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距保持在3~4d为宜。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长期荷载重心重合,以使各桩受力均匀;并尽量将桩布置在靠近承台的外围部分,使桩基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截面模量。图9-9 桩的平面布置示例 柱下桩基,按相等桩距排列;墙下桩基,按相等桩距排列;柱下桩基,按不等桩距排列对于桩箱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对于带梁(肋)桩筏基础,宜将桩布置于梁(肋)下;对于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
1.桩数
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和上部结构物荷载确定桩数。
式中 n——桩数;
Fk——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
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的自重标准值;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
R——桩基中复合基桩或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μ——系数,一般取1.1~1.2。
2.桩位
合理地布置桩位是使桩基安全经济的重要环节,考虑的原则是:
(1)确定桩的中心距,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9-10的规定。
(2)当施工中采用减小挤土效应的可靠措施时,可根据当地经验适当减小。
表9-10 基桩的最小中心距
桩距保持在3~4d为宜。在平面上的布置多采用行列式,也可采用梅花式,可等距排列也可不等距排列,如图9-9所示。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长期荷载重心重合,以使各桩受力均匀;并尽量将桩布置在靠近承台的外围部分,使桩基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截面模量。
图9-9 桩的平面布置示例
(a)柱下桩基,按相等桩距排列;(b)墙下桩基,按相等桩距排列;(c)柱下桩基,按不等桩距排列
对于桩箱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对于带梁(肋)桩筏基础,宜将桩布置于梁(肋)下;对于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