松动。先查电源线,插口及电源开关,再转动音量电位器。如转动电位器时,声音时有时无,并伴有 “咯咯”声,则大多是电位器内部滑动簧片和碳膜接触不良,可从电位器轴处滴入适量煤油,反复转动清洗,如故障未排除就需拆下修理或更换新电位器。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有些元器件的热稳定性差。工作一会儿后,因元器件发热而造成击穿、漏电、电参数变化等,从而使工作时好时坏。判断这种故障的方法是将冷却剂喷向可疑元件 (主要是晶体管、特别是输出级)。如喷雾后故障消失,再用烙铁加热,故障重又出现,则应更换该元件。如没有喷雾冷却剂,只好隔离可疑元件,或用替代法进行试验。

7.5.3 FM立体声接收机常见故障的分析

1.调频无声

当调幅正常,调频却收不到电台时,应怀疑调频电路中的高放、混频、中放 (独立的三级调频中放或集成中放部分)和鉴频部分出了故障。

调频无声用信号注入法检查。注入中频信号时,若无声,应再将音频信号注入鉴频,若有声,证明鉴频电路不正常。常见的调频无声故障可检查下列部分。

(1)检查高放、混频、中放各级晶体三极管或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可用万用表测量各管直流工作状态,以判断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可调换新管试验,并要注意检查各级电路有无断路、短路现象。

(2)检查天线是否接触良好。

(3)检查输入电路调谐电容和电感线圈是否断开或短路。查线圈时可用万用表判断是否开路,查电容时应先焊开并联线圈方可用万用表测量。

(4)检查振荡线圈是否开路,振荡耦合电容是否开路 (用替代法)。

(5)检查高放到混频之间的耦合电容是否开路。

2.调频波段灵敏度低

当调幅接收正常,仅调频波段灵敏度低时,可能系调频中放或调频头的故障,且调频头故障居多。

在采用调频调幅共用两级中放的收音机中,这共用中放有时也可能在调幅状态下工作正常,在调频状态下工作不正常,比如FM中周失谐等。因而在检查调频头时,应先检查整个FM中放的灵敏度,以确定故障范围。

检查程序基本上与检查调幅灵敏低一样,只是要注意一点:切勿随意调整FM中周的磁芯。因为FM中放的调整和AM中放不同,不是简单地把信号输出调到最大就行了。

对调频灵敏度低的故障,通常检查以下各部分。

(1)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电源电压偏低,特别是用电池供电的机器,电池用旧了,会使收音灵敏度降低。

(2)查中频各级是否正常,中放是保证整机灵敏度的关键。可注入中频信号,检查各级中放增益是否正常。先查第三级中放,然后是第二级,最后是第一级中放,若每次都能从扬声器中放出正常的音量,则说明该级或三级都是正常的。如果在查某级时,输出信号明显的小,则故障可能就出在该级。然后再用万用表检查该级工作状态,即可判断故障所在。

(3)查高放、混频级是否正常。根据经验,FM灵敏度低的故障,很多是发生在射频部分,特别是高放。但也应注意检查混频和振荡部分。

查本振和混频的方法和调幅部分一样,不再复述。

3.调频部分自激振荡

听调频广播时伴有啸叫声,说明调频部分有自激振荡。引起啸叫的振荡源可能是高放、调频混频或中放。引起振荡的原因可能是退耦电容开路、中和电容开路或接地点脱焊、回路失调等。一般可检查以下部分。

(1)检查电源电压和AGC电路的中频滤波电容。如电池电压过低,电池内阻加大,容易引起自激。AGC电路滤波电容开路,会引起中频反馈,造成中频自激。可用好的电容器并联试验。

(2)检查中放和调频头的连接,重焊可疑的焊点。对于有中和电容的电路,还应检查中和电容是否开路,可用替代试验。

如果经上述检查处理后,振荡仍未消除,则需用示波器或用交流短路来确定振荡究竟发生在哪一级。确定了自激振荡发生的部位后,再逐个分析判断各元件,找出自激的途径,然后换上好的元件,或阻断自激反馈途径,即可消除自激。

4.调频波段声音失真

若调幅收听正常、收听调频台时失真,问题多出在调频鉴频器,常见故障如下。

(1)鉴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失谐。可调整鉴频变压器次级线圈磁芯,听听失真是否改善。如有明显改善,说明故障就在于此,应仔细调到最佳位置。

(2)比例鉴频器的两只鉴频二极管特性不对称,或其中一只开路,会引失真,可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或用替代法试验,进行判断。

5.调频噪声大

若收听调幅台声音正常,收听调频台时噪声大;这种情况自然应当检查调频部分的高放、混频、中放及鉴频电路。可用喷雾冷却法辨别可疑的晶体管。若喷雾冷却时噪声显著减小;停止冷却,温度回升时,噪声又逐渐增大,则可断定此管为噪声源、应更换。

若冷却管子后仍没找到噪声源,还可冷却管子周围的阻容元件。如均无效,则应用交流短路法或信号跟踪法寻找噪声源。

6.调频立体声收音时无声

调频立体声收音机是在单声道调频收音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仍要兼容单声道调频广播,因而基本电路构成相同。只是为了解调出载波中立体声调制信号的需要,加了一个立体声解调器。因此,若调频单声道接收正常,而调频立体声无声的,那么只能是解调器有问题。可检查集成电路解调器。一般是参照所用集成电路的各脚正常电压。用万用表进行检查。假如某脚电压明显偏离正常值,则应检查与该脚相连的外围电路元件是否开路、短路,印制板铜箔之间有否粘连等。当查明确系集成电路损坏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先除去各脚的焊锡,使各脚与印制板脱离后,再小心地取下集成电路。

7.在FM立体声状态下一个声道无声

在立体声状态下只是一个声道完全无声,即无论接收单声道或立体声广播,一个声道均无声时,一般不应怀疑高、中频部分,而应怀疑低放、功放、扬声器、外接扬声器或耳机插口,因为两个声道使用同一个电源,鉴于另一个声道功能正常,故可判定电源没有问题。检查这种故障比较方便,一般可将正常声道与故障声道逐级对比,从而可以很快找出故障原因。

从低放到扬声器的检查与前面所述的一般收音放音无声时的检查方法相同。

8.在FM立体声状态下无立体声效果

故障现象是当收音部分调到FM立体声状态,且功能开关也置于立体声位置时,完全没有立体声效果,从两路扬声器放出完全相同的声音。这多半是解调器出了故障。常见的有以下故障。

(1)锁相环集成电路损坏。

(2)锁相环集成电路外围元件开路或损坏。

(3)立体声分离度调节电位器失灵。

(4)调频头接收灵敏度降低,信号幅度不足而使立体声部分不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