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0年个人多媒体计算机标准MPC1(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Level 1)诞生以来,CD-ROM已逐步取代磁盘而成为新一代的软件和数据载体。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CD-ROM驱动器的性能价格比变得更高,已成为多媒体计算机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
1.CD-ROM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CD-ROM其实是从CD演变而来的。CD是将模拟数据通过光刻机(进行批量生产的大型CD压制机),在光盘的一面上刻出一个个小坑,这些坑很小,用肉眼看不到,然后在另一面涂上反光材料,就制成了CD(数据CD或音乐CD)。音乐CD和数据CD的区别就是音乐CD要把数字信号转变成模拟信号输出,而计算机用的数据CD仍输出数字信号。从CD-ROM光头射出来的激光照到盘片平的地方和小坑的地方时其反射率不同,这时在激光头旁边的光敏元件感应到有强有弱的反射光,就会产生高低电平输出到光驱的数字电路,而高电平和低电平在计算机中分别代表0和1,这就是CD-ROM把数据光盘转换成数据输出的原理和过程。
2. 主要性能指标
目前,市场上CD-ROM驱动器的品牌很多,选购时需要了解一些专用术语和指标,现以CD-ROM为例简介其技术指标。
(1)数据传输率。指光驱在1 s时间内所能读取的数据量,用k字节/秒(kb/s)表示。CD-ROM的基本传输率是150 kb/s。数据传输率越大,则光驱的数据传输率就越高。双速、四速、八速光驱的数据传输率分别为300 kb/s、600 kb/s和1.2 Mb/s,依此类推。
(2)平均访问时间。又称平均寻道时间,是指CD-ROM光驱的激光头从原来位置移动到一个新指定的目标(光盘的数据扇区)位置并开始读取该扇区上的数据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一般说来,4速及更高速度光驱的平均访问时间至少应低于250 ms。
(3)CPU占用时间。指CD-ROM光驱在维持一定的转速和数据传输速率时所占用CPU的时间。
以上指标是衡量CD-ROM光驱内在性能的三个重要因素,至于光驱的盘片格式、转速、品牌、容错性及产地等因素相对都是次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