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土坑(填土、墓穴等)的处理。当坑的范围较小时,可将坑中松软虚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边的天然土层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如果坑小夯实质量不易控制,应选压缩模量大的材料。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并用平板振捣器振密;若为较坚硬的黏性土,则用3∶7灰土分层夯实;可塑的黏性土或新近沉积黏性土,多用1∶9或2∶8灰土分层夯实。当面积较大、换填较厚(一般大于3.0m)局部换土有困难时,可用短桩基础处理,并适当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
当松土坑的范围较大,且坑底标高不一致时,清除填土后,应先做踏步再分层夯实,也可将基础局部加深,并做1∶2的台阶,两段基础相连接。
(2)大口井或土井的处理。当基槽中发现砖井时,井内填土已较密实,则应将井的砖圈拆除至槽底以下1m(或大于1m),在此拆除范围内用2∶8或3∶7灰土分层夯实至槽底;如井直径大于1.5m时,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如在墙内配筋。
(3)局部硬土的处理。当验槽时发现旧墙基、砖窑底、压实路面等异常硬土时,一般应全部挖除,回填土情况根据周围土层性质来确定。全部挖除有困难时,可部分挖除,挖除厚度也是根据周围土层性质而定,一般为0.6m左右,然后回填与周围土层性质近似的软垫层,使地基沉降均匀。
(4)局部软土的处理。由于地层差异或含水量变化,造成局部软弱的基槽也比较常见,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软弱土层全部或部分挖除,然后分层回填与周围土层性质相近的材料,若局部换土有困难时也可采用桩基础进行处理。如邯郸某矿区电厂化学水处理室,钎探后发现1.8m软土层,东部钎探总数120击左右,中部230击左右,西部340击左右,地基土严重不均。经与设计部门研究,采用不同置换率的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处理,置换率为东部4%、中部6%、西部8%。
(5)人防通道的处理。在条件允许破坏而且工程量又不大的情况下,应挖除松土回填好土夯实,或用人工墩基或钻孔灌注桩穿过。若不允许破坏,则采用双墩(桩)承担横梁跨越通道,有时还需加固人防通道。若通道位置处于建筑物边缘,可采用局部加强的悬挑地基梁避开。
(6)管道的处理。如在槽底以上设有下水管道,应采取防止漏水的措施,以免漏水浸湿地基造成不均匀沉降。当地基为素填土或有湿陷性的土层时,尤其应注意。如管道位于槽底以下时,最好拆迁改道。如改道确有困难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管道被基础压坏。此外,在管道穿过基础或基础墙时,必须在基础或基础墙上管道的周围特别是上部,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建筑物沉降后不致引起管道的变形或损坏,以免造成漏水,渗入地基引起后患。
知识归纳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以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质勘察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工程设计阶段相适应,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或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必要时可进行施工勘察。
工程地质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坑探、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原位测试主要包括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
室内试验是地基勘察工作的重要内容,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岩土性质的特点来确定。
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勘察报告书,其内容一般应包括11个方面。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的具体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地基持力层的选择。
验槽的方法有:观察验槽、夯拍验槽、轻便勘探验槽。轻便勘探验槽包括钎探、轻型动力触探、手持式螺旋钻。
基槽的局部处理主要包括:松土坑的处理;大口井或土井的处理;局部硬土的处理;局部软土的处理;人防通道的处理;管道的处理。
思考与练习
问答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工程地质勘察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3.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勘探方法有哪些?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阅读和应用勘察报告的重点在何处?
6.验槽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7.勘探点的布置原则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