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社会群体都属于社会学概念界定中的弱势群体范畴,当这些群体与贫困交叉后,更是需要外部援助力量帮助的人群。所谓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这个群体是社会援助的对象,也是社会福利的接受对象。[48]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思路中强调:将对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扶持力度。无论对于贫困个体还是家庭的脱贫与返贫,这些群体的能力状况都与此有直接影响。注重特殊群体扶持力度是扶贫领域促进更多弱势群体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实践中的具体落实。
青海高原藏区正经历生计方式快速分化的过程。部分牧民将留在牧区以生态畜牧业为生,另一部分则主要通过生态移民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这两项大型工程,搬迁至县城周边移民村,开始城镇居民的新生活。这不仅是居住地的空间变化,也是生计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等都面临重大改变的社会变迁。在此变迁过程中,抵御外部风险能力较低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更易于陷入困境,不仅可能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到移民工程等的实施效果。因此,考察这些特殊群体在社会急剧变迁过程中具有哪些特殊需求,通过哪些具体支持措施能够提供,从而辨析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完善新阶段高原藏区扶贫战略、提高扶贫效果至关重要。
青海省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已明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是首要任务。这意味着高原藏区减贫发展路径和方法必将受到一定限制,对于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基本能力和生存能力处于不利地位的特殊人群,摆脱贫困阴影的挑战将更为艰巨。考虑到高原人口总量和贫困人口总量相对有限,可以考虑将高原藏区作为试点,探索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分群体减贫战略和政策,为其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减贫战略和政策提供借鉴。
在本研究中,由于高原藏民族整体面临生计、社会和文化转型的挑战,劳动力面临的生计困境也非常突出,因此本节将贫困劳动力支持战略一并纳入研究视野,与各方讨论,也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