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地区,包括吕佛港口(Leuvehaven)、酒港(Wijnhaven)、老港口(Oude Haven)和哈灵水道(Haringvliet)港口,是鹿特丹最古老的海港,邻近市中心,位于特罗皮卡纳(Tropicana)和太空塔(Euromast)之间(图9.15、图9.16)。
图9.15 鹿特丹水城区位图[图中A为鹿特丹内城区,B为水城区,C为公园三角区,D为马勒尔码头(Mulerpier)和斯希港(Schiehaven)区,E为南岸区]
资料来源:Meyer H, 1999: 336-337.
图9.16 1855年的鹿特丹港口
资料来源:Meyer H, 1999: 295.
水城规划意在城市和港口之间建立一种经济和文化上的关联,并由工业区转变为内港,更新成为鹿特丹城市副中心的一部分。在1985年的“内城规划”中,水城地区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职能:内城的延展、复兴、再创造,组织先进的交通、商业和休闲活动,与博物馆、公园组成“公园三角”,共同组成城市绿楔。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地区是邻近水城的沿高架铁路的地区,该地区自新的铁路隧道建成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水城规划也为城市和商业利益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图9.17、图9.18)。规划希望鹿特丹将进行一个类似于巴尔的摩的内港更新,鹿特丹和巴尔的摩将成为“姊妹城”。他们对巴尔的摩的兴趣主要在于内港文化和旅游职能如何为当地经济和就业服务。
图9.17 1994年的鹿特丹水城区
资料来源:Meyer H, 1999: 342.
图9.18 再开发后的水城区仍保持了原老港口的历史痕迹,同时又充满新的活力,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公共场所
当局和“明日鹿特丹”都认为,水城规划是第一个在巴尔的摩的影响下的崭新规划模式。这项工程大大促进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城延伸了它的博物馆职能,通过增加大量高层公寓和办公建筑来改变城市面貌。
水城于1986年开始发展,把水城转变为“内城延伸区”意味着要改变这个地区的原有发展计划。其实,只有规划边缘地区才适合高速发展,但这个地区在城市重建期间却被忽略了。内城与河道的联系已经形成,但在构尔星尔(Coolsingel)大街到河道的可达性方面还做得不够。显然,理想城市的建设不能仅靠简单的规划和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