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就是关系数据库。一个关系数据库由多个关系组成,每个关系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
1.关系模型中的一些术语
(1)关系(relation):一个关系对应一张表,如表5-1所示。
表5-1 学生信息表
(2)元组(tuple):表中的一行即一个元组。
(3)属性(attribute):表中的一列即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如表5-1有五列,对应五个属性(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年龄)。
(4)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如表5-1中的学号,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学生,其也就称为本关系的主码。
(5)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如性别的域是(男,女),专业的域是一个学校所有专业名称的集合。
(6)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的值,如“张三”就是第一个元组的“姓名”属性的值。
(7)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3,……,属性n)。
2.关系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1)一个关系(表)由行与列组成。
(2)同列所有分量是相同类型的元素。
(3)用户能检索、查询表里的数据集。
(4)用户能把相关的表链接在一起,以便检索存储在不同表中的数据。
3.关系数据库中对一个关系的限制
(1)关系中没有重复元组,任一元组在关系中都是唯一的。
(2)元组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
(3)属性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
(4)属性必须具有不同的属性名,不同的属性取值可来自同一个域,同一属性名下的诸属性值(同列)是同类型数据,且来自同一个域。
(5)所有的属性值都是原子的,如表5-2所示的“工资”和“扣除”作为属性就不符合关系模式的要求,设计数据库中的表时也就不能将之作为单独字段使用。
表5-2 教师工资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