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粮食的基础性作用
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国家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这意味着我国需要更多的粮食养活百姓。若粮食生产不足,发生饥荒等,人民就无法达到安居乐业的状态,对粮食的渴求甚至会迫使人们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以取得维持生命的粮食,从而引起社会动荡,导致国家政局不稳定,经济萧条,削弱国家实力。此外,如果国家的粮食储备不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等造成粮食减产,无法补足缺口,便会出现上述危机。因此,达到粮食的自给自足,并且有足够的储存量,既是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保障,也是稳定民心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粮食充足,便不用从国外进口,这样,国际经济风险等就不会通过粮食的进出口而对本国造成影响。特别是当发生国际粮食危机时,粮食进口国便会受到众多国家带来的经济风险,导致本国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出现物价攀升、物价虚高的现象。如果粮食能够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就不会受到粮食出口国的粮食生产或经济政策的制约,从而使本国经济自主发展,不受牵制。例如,美国为了研制新能源而大大减少粮食出口量,从而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中国也未能幸免。
最后,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现代工业的兴起,粮食不仅供人们食用,还是很多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仅三十几年,工业发展也仅仅处于起步与成熟之间,正是由于这些不足够成熟的现代工业,才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粮食对工业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如此,粮食的基础性作用便显而易见,国家如此重视粮食生产也就毋庸置疑了。
但是我们还是得承认的是,即使一国不进口粮食,也会受到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加强,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走势不但影响到我国粮食的进出口,而且对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影响,两者的联动效应逐步增强。
7.1.2 粮食的物价“稳定器”作用
我们已经了解了粮食对国家政治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那么,粮食价格对国家市场的重要性除了上述情况以外,还有什么呢?那就是粮食价格是国家的物价“稳定器”,处于“百价之基”的地位。表7-1、表7-2给出了两组数据,图7-1给出了1996—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比较。
表7-1 1996—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上年价格定为100)
续表
表7-2 1996—2009年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变化(上年价格为1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0年)。
图7-1 1996—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比较
从表7-1、表7-2和图7-1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价格在1996—2002年大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在2003年到2007年,粮食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同时上升;而后在2008年至2009年,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走势相同。这说明我国粮食价格的走势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走势基本相同,即粮食价格的波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基本一致。考虑到粮食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认为,粮食价格的稳定对物价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虽然农业在我国三个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却从未受到威胁。粮食的物价“稳定器”作用与粮食价格的基本职能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粮食价格具有价值表现、传递经济信息、调节经济以及经济核算等职能。合理的粮食价格可以有效促使生产要素按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数量进行调节,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保证粮食流通的顺利进行,可以引导和改善消费,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以农业为基础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品的价格。简而言之,粮食具有稳定物价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