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到客户订单后, 首先按订单性质进行 “订单处理”, 之后根据处理后的订单信息在货物拣选区中, 进行取出客户所需货物的 “拣货” 作业。 拣货完成,一旦发现拣货区剩余的存货量过低时, 则必须由储存区进行 “补货” 作业。 当储存区的存货量低于规定标准时, 便向供应商采购订货, 经 “进货” 作业确认进货后, 便依序将货物 “储存” 入库, 而后为确保在库货物受到良好的保护管理, 再施以定期或不定期的 “盘点” 检查。 从配送中心拣出的货物经整理后即可准备 “配货”, 等到一切出货准备就绪, 司机、 搬运工便可将货物装上配送车辆, 将之 “配送” 到各个客户点交货。 因此配送作业一般包括进货作业、 搬运作业、 储存作业、 盘点作业、 订单处理、 拣货、 补货、 配货、 送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进货作业、 订单处理、 拣货作业、 补货作业、 配货作业、 送货作业。
一、 进货作业
在配送的基本作业流程中, 进货作业是从供应商根据有关采购指令将货物送达配送中心后开始的。 配送中心经过装卸、 搬运、 分类、 验收, 确认商品后, 将商品按预定的货位储存入库, 这一过程即进货作业。 可以看出, 进货作业是配送作业中物流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后续作业的基础和前提, 进货作业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作业的质量。
采购计划的制订一般是根据配送中心以往的销售情况及对今后一段时间的销售预测, 制订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采购的货物品种和各品种的数量, 以满足配送中心的需要。
进货作业计划制订的基础和依据是采购计划与实际的进货单据, 以及供应商的送货规律与送货方式。 进货作业计划的制订必须依据订单所反映的信息, 掌握货物到达的时间、 品类、 数量及到货方式, 尽可能准确预测出到货时间, 以尽早做好卸货、 储位、 人力、 物力等方面的计划和安排。 进货作业计划的制订有利于保证整个进货流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降低作业成本。
进货作业的基本流程如图4-2-1所示。
图4-2-1 进货作业基本流程
小资料
零售行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 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我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特别是我国逐步取消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各种限制后, 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 家乐福、 麦德龙等纷纷快速拼抢中国市场。 国内零售企业也要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拓展超市市场。 为了方便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操作, 现以沃尔玛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该集团在中国的商品采购流程。
沃尔玛有一个专门的 “采办会” 负责商品采购。 为完成采购任务, “采办会” 一般会成立一个6~10人的采购小组, 他们最先做的是产品信息采集, 主要是处理各地供应商提供的新产品及报价, 这是日常性的工作。 在对信息进行了简单分类后, 该小组会用E-mail的方式和沃尔玛全球主要店面的买手们沟通, 买手们确定需要的大致商品, 这个过程耗时会比较长。
在世界各大区买手来到中国前 (一般一年2~3次), 负责采办的人员会准备好样品, 样品上清楚标明价格、 规格、 生产厂家。 在采办人员的办公室里, 买手们开始选择商品, 他们将最后决定采购谁的产品, 而采办人员不能过多地推荐。随后买手会和采办人员对被选中的商品进行价格、 质量方面的内部讨论, 定下大致的采购数量和进货价格, 由采办人员通知厂家就采购细节和价格进行谈判。 在这个过程中, 买手们也基本不和厂商直接碰面。
在正式下单后,采办人员将继续负责跟单,整个商品采购流程就基本结束了。
二、 订单处理
由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准备着手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被称为订单处理, 通常包括订单确认、 存货查询、 单据处理等内容。 订单处理是与客户接触的首要环节, 对后续的拣选、 配送将产生直接影响。 订单处理可分人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两种方式, 其中人工处理的弹性较大, 但只适合少量的订单处理, 一旦订单数量增多, 处理将变得缓慢且容易出错。 计算机处理则速度快、 效率高, 适合大量的订单处理。订单处理的基本内容及步骤如图4-2-2所示。
图4-2-2 订单处理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一) 订单接受
接单作业为订单处理的第一步。 随着物流环境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接受客户订货的方式逐渐由传统的人工下单、 接单演变为计算机接受订货资料的电子订货方式。
1. 传统订货方式
传统订货方式是指利用人工方法书写、 输入、 传送订单, 其方法有:
(1) 厂商铺货。 供应商直接将商品放在货车上, 一家一家地去送货, 缺多少补多少。 这种方式对于周转率较快的商品或新上市商品较常使用。
(2) 厂商巡查隔日送货。 供应商派巡货人员前一天先到各客户处巡查需要补充的货品, 隔天再予以补货。 此方法的优点是供应商可利用巡货人员为商店整理货架、 贴标签, 提供经营管理意见、 市场信息等, 也可促销新品或将自己的商品放在最占优势的货架上; 缺点是供应商的投入大、 所需费用高。
(3) 电话口头订货。 订货人员将商品名称及数量以电话口述的方式向供应商订货。 因客户每天订货的品种和数量可能非常多, 而且这些商品常由不同的供应商供货, 所以利用电话订货所费时间太长, 且错误率高。
(4) 传真订货。 客户将缺货资料整理成书面资料, 利用传真机传给供应商。这种方式利用传真机虽可快速地传送订货资料, 但其传送资料品质不良, 常需额外增加事后确认作业。
(5) 客户自行取货。 客户自行到供应商处看货、 补货, 根据需要进行下单订货。 这种方式多为传统杂货店 (因距离近) 所采用。 客户自行取货虽可省去配送作业, 但个别单独取货可能影响到配送作业的连贯性。
(6) 业务员跑单接单。 业务员到各客户处推销产品, 后将订单携回或紧急时以电话先联络公司, 通知有客户订单, 让公司做好发货准备。 采用这种方式,订货数量难以准确确定, 且容易造成商品管理混乱。
2. 电子订货方式
这是一种依靠计算机网络, 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 取代传统人工书写、输入、 传送的订货方式。 配送中心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 将订货信息转为电子信息, 并由通信网络传送订单。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订货簿或货架标签配合手持终端机及扫描器。 订货人员携带订货簿及手持终端机巡视货架, 若发现商品缺货则用扫描器扫描订货簿或货架上的商品标签, 再输入订货数量, 当所有订货资料输入完毕后, 利用数据机将订货信息传给总公司或供应商。
(2) POS订货。 客户若有POS机则可在商品存档里设定安全存量, 每当销售一笔商品后, 计算机会自动扣除该商品库存。 当库存低于安全存量时, 便自动产生订货资料, 将此订货资料确认后即可通过通信网络传给总公司或供应商。 也有客户将每日的POS资料传给总公司, 总公司将POS销售资料与库存资料对比后, 根据采购计划向供应商下单。 这种方式适用于连锁商业企业的销售终端 (门店) 向配送中心订货。
(3) 订货应用系统。 客户信息系统里如果有订货处理系统, 可将订货处理系统产生的订货资料, 由转换软件转成与供应商约定的共同格式, 在约定时间里将资料转送出去。
电子订货方式与传统订货方式相比, 由于其传递速度快、 可靠性好、 准确性高, 能极大地提高服务水平, 将会成为订货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式。
(二) 订单内容确认
订单是配送中心开展配送业务的依据。 配送中心接到客户订单以后需要对订单加以处理, 其内容主要有:
1. 检查订货信息的准确性
货物品种、 数量、 日期的确认是对订货资料的基本检查, 即检查品名、 数量、 送货日期等是否有遗漏、 笔误或不符公司要求的情形。 尤其是当客户要求送货的时间有问题或出货时间将延迟的时候, 更需与客户再次确认一下订单内容或更正运送时间。
2. 客户信用的确认
不论订单是以何种方式传至公司, 配送中心的第一步工作都要查核客户的财务状况, 以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该笔订单的货款。 核查的做法多是检查客户的应收货款是否已超过其信用额度。 因而接单系统中应设计下述途径来查核客户信用的状况。
(1) 当输入客户代号名称资料后, 系统即加以检查核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若客户应收账款已超过其信用额度时, 系统应加以警示, 以便输入人员决定是否继续输入其订货资料或拒绝其订货。
(2) 若客户此次的订购金额加上以前累计的应收账款超过信用额度时, 系统应将此笔订单资料锁定, 以便主管审核。 审核通过, 此笔订单资料才能进入下一个处理步骤。
原则上顾客的信用调查是由销售部门来负责, 但销售部门往往为了争取订单并不太重视这种核查工作, 因而也有些公司会授权财务部门来承接负责。 一旦核查结果发现客户的信用有问题, 财务部门即将订单送回销售部门再调查或退回。
3. 交易形态确认
配送中心虽有整合传统批发商的功能以及高效的物流、 信息处理功能, 但在面对众多的交易对象时, 仍需应客户的不同需求而有不同的做法。 这反映到接受订货业务上, 可看出其具有多种订单交易形态, 配送中心应因不同的客户或不同的商品有不同交易及处理方式。
(1) 一般交易订单。 接单后按正常的作业程序拣货、 出货、 配送、 收款结案的订单。
处理方式: 接单后, 将资料输入订单处理系统, 按正常的订单处理程序处理, 资料处理完后进行拣货、 出货、 配送、 收款结案等作业。
(2) 现销式交易订单。 与客户当场直接交易、 直接给货的交易订单, 如业务员至客户处巡货、 铺货所得的交易订单或客户直接至配送中心取货的交易订单。
处理方式: 订单资料输入后, 因货品已交予客户, 故订单资料不需再参与拣货、 出货、 配送等作业, 只需记录交易资料, 以便收取应收款项。
(3) 间接交易订单。 客户向配送中心订货, 但由供应商直接配送给客户的交易订单。
处理方式: 接单后, 将客户的出货资料传给供应商由其代配。 此方式需注意将配送中心的出货单与供应商的送货单核对确认, 视为事后入库。
(4) 合约式交易订单。 与客户签订配送契约的交易, 如签订某期间内定时配送某数量的商品。
处理方式: 约定的送货日来临时, 需将该配送货品的资料输入系统处理以便出货配送, 或一开始便输入合约内容的订货资料并设定各批次送货时间, 以便在约定日期来临时系统自动产生需送货的订单资料。
(5) 寄库式交易。 客户因促销、 降价等市场因素而先行订购某数量商品,根据需要再要求出货的交易。
处理方式: 当客户要求配送寄库商品时, 系统应核查客户是否确实有此项寄库商品。 若有, 则出货此项商品, 并扣除此项商品的寄库量。 应注意此项商品的交易价格是依据客户当初订购时的单价计算。
(6) 兑换券交易。 客户兑换券所兑换商品的配送出货。
处理方式: 将客户兑换券所兑换的商品配送给客户时, 系统应核查客户是否确实有此兑换券回收资料。 若有, 依据兑换券兑换的商品及兑换条件予以出货,并应扣除客户的兑换券回收资料。
不同的订单交易形态有不同的订货处理方式, 因而接单后必须再对客户订单或订单上的订货品种加以确认, 以便让系统针对不同形态的订单提供不同的处理功能。
4. 订货价格确认
不同的客户、 不同的订购量可能有不同的价格, 输入价格时系统应加以核验; 若输入的价格不符 (输入错误或因业务员强行降价接单等), 系统应加以锁定, 以便主管审核。
5. 加工包装确认
客户对于订购的商品是否有特殊的包装、 分装或贴标签等要求, 或是有关赠品的包装等资料都应详加确认记录。
6. 设定订单号码
每一个订单都要有唯一的订单号码, 可以根据经营合同来指定, 除了便于计算成本外, 还可用于采购结算、 配送等整个商品流通过程。 所有工作说明单及进度报告单均以此号码作为标准号码。
7. 建立客户档案
将客户情况详细记录, 不但能让此次交易更易进行, 且有益于今后合作机会的增加。 客户档案应包含订单处理时用到的与配送作业相关的资料。 包括客户姓名、 代号、 等级形态、 客户信用额度、 客户销售付款及折扣率的条件、 开发或负责此客户的业务员、 客户配送区域、 客户点配送路径顺序、 客户点适合的车辆类型、 客户点卸货特性、 客户配送要求、 过期订单处理指示等。
(三) 存货查询及依订单分配存货
1. 存货查询
存货查询的目的在于确认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 存货资料一般包括货物名称、 编号、 产品描述、 库存量、 已分配存货、 有效存货及期望进货时间等。
输入客户订货商品的名称、 代号时, 系统就查出存货的相关资料, 看此商品是否缺货。 如果缺货则提供商品资料或是此缺货商品已采购但未入库等信息, 以便于接单人员与客户协调是否可以改订替代品或是允许延后出货等, 提高接单率及接单处理效率。
2. 分配存货
订单资料输入系统确认无误后, 最主要的作业是如何针对大量的订货资料,做出最有效的汇总分类、 调拨库存, 以便后续的配送作业能有效地进行。 存货的分配模式可分为单一订单分配和批次分配两种。
(1) 单一订单分配。 多为在线即时分配, 也就是在输入订单资料时就将存货分配给该订单。
(2) 批次分配。 累计汇总订单资料输入后, 再一次分配库存。 配送中心因订单数量多, 客户类型、 等级多, 通常采用批次分配以确保对库存能做出最佳的分配。
采用批次分配时, 要注意订单的分批原则, 即批次的划分方法。 作业的不同, 各配送中心的分批原则也可能不同, 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按接单时序划分: 将整个接单时间划分成几个时段, 若一天有多个配送时段, 将订单按接单先后分为几个批次处理。
②按配送区域路径划分: 将同一配送区域路径的订单汇总后一起处理。
③按流通加工需求划分: 将需加工处理或需相同流通加工处理的订单汇总一起处理。
④按车辆需求划分: 如果配送商品要用特殊的配送车辆 (如低温车、 冷冻车、 冷藏车), 或客户所在地、 卸货有特殊要求, 可以汇总合并处理。
3. 分配后存货不足的处理
(1) 单一订单分配不足。 如果现有存货数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则应按照客户的意愿与公司政策来决定应对方式。
(2) 批次分配不足。 如果以批次分配选定参与分配的订单后, 这些订单的某商品总出货量大于可分配的库存量, 可依照以下原则来决定客户分配的优先性。
①具备特殊优先权者先分配。 对于一些例外的订单 (如缺货补送订单、 延迟交货订单或远期订单), 如之前就应允诺交货的订单, 或客户提前预约的订单,应有优先取得存货的权利。 因此当存货已补充或交货期限到时, 应给予优先分配权。
②依客户等级来取舍。 将客户重要性程度高的做优先分配, 如对客户进行ABC分类。
③依订单交易量或交易金额来取舍。 优先处理对公司贡献度大的订单。
④依客户信用状况。 将信用较好的客户订单做优先处理。
⑤系统定义优先规则。 建立一套订单处理的优先规则, 然后在做分配时即可依此优先规则自动分配。
4. 拣取作业时间的计算及出货日程的排定
(1) 拣取作业时间的计算。 为了有计划地安排出货日程, 需要事先掌握每一订单或每批订单可能花费的拣取时间, 对此要计算订单拣取的标准时间。
①计算每一单元的拣取标准时间。
②有了单元的拣取标准时间后, 即可依照每品种订购数量 (多少单元) 再配合每品种的寻找时间, 来计算每品种的拣取时间。
③根据每一订单或每批订单的订货品种并考虑一些纸上作业的时间, 将整张或整批订单的拣取时间算出。
(2) 依订单排定出货日程及拣货顺序。 前面根据存货状况进行了存货的分配, 但对于这些已分配存货的订单应如何安排出货时间及拣货先后顺序, 通常会再依客户需求、 拣取标准时间、 内部工作负荷来拟定。
(四) 订单资料输出
订单资料经上述处理后, 即可开始打印一些出货单据, 主要有拣货单、 送货单和缺货资料。
1. 拣货单
拣货单提供商品出库指示, 作为拣货的依据。 其格式应配合配送中心的拣货策略及拣货作业方式, 以提供有效的拣货信息, 便于拣货的进行。 拣货单的打印应考虑商品储位, 依据储位前后相关顺序打印, 以减少人员重复往返取货, 同时拣货数量、 单位也要详细确认、 标示明确。
2. 送货单
物品交货时, 通常附上送货单据给客户清点签收。 因为送货单主要是给客户签收、 确认的出货资料, 其正确性及明确性很重要。 要确保送货单上的资料与实际送货资料相符, 除了出货前清点外, 出货单据的打印时间及一些订单异动情形(如缺货品项或缺货数量等) 也需打印注明。
3. 缺货资料
库存分配后, 对于缺货的商品或缺货的订单资料, 系统应该提供查询报表打印功能以便工作人员处理。 库存缺货商品应提供缺货商品资料以提醒采购人员紧急采购。
三、 拣货作业
(一) 拣货作业的概念
所谓拣货, 就是依据客户的订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送货计划, 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 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拣、 集中,等待配装运送的作业过程。
在配送作业流程中, 拣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整个配送中心作业系统的核心。 由于配送多为多品种、 小体积、 小批量的物流作业, 这使得拣货作业工作量繁多。配送中心的拣货作业基本流程如图4-2-3所示。
图4-2-3 拣货作业流程
(二) 拣货作业的基本过程
拣货作业是配送中心作业的核心环节。 从实际运作过程来看, 拣货作业是在拣货信息的指导下, 通过行走和搬运货物, 再按一定的方式将货物分拣、 集中。因此, 拣货作业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 拣货信息的产生
拣货作业必须在拣货信息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拣货信息来源于客户的订单或配送中心的送货单。 因此, 有些配送中心直接利用顾客的订单或配送中心的送货单作为人工拣货指示, 即拣货作业人员直接按照订单或送货单拣取货物。 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无法十分准确地标示所拣货物的储位, 使拣货人员延长寻找货物时间和拣货行走路径。 国外大多数配送中心一般先将订单等原始拣货信息处理后转换成 “拣货单” 或电子拣货信号, 用来指导拣货人员或自动拣取设备作业, 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准确性。
2. 行走和搬运
拣货时, 拣货作业人员或机器必须直接接触并拿取货物, 由此形成拣货过程中的行走与货物的搬运。 缩短行走和货物搬运距离是提高配送中心作业效率的关键。 可以由拣货人员步行或搭乘运载工具到达货物储存的位置拣取货物, 也可以由自动储存拣货系统完成。
3. 拣取
无论是人工或机器拣取货物, 都必须首先确认被拣货物的品名、 规格、 数量等内容是否与拣货信息传递的指示一致。 这种确认既可以通过人工目视读取信息, 也可以利用无线传输终端机读取条码由计算机进行对比, 后一种方式往往可以大幅降低拣货的错误率。 拣货信息被确认后, 拣取的过程可以由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完成。 通常小体积、 少批量、 搬运重量在人力范围内且出货频率不是特别高时, 可以采取手工方式拣取; 对于体积大、 重量大的货物可以利用升降叉车等搬运机械辅助作业; 对于出货频率很高的可以采用自动拣货系统。
4. 分类与集中
配送中心在收到多个客户的订单后, 可以形成批量拣取, 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客户或送货路线分类集中。 有些需要进行流通加工的商品还需根据加工方法进行分拣, 加工完毕再按一定方式出货。 多品种分拣的工艺过程较复杂, 难度也大,容易发生错误, 必须在统筹安排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 提高作业的精确性。 在物品体积小、 重量轻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人力分拣, 也可以采取机械辅助作业,或利用自动分拣机自动将拣取出来的货物进行分类与集中。 分类完成后, 货物经过查对、 包装便可以出货、 装运、 送货。
从拣货作业的四个基本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整个拣货作业所消耗的时间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订单或送货单经过信息处理过程, 形成拣货指示的时间; 行走与搬运货物的时间; 准确找到货物的储位并确认所拣货物及其数量的时间; 拣取完毕, 将货物分拣集中的时间。 因此, 提高拣货作业效率, 主要应缩短以上四个作业时间, 以提高作业速度与作业能力。 此外, 防止拣货错误的发生, 提高配送中心内部储存管理账物相符率和顾客满意度, 降低作业成本也是拣货作业管理的目标。
(三) 拣货单位
拣货单位是指拣货作业中拣取货物的包装单位。 通常拣货单位可分为托盘、箱 (外包装)、 单件 (小包装) 以及特殊货物四种形式。 有些品种根据配送要求需要有两种以上的拣货单位, 如有些用量小的客户以单件或箱为单位出货, 有些需大批量送货的客户则以箱或整托盘为单位直接出货。 确定拣货单位的必要性在于避免拣货及出货作业过程中对货物进行拆装甚至重组, 以提高拣货系统作业效率, 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拣货自动化作业的需要。 而且拣取的货物来自储存系统,储存系统的货物则通过验收入库而来。 因此, 从供应商供货到进货入库存储, 再到拣货出货, 要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作业效率, 减少货物拆装、 重组的工作量,必须根据配送包装要求, 确定拣货包装单位, 根据拣货包装单位来相应地调整储存和入库商品的包装单位。
1. 拣货单位的确定
依据何种包装单位拣货是订单分析出来的结果。 其中商品特性分类是指将必须分别储存处理的商品依其特性来分类, 再由历史订单统计资料结合客户对包装单位的要求, 与客户协商后将订单上的单位合理化。 历史订单统计资料主要是计算出每一出货品种以托盘为单位的出货数量以及从托盘上以箱为单位拣取出货的数量, 作为拣货包装单位设计的基础。 将订货单位合理化主要是避免过小的单位出现在订单中。 过小的单位出现在订单中必须进行合理整合, 否则会增加作业量, 并且引起作业误差。 将合理化后的商品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最终确定拣货单位。
配送作业中拣货包装单位通常有以下四种。
①单件 (Bulk, B)。 单件商品包装成独立单元, 以该单元为拣取单位, 是拣货的最小单位。
②箱 (Case, C)。 由单件装箱而成, 拣货过程以箱为拣取单位。
③托盘 (Pallet, P)。 由箱堆码在托盘上集合而成, 经托盘装载后加固。 每托盘堆码数量固定, 拣货时以整托盘为拣取单位。
④特殊物品。 体积过大、 形状特殊, 或必须在特殊情况下作业的货物, 如桶装液体、 桶装颗粒、 冷冻食品等, 拣货时以特定包装形式和包装单位为准。
2. 储存包装单位的确定
拣货包装单位确定之后, 接下来便是确定储存货物的包装单位, 通常储存单位必须≥拣货单位。 确定储存单位的步骤如下:
①确定各项商品一次采购最大、 最小批量及前置时间。
②预计顾客订单到达仓库后多长时间将货物送交顾客, 即预计送达天数。
如果 “商品平均每天采购量×采购前置时间(或库存水准) ” 小于上一级包装单位数量, 则储存单位等于拣货单位; 反之, 则储存单位大于拣货单位。
【例】 某种商品每天平均采购量为10箱, 平均在库时间为4天, 该商品每托盘可放50箱,则有10×4=40 (箱),小于50箱。
所以储存单位及拣货单位均以箱为宜, 若以托盘为单位, 则可能不满一整托盘。
3. 入库包装单位的确定
在储存包装单位确定后, 货物入库包装单位最好能配合储存包装单位, 有时可要求供应商配合。 入库单位通常等于货物的最大储存单位。
(四) 拣货方式
拣货作业最简单的划分方式为按订单拣取、 批量拣取、 复合拣取三种。
1. 按订单拣取
按订单拣取 (Single-Order-Pick) 是针对每一份订单, 作业员巡回于拣货区域, 按照订单所列商品及数量, 将客户所订购的商品逐一由拣货区域或其他作业区中取出, 然后集中在一起的拣货方式。 这种方式又叫 “摘果法”。
(1) 按订单拣取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
①作业方法单纯, 接到订单可立即拣货、 送货, 所以作业前置时间短。
②作业人员责任明确, 易于安排人力。
③拣货后不用再进行分拣作业, 适用于配送批量大、 少品种的订单处理。
缺点:
①商品品类多时, 拣货行走路径加长, 拣取效率较低。
②拣货区域大时, 搬运困难。
③少量、 多批次拣取时, 会造成拣货路径重复、 费时, 效率降低。
(2) 适用范围。
按订单拣取适合于订单大小差异较大、 订单数量变化频繁、 季节性强的商品拣货。 商品差异较大、 外观体积变化较大也适宜采用这种拣取方式, 如化妆品、家具、 电器、 百货、 高级服饰等。
2. 批量拣取
批量拣取 (Batch Pick) 是将多张订单集合成一批, 按照商品品种类别汇总后再进行拣货, 然后依据不同客户或不同订单分类集中的拣货方式。 这种方式又叫 “播种法”。
(1) 批量拣取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
①适合订单数量庞大的系统。
②可以缩短拣取货物时的行走搬运距离, 增加单位时间的拣货量。
③越要求少量、 多批次的配送, 批量拣取就越有效。
缺点: 对订单的到来无法做及时处理, 必须等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时, 才能做一次性的处理, 因此, 会有停滞时间产生。
(2) 适用范围。
批量拣取方式通常在系统化、 自动化设备齐全, 作业速度高的情况下采用,适合订单变化较小、 订单数量稳定的配送中心和外形较规则、 固定的商品出货,如箱装、 袋装的商品。 另外, 需进行流通加工的商品也适合批量拣取, 拣取完后再进行批量加工, 然后分拣配送, 有利于提高拣货及加工效率。
3. 复合拣取
为克服按订单拣取和批量拣取方式的缺点, 配送中心也可以采取按订单拣取和批量拣取相结合的复合拣取方式。 复合拣取是根据订单的品种、 数量及出库频率来确定哪些订单适用于按订单拣取, 哪些适用于批量拣取, 分别采取不同的拣货方式。
(五) 拣货策略
拣货策略是影响拣货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 对不同订单需求应采取不同的拣货策略。 决定拣货策略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分区、 订单分割、 订单分批、 分类, 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可产生多个拣货策略。
1. 分区
分区策略是将拣货作业场地做区域划分, 按分区原则的不同, 有四种分区方法。
(1) 按货物特性分区。 根据货物原有的性质, 将需要特别储存搬运或分离储存的货物进行区隔, 以保证货物的品质在储存期间保持一定。
(2) 按拣货单位分区。 将拣货作业区按拣货单位划分, 如箱装拣货区、 单品拣货区, 或是具有特殊货物特性的冷冻品拣货区等, 目的是使储存单位与拣货单位统一, 以便实现拣取与搬运单元化, 使拣货作业单纯化。
(3) 按拣货方式分区。 不同拣货单位分区中, 按拣货方法和设备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区域, 通常是按货物的ABC分类的原则, 即按出货量的大小和拣取次数的多少做ABC分类, 然后选用合适的拣货设备和拣货方式。 其目的是使拣货作业单纯化、 一致化,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行走时间。 如同一单品拣货区中,按拣货设备的不同, 又可分为台车拣货区和输送机拣货区。
(4) 工作分区。 在相同的拣货方式下, 将拣货作业场地再做划分, 由一名或一组固定的拣货人员负责拣取某区域内的货品。 该策略的优点是拣货人员需要记忆的存货位置和移动距离减少, 使拣货时间缩短, 还可以配合订单分割策略,运用多组拣货人员在短时间内共同完成订单的捞勺拣取, 但要注意工作平衡问题。
2. 订单分割
当订单中订购的货物品种较多, 或拣货系统要求及时快速处理时, 为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拣货处理, 可将订单分成若干份 “子订单” 交由不同拣货区域同时进行拣货作业。 将订单按拣货区进行分解的过程称为订单分割。
订单分割一般是与拣货分区相对应的。 对于采取拣货分区的配送中心, 其订单处理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按区域进行订单的分割, 各个拣货区根据分割后的子订单进行拣取作业, 各拣货区子订单拣货完成后, 再进行订单的汇总。
3. 订单分批
订单分批是为了提高拣货作业效率而把多张订单集合成一批, 进行批次拣取的作业, 其目的是缩短拣货时平均行走搬运的距离和时间。 若将每批次订单中的同一货物品种加总后拣取, 然后再把货物分类至每一个顾客的订单, 则形成批量拣取。 这样不仅缩短了拣取时平均行走搬运的距离, 也减少了重复寻找货位的时间, 进而提高了拣货效率。 订单分批的原则如下:
(1) 总合计量分批。 将拣货作业前所累积订单中每一货物依品种合计总量,再根据这一总量进行拣取, 以将拣取路径减至最短, 同时储存区域的储存单位也可以单纯化, 但需要有功能强大的分拣系统来支持。 这种方式适用于周期性配送, 如可将所有的订单在中午前收集, 下午做合计量分批拣取单据的打印等信息处理, 第二天一早进行拣取等作业。
(2) 时窗分批。 当从订单到达至拣货完成出货所需的时间非常紧迫时, 可利用此策略开启短暂而固定的时窗, 如5分钟或10分钟, 再将此时窗中所到达的订单做成一批, 进行批量拣取。 这一方式常与分区及订单分割联合运用, 特别适合到达时间短而平均的订单形态, 同时订购数量和品相数不宜太大。
(3) 固定订单量分批。 订单分批按先到先处理的基本原则, 当累计订单量到达设定的固定量时再开始进行拣货作业。 固定订单量分批与时窗分批类似, 但这种订单分批的方式更注重维持较稳定的作业效率, 而在处理的速度上比前者慢。
(4) 智能型分批。 订单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 将拣取路径相近的订单分成一批同时处理, 可大量缩短拣货行走搬运距离。 采用这种分批方式的配送中心通常将前一天的订单汇总后, 经计算机处理在当天下班前产生次日的拣货单据, 因此对紧急插单作业处理较为困难。
4. 分类
当采用分批拣货策略时, 拣货完成后还必须有分类策略与之配合。 分类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1) 拣货同时分类。 在拣货的同时将货物按各订单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常与固定量分批或智能分批方式联用, 因此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台车作为拣货设备, 才能加快拣取速度, 同时避免错误发生。 该方式适用于少量多样场合, 且由于拣货台车不可能太大, 所以每批次的客户订单不宜过大。
(2) 拣货后集中分类。 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人工作业为主, 将货物总量搬运到空地上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要求每批次的订单量及货品数量不宜过大, 以免超出人员负荷。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分拣输送机系统进行集中分类, 是较自动化的作业方式。
以上四类因素可以单独使用, 形成四种策略。 也可联合运用, 形成新的策略。 还可以不采取任何策略, 直接按订单拣货。
小资料
分拣中心人员编制及岗位职责
分拣中心经理: 负责分拣中心日常工作管理, 协调分拣中心与总部分拣 (厂商) 的业务联系, 监督各站点的快件接收、 派发、 中转、 退库等, 确保快件安全。
库管: 监督系统管理, 组织分拣中心日常工作安排, 管理档案资料, 协调分拣与信息部、 财务部、 站点的物流管理; 负责库房卫生、 考勤及安全生产。
分拣组: 负责分拣验货、 分拣、 复检、 封发等。
退单组: 负责退单验收、 系统处理及返上级分拣库房。
跟单组: 负责总部到货、 发件发货、 系统退单及分拣返货的全程跟单工作。
四、 补货作业
补货作业是将货物从保管区域搬运到拣货区的作业过程, 其目的是保证拣货区有货可拣, 是保证充足货源的基础。 与拣货作业直接相关的就是补货问题, 它的筹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要确保有货物可配; 二是要将待配货物放置在存取都方便的位置。
(一) 补货方式
根据储存、 拣货布局不同, 补货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整箱补货
由货架保管区补货到流动式货架的动管区的补货方式。 此补货方式保管区为货架存放, 动管拣货区为两面开放式的流动式货架。 拣货时, 拣货员在流动货架拣取区拣取单品放入周转箱中, 而后放置于输送机运至出货区。 而当拣取后发现动管区的存货低于要求存货时要进行补货的动作。
此补货方式为作业员至货架保管区取货箱, 以手推车载箱至拣货区。 这种保管动管区存放形态的补货方式比较适合体积小且少量多样出货的物品。
2. 整托补货
这种补货方式是以托盘为单位进行补货。 根据补货的位置不同, 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地板至地板; 另一种是地板至货架。
(1) 地板至地板的整托盘补货。 此补货方式中, 保管区为以托盘为单位地板平置堆叠存放, 动管区也为以托盘为单位地板平置堆叠存放。 不同之处在于保管区的面积较大, 存放物品量较多; 而动管区的面积较小, 存放物品量较少。 拣取时拣货员在拣取区拣取托盘上的货箱, 放至中央输送机出货。 或者可使用叉车将托盘整个送至出货区 (当拣取量大时)。 而当拣取后发觉动管拣取区的存货低于水准时, 则要进行补货动作。
此补货方式为作业员以叉车由托盘平置堆叠的保管区搬运托盘至同样是托盘平置堆叠的拣货动管区。 此保管、 动管区存放形态的补货方式较适合体积大或出货量多的物品。
(2) 地板至货架的整托盘补货。 此补货方式中, 保管区是以托盘为单位地板平置堆叠存放, 动管区则为托盘货架存放。 拣货员在拣取区搭乘牵引车拉着推车移动拣货, 拣取后再将推车送至输送机轨道出货。 而一旦发觉拣取后动管区的库存太低, 则要进行补货动作。
此补货方式为作业员使用叉车至地板平置堆叠的保管区搬回托盘, 送至动管区托盘货架上存放。 此保管、 动管区存放形态的补货方式较适合体积中等或中量(以箱为单位) 出货的物品。
(3) 货架之间的补货。 此补货方式为保管区与动管区属于同一货架, 也就是将一货架上的两手方便拿取之处 (中下层) 作为动管区, 不容易拿取之处(上层) 作为保管区。 进货时便将动管区放不下的多余货箱放至上层保管区。 对动管拣取区的物品进行拣货, 而动管区的存货低于水准时, 则可利用叉车将上层保管区的物品搬至下层动管区补货。
此保管、 动管区存放形态的补货方式较适合体积不大、 每品种存货量不高且出货多属中小量 (以箱为单位) 的物品。
(二) 补货时机
补货主要是为拣货做准备, 因此补货作业的发生与否主要看拣货区的货物存量是否符合需求。 究竟何时补货要看拣货区的存量, 以避免出现拣货中途才发现拣货区的货量不足需要补货的情况, 而影响整个拣货作业。 通常可采用批次补货、 定时补货和随机补货三种方式, 至于该选用哪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 批次补货
在每天或每一批次拣取前, 经由电脑计算所需货物的总拣取量, 再查看动管拣货区的货物量, 计算差额并在拣货作业前补足货物。 这是 “一次补足” 的补货原则, 较适合一日内作业量变化不大、 紧急追加订货不多, 或是每批次拣取量大、 事先掌握的情况。
2. 定时补货
将每天划分为数个时点, 补货人员在时段内检查动管拣货区货架上货物存量, 若不足即马上将货架补满。 此为 “定时补足” 的补货原则, 较适合分批拣货时间固定、 处理紧急追加订货的时间也固定的情况。
3. 随机补货
随机补货是指定专门的补货人员, 随时巡视动管拣货区的货物存量, 发现不足随时补货的方式。 此为 “不定时补足” 的补货原则, 较适合每批次拣取量不大、 紧急追加订货较多、 一日内作业量不易事前掌握的情况。
小资料
目前的大多数品牌都是畅销款补不到货, 滞销款太多, 导致业绩做不上去,库存减不下来, 这也是绝大多数品牌的一个通病。 解决办法为可以采用一种 “点酒式补货” 的方法。
举一个到酒店吃饭的例子, 七八个人吃饭, 点了一桌子菜, 还点了一些酒,结果菜经常剩下很多, 而酒一般是不剩的。 这是因为杯中酒喝完了或者喝浅了才倒, 而瓶子里的酒快完了, 再叫几瓶, 而这个点酒的方式就有点 “点酒式补货”的味道。
很多品牌一开始就生产好所有的量, 然后平均铺到每个店铺, 这就是 “点菜”, 到最后, 好卖的不够卖, 不好卖的压着, 畅销款调货也调不到; 而采用“点酒式补货” 方式, 一个杯子相当于一个店铺, 酒瓶子就相当于中央仓库, 而饭店里还有的酒, 就相当于面、 辅料仓库; 当每个店铺销售了, 就从中央仓库补货, 谁家店铺卖得快, 谁家店铺就补得多, 就像喝酒, 谁喝得快, 谁就倒得多,当中央仓库的量少了, 就动用面、 辅料仓开始补单。
五、 配货作业
与拣货紧密相连的另一项作业是配货作业。 配货是指将拣取分类完成的货物做好出货检查, 装入妥当的容器, 做好标示, 根据车辆调度安排的趟次或厂商类别等指示将物品运至待运区, 最后装车发送。 这一连串过程即配货作业的内容。
(一) 贴客户标签
把记有客户有关信息 (如客户的名称、 地点、 所需商品、 数量) 的标签贴于配货的货箱上, 便于后续作业。
(二) 分拣
分拣就是拣货作业完成后, 按照不同的客户或不同的配送路线将货物做分类的工作, 又称为分货。 分拣作业一般在理货场地进行, 它的任务是将发给同一客户的各种货物汇集在一处, 以等待发运。 分拣的操作方式一般有下述三种。
1. 人工分拣
人工分拣是用人力以手推车为辅助工具, 将被分拣商品分送到指定的场所堆放待运, 批量较大的商品则用叉车托盘作业。 目前我国大多数传统的仓库、 配送中心基本上都采用人工分拣。 它的优缺点非常明显。
优点: 机动灵活, 不需复杂、 昂贵的设备, 不受商品包装等条件的制约。
缺点: 速度慢、 工作效率低、 易出差错, 只适用于分拣量少、 分拣单位少的场合。
因此, 人工分拣作业的复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是由计算机系统打印“配货明细表” 供理货员根据各门店配货数进行复核, 并打印 “配送汇总表”(配送中心内勤与运输车之间的交接汇总单)。
2. 自动分拣
由于近年来对快速、 高效、 准确性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加, 为顺应多品种、 少量订货的市场趋势, 自动分拣机开始逐渐引起企业的关注, 并得以广泛运用。 自动分拣机是利用计算机及其识别系统来达到分拣的目标, 因而具有迅速、 准确且不费力的效果, 尤其在拣取数量或分拣数量众多时, 效率更高。 在产品投入与确定目的地后, 系统会按预先所设定的对应逻辑, 自动将商品送至目的流道中, 完成分拣操作。 配送中心若采用批次拣货的拣货策略, 则自动分拣机可应用在其后续的二次分拣上, 既快速又精确。
利用自动分拣机分拣的主要过程如下: 首先必须将有关货物及分拣信息通过自动分拣机的信息输入装置, 输入自动控制系统; 当货物通过移载装置移至输送机时, 由输送系统运送至分拣系统。 分拣系统是自动分拣机的主体, 这部分的工作过程为先由自动识别装置识别货物, 再由分拣道口排出装置, 按预先设置的分拣要求将货物推出分拣机。
分拣排出方式有推出式、 浮起送出式、 倾斜滑下式、 皮带送出式等, 同时为尽早使各货物脱离自动分拣机, 避免发生碰撞而设置有缓冲装置。
自动分拣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单位时间内商品处理量高、 分拣差错率低、 货损率低、 大大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缺点: 投入的成本高。
3. 旋转架分拣
为节省成本, 也可采用旋转架的方式, 将旋转架的每一格位当成客户的出货篮, 分拣时只要在计算机输入各客户的代号, 旋转架就会自动将其货篮转至作业员面前, 让其将批量拣取的物品放入进行分拣。 同样, 即使没有动力的小型旋转架, 为节省空间也可作为人工目视处理的货篮, 只不过作业员依每格位上的客户标签自行旋转找寻, 以便将物品放入正确货位中。
(三) 出货检查
货物分拣、 配货后, 就要进行检查核对工作, 这项工作就是出货检查作业。出货检查作业主要包括把拣取物品依客户、 车次等, 按出货单逐一核对货物的品种和数量。 同时还必须核查货物的包装与质量。
出货检查是在拣货作业后的物品检查, 因耗费时间及人力, 在效率上经常是个大问题, 出货检查是属于要确认拣货作业是否产生错误的处理作业, 所以若能先找出让拣货作业不会发生错误的方法, 就能免除事后检查的需要, 或只对少数易出错物品做检查。
1. 人工检查法
出货检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以纯人工进行, 将物品一个个点数并逐一核对出货单, 进而再查验出货的质量水平和状态情况。 以状态及质量检验而言, 纯人工方式逐项或抽样检查的确有其必要性, 但对于物品品种及数量核对来说, 以纯人工方式可能效率低也较难将问题找出, 即使是采取多次的检查作业, 也可能是耗费了许多时间, 而错误却依然存在。
2. 商品条码检查法
商品条码检查法的最大原则就是要导入条码, 让条码跟着货物跑。 当进行出货检查时, 需将拣出物品的条码用扫描仪读出, 计算机则会自动将资料与出货单对照, 检查是否有数量或品种上的差异。
3. 声音输入检查法
声音输入检查法是一项较新的技术, 由作业员发声读出物品的名称 (或代号) 及数量, 之后计算机接收声音做自动识别, 转成数字资料再与出货单进行对比。 此方式的优点在于作业员只需用嘴巴读取资料, 手脚仍旧可做其他的工作,自由度较高。 但要注意的是, 声音的发音要准, 且每次发音字数有限, 否则计算机辨识困难, 可能产生错误。
4. 重量计算检查法
重量计算检查法是先利用计算机自动汇总出货单上的物品重量, 而后将拣出物品以计重器秤出总重, 再将两者互相对照的检查方式。 事实上, 若能利用装有重量检查系统的拣货台车拣货, 则在拣取过程中就能利用此法来做检查, 拣货员每拣取一样物品, 台车上的计重器就会自动显示其重量做查对, 如此可完全省去事后的检查工作, 在效率及正确性上的效果将更好。
(四) 包装、 捆包
这是配货作业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配好的货物进行包装、 捆包, 起到保护商品、 便于搬运储存、 提高用户购买欲望、 易于辨认的作用。 同时由于将同一客户的货物捆绑在一起, 方便送货过程中的交接作业, 进而可以提高送货效率。
(五) 出货形式
配送中心在拣货时, 一般以托盘、 箱、 单品为单位进行拣取。 同理, 出货的形式也多以这三种方式进行。 因此针对不同的拣货及出货形式, 应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
六、 送货作业
对于配送中心来说, 送货作业是指利用货车等运载工具将货物从配送中心送至客户的作业。 送货通常是一种短距离、 小批量、 高频率的运输形式, 它以服务为目标, 以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
(一) 送货作业的特点
送货是配送中心作业最终及最具体、 直接的服务表现, 其特点有下列几项。
1. 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要确保在指定的时间内交货。 由于配送是从客户订货至交货各阶段中的最后一阶段, 也是最容易无计划性延误时程的阶段, 一旦延误便无法弥补。 因此如途中发生意外不能准时到达, 必须立刻与总部联系, 由总部采取紧急措施, 确保履行合同。 影响时效性的因素很多, 除配送车辆故障外, 所选择的配送路径、 路况不佳, 中途客户卸货不及时等均会造成时间上的延误。 因此, 必须在认真分析各种因素的前提下, 用系统化的思想和原则, 有效协调, 综合管理,选择合理的配送路线、 配送车辆和送货人员, 使每位客户在预定的时间内收到所订购的货物。
2.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将物品完好无缺地送达目的地。 这主要取决于配送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 以配送而言, 要达到可靠性目标, 关键在于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①装卸货时的细心程度。
②运送过程中对物品的保护。
③对客户地点及作业环境的了解。
④配送人员的素质。
若配送人员能随时注意以上几项原则,物品就能以最好的品质送到客户手中。
3. 沟通性
送货作业是配送的末端服务, 它通过送货上门服务直接与客户接触, 是与顾客沟通最直接的桥梁。 它不仅代表着配送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还在沟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物流企业甚至把卡车司机和送货人员称为 “公司的形象大使”。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与客户沟通的机会, 巩固与发展公司的信誉,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便利性
配送以服务为目标,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为宗旨。 因此, 应尽可能地让顾客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通过采用高弹性的送货系统, 如采用紧急送货、 顺道送货与退货、 辅助资源回收等方式, 为顾客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便利服务。
5. 经济性
满足客户的需求, 不仅品质要好, 价格也是客户重视的要项。 同时, 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也是配送企业运作的基本目标。 因此对于合作双方来说, 以较低的费用完成送货作业是企业建立双赢机制、 加强合作的基础。 所以, 不仅要满足客户的要求, 提供高质量、 及时、 方便的配送服务, 还必须提高配送效率, 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二) 送货作业的基本流程
1. 划分基本配送区域
为使整个配送有一个可循的基本依据, 应首先将客户所在地的具体位置做系统的统计, 并将其做区域上的整体划分, 将每一客户囊括在不同的基本配送区域之中, 以作为下一步决策的基本参考。 如按行政区域或依交通条件划分不同的配送区域, 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再做弹性调整来安排配送。
2. 车辆配载
(1) 由于配送货物品种、 特性各异, 为提高配送效率, 确保货物质量, 必须对特性差异大的货物进行分类。 在接到订单后, 将货物依特性进行分类, 分别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和运输工具, 如按冷冻食品、 速食品、 散装货物、 箱装货物等分类配载。
(2) 配送货物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必须初步确定哪些货物先发, 哪些货物后发。
(3) 根据货物的性质, 初步确定哪些货物可配于同一辆车, 哪些货物不能配于同一辆车, 以做好车辆的初步配装工作。
3. 暂定配送先后顺序
在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做出确定的配送方案前, 应根据客户订单要求的送货时间将配送的先后作业次序做初步排定, 为后面车辆积载做好准备工作。 计划工作的目的是保证达到既定的目标, 所以, 预先确定基本配送顺序既可以有效地保证送货时间, 又可以提高运作效率。
4. 车辆安排
车辆安排要解决的问题是安排什么类型、 吨位的配送车辆进行最后的送货。 一般企业拥有的车型有限, 车辆数量也有限, 当本公司车辆无法满足要求时, 可使用外雇车辆。 在保证配送运输质量的前提下, 是组建自营车队还是以外雇车为主, 则须视经营成本而定。 但无论是自有车辆还是外雇车辆, 都必须事先掌握有哪些车辆可供调派并符合要求, 即这些车辆的容量和额定载重是否满足要求。 安排车辆之前, 还必须分析订单上货物的信息, 如体积、 重量、 数量等对于装卸的特别要求等,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做出最合适的车辆安排。
5. 选择配送线路
了解了每辆车负责配送的具体客户后,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这些货物的配送, 即如何选择配送距离短、 配送时间短、 配送成本低的线路, 还需根据客户的具体位置、 沿途的交通情况等做出选择和判断。 除此之外, 还必须考虑有些客户或其所在地点环境对送货时间、 车型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如有些客户不在中午或晚上收货, 有些道路在交通高峰期实行特别的交通管制等。
6. 确定最终的配送顺序
做好车辆安排及选择好最佳的配送线路后, 依据各车负责配送的具体客户的先后, 即可将客户的最终配送顺序加以确定。
另外, 对于多个配送点的配送顺序的计算, 需要借助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以求得最佳路线。
7. 完成车辆积载
明确了客户的配送顺序后,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货物装车、 以什么次序装车的问题, 即车辆的积载问题。 原则上, 知道了客户的配送先后顺序, 只要将货物依照 “后送先装” 的顺序装车即可。 但有时为了有效利用空间, 可能还要考虑货物的性质 (如怕震、 怕压、 怕撞、 怕湿)、 形状、 体积及重量等做出调整。 此外, 对于货物的装卸方法也必须依照货物的性质、 形状、 重量、 体积等做具体决定。
在以上各阶段的操作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①明确订单内容。
②掌握货物的性质。
③明确具体配送地点。
④适当选择配送车辆。
(三) 提高送货效率的措施
为提高送货效率, 可采用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消除交错送货
消除交错送货, 可以提高整个配送系统的送货效率。 例如, 将原直接由各工厂送至各客户的零散路线利用配送中心来做整合并调配转送, 可缓解交通网络的复杂程度、 缩短运输距离。
2. 开展直配、 直送
由于 “商物分流”, 订购单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给厂商, 因此各工厂的产品可从厂商的物流中心直接交货到各零售店。 这种利用直配、 直送的方式可大幅简化配送的层次, 使得中间的代理商和批发商不设存货, 下游信息也能很快地传达到上游。
3. 采用标准的包装器具
配送不是简单的 “送货上门”, 而要运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选择配送车辆的吨位、 配载方式, 确定配送路线, 以达到 “路程最短、 吨公里最小” 的目标。采用标准的包装工具 (如托盘) 可以使送货中货物的搬运、 装卸效率提高, 并便于车辆配装。
4.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交货配送时间, 车辆最大积载量, 客户的订货量、个数、 重量来选出一个最经济的配送方法及根据货物的形状、 容积、 重量及车辆的能力等, 计算机可自动安排车辆和装载方式, 形成配车计划。 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每一客户点的位置, 计算机便会依照最短距离找出最便捷的配送路径。
5. 改善运货车辆的通信
健全的车载通信设施可以把握车辆及司机的状况, 传达道路信息或气象信息, 掌握车辆作业状况及装载状况, 传递作业指示, 传达紧急信息指令, 提高运行效率及安全运转。
6. 均衡配送系统的日配送量
通过和客户沟通, 尽可能使客户的配送量均衡化, 这样能有效地提高送货效率。 为使客户的配送量均衡, 通常可以采用对大量订货的客户给予一定的折扣、制定最低订货量、 调整交货时间等办法。
项目总结
本项目内容以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为主线, 阐述了配送作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订货作业、 拣货作业、 补货作业、 配货作业、 送货作业等。 通过学习, 学生可掌握配送作业管理的内涵, 学会配送作业管理的实质内容和方法, 并在对企业配送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
基本训练
一、 选择题
1. 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不包括 ( )。
A. 流通加工 B. 订单处理 C. 进货 D. 销售
2. ( ) 是配送中心依据顾客的订单要求或配送计划, 迅速、 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位拣取出来, 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 集中的作业过程。
A. 拣货作业 B. 送货作业
C. 发货计划 D. 输出检货方式
3. 常见的补货方式有 ( )。
A. 整箱补货 B. 托盘补货
C. 货架上层 D. 定时补货
4. 流通加工的作用主要有 ( )。
A.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B. 方便用户
C. 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D. 加工与配送相结合
二、 判断题
1. 配送作业是按照客户需求, 将货物进行分拣、 重新包装、 贴标签、 配货、配装等物流活动, 按时按量发送到指定地点的过程。 ( )
2. 退货作业包括接货、 卸货、 验收入库, 然后将有关信息书面化等一系列工作。 ( )
3. 出货检查作业中常见的检查方法有人工检查法、射频技术检查法。 ( )
4. 货物检验的主要内容有质量检验、 包装检验和数量检验。 ( )
5. 流通加工是为了提高物流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 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的加工活动, 即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 为了促进销售、 维护商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 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
三、 简答题
1. 简要分析进货作业的主要流程。
2. 简要分析订单处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步骤。
3. 结合行业内实际情况, 分析如何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实训操作
实训内容: 掌握配送作业的概念和作用, 熟悉配送作业的方法和步骤。
实训目标: 运用所学配送作业管理方法与技能, 结合当地某配送中心, 分析该配送中心的配送作业流程, 熟悉和掌握配送作业的做法。
实训要求:
1. 查验货物的单重及尺度。
2. 查验物品的重量。
3. 查验物品的表面状态和包装。
4. 剔除残损。
5. 办理交接。
6. 按理货步骤进行理货。
7. 编制理货报告。
案例分析
沃尔玛利用物流配送节约成本
沃尔玛的年销售额连续3年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位居冠军, 相对于汽车制造、IT、 高科技电子等高利润行业, 它是一个利润率极低的零售商, 能连续3年排名第一, 堪称奇迹。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迅速增长, 并且成为世界500强之首,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沃尔玛在节省成本以及在物流运送、 配送系统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沃尔玛把注意力放在物流运输和配送系统方面, 使其成为沃尔玛公司的焦点业务。
1. 注重物流投入
沃尔玛2003年在物流方面的投资是1600亿美元,2004年增长到1900亿美元, 仅2004年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资金就高达250亿美元。 而上海联华这个国内数一数二的零售商仅投入100多亿元。 沃尔玛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花了7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卫星, 专门用于物流工作, 相对于那时的7亿美元对沃尔玛是个极大的转折, 就算到现在也没有哪家零售商会发射卫星, 它能通过卫星在两小时内把全球商场内的货物通通盘点一次, 沃尔玛公司的新任CEO就来自于物流部门, 由此可见物流和配送在公司中的重要性。
2. 实施 “无缝点对点”
沃尔玛的经营哲学是 “以最佳服务、 最低的成本, 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在物流运营过程当中, 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让利于消费者, 沃尔玛向自己提出了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就是要建立一个 “无缝点对点” 的物流系统, 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 这种 “无缝” 的意思是指使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
3. 建立良好的循环系统
为了使成本最低, 沃尔玛建立了物流循环系统。 实践证明, 如果物流循环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在顾客购买了某种商品之后, 这个系统就开始自动地进行供货。
沃尔玛的物流循环系统当中的可变性使得这些卖方和买方 (工厂与商场)可以对顾客所买的东西和订单能够进行及时的补货, 配送中心应当从供货商那里就可以直接拿到货。 这个系统与配送中心联系在一起, 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实际上是一个中枢, 有供货方的产品, 然后提供给商场。 供货商只提供给配送中心, 不用直接给每个商店, 因此这个配送中心可以为供货商减少很多成本。
沃尔玛降低配送成本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与供应商一起来分担。 供货商们可以送货到沃尔玛的配送中心, 也可以直接送到商店中, 这两者进行比较, 如果供货商们采用集中式的配送方式, 就可以节省很多钱, 而供货商就可以把省下来的这部分利润, 让利于消费者。 而且这样做, 这些供货商们也可以为沃尔玛分担一些建立配送中心的费用。 所有这些做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向消费者进行让利。 通过这样的方法, 沃尔玛就从整个供应链中, 将这笔配送中心的成本费用节省下来, 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
4. 完善的补货系统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是因为沃尔玛在每一个商店都有一个补货系统。 它使得沃尔玛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以知道现在这个商店当中有多少货品、有多少货品正在运输过程当中、 有多少是在配送中心等。 同时它也使沃尔玛可以了解, 沃尔玛某种货品前一周卖了多少、 去年卖了多少, 而且可以预测沃尔玛将来可以卖多少这种货品。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了解这么细, 就是因为沃尔玛有UPC统一的货品代码。商场当中所有的产品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产品代码叫UPC代码。 沃尔玛所有的货品都有一个统一的产品代码, 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叫EAN数码。 沃尔玛之所以认为所有这种代码都是非常必要的, 是因为可以对它进行扫描, 可以对它进行阅读。 在沃尔玛的所有商场当中, 都不需要用纸张来处理订单。
沃尔玛这个自动补货系统, 可以自动向商场经理订货, 这样就可以非常及时地对商场进行帮助。 经理们在商场当中走一走, 然后看一看这些商品, 选中其中一种商品, 对它扫描一下, 就可以知道现在商场当中有多少这种货品, 有多少订货, 而且知道有多少这种产品正在运输到商店的过程当中, 会在什么时间到, 所有关于这种商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扫描这种产品代码得到, 不需要其他的人再进行任何复杂的汇报。
5. 建立开放式的平台
沃尔玛每一个星期可以处理120万箱的产品。 由于沃尔玛公司的商店众多,每个商店的需求各不相同, 这个商店也许需要这样, 那个商店可能又需要另一样。 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能够根据商店的需要, 自动把产品分类放入不同的箱子当中。 沃尔玛所有的系统都是基于的UNIX系统的,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放式的平台, 不但采用传送带, 还采用产品代码, 以及自动补货系统和激光识别系统, 这样, 员工可以在传送带上就取到自己所负责的商店所需的商品。 那么在传送的时候, 他们是怎么知道应该取哪个箱子呢? 传送带上有一些信号灯, 有红的、 绿的, 还有黄的, 员工可以根据信号灯的提示来确定商品应被送往的商店来拿取这些商品, 并将取到的这些商品放到一个箱子当中。 这样, 所有这些商场都可以在各自所属的箱子当中放入不同的货品。 由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使用这个平台, 因此节省了拣选成本。
6. 建立自己的运输车队
沃尔玛的物流部门实行全天候的运作, 而且是每天24小时, 每周7天地运作。 众所周知, 沃尔玛的产品卖得非常多, 因此运输车队对物流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要确保商店所需的商品不断地流向沃尔玛的商店, 这样物流就没有任何停止的过程。
在整个物流过程当中, 最昂贵的就是沃尔玛运输这部分, 运输车队省下的成本越多, 那么整个供应链当中所节省的钱就越多, 让利给消费者的部分也就越多。 因此沃尔玛采用一种尽可能大的卡车, 而且沃尔玛使用的汽车一般比集装箱运输卡车要更长或者更高。
沃尔玛的车辆都是自有的, 这些司机也是沃尔玛的员工。 他们在美国各个州之间的高速公路上运行, 车中的每立方米都填得满满的, 这样非常有助于沃尔玛节省成本。
沃尔玛在注重车辆管理的同时还注重对员工的管理, 沃尔玛的车队大约有5000名非司机员工, 还有3700多名司机。 沃尔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 来对车辆进行定位。 因此, 在任何时候, 调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这些车辆在什么地方, 离商店还有多远, 同时他们也可以了解到某个产品运输到了什么地方, 还有多长时间才能运到商店, 沃尔玛对事件的把握可以精确到小时。 调度中心知道卡车在哪里、 产品在哪里, 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那么, 沃尔玛在运输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战略和策略呢? 第一, 提高实载率, 沃尔玛都把卡车装得非常满; 第二, 注重时间管理, 一些商场, 只在白天开门, 但是物流部门却是24小时地在进行工作。 在配送中心, 沃尔玛也和这些供货商都定好时间, 按照运行的时间表来进行。 沃尔玛对时间的管理, 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另外, 让供应商采用沃尔玛的运输系统, 由他们自己完成运输, 因为沃尔玛的运输成本比供应商低。 采用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对供货商进行成本上的节省, 而且从厂商到货架的过程, 沃尔玛增加的部门并不会增加运作的成本, 合理安排反而会降低运作的成本。
问题:
(1) 沃尔玛为什么会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物流运输和配送系统方面?
(2) 沃尔玛的配送体系有哪些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地方?
(3) 沃尔玛能够成为零售业巨头的关键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