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收支状况
尽管玉树州本级财政收入数量很少,但在大扶贫格局下,上级补助收入较快增加,全州财政支出也不断增长。以治多县为例,2005—2009年间各年度地方收入均不到财政支出的2%。2005年财政支出总额为6192万元,2009年增加到21536万元,五年增长247.8%。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是财政投入增长最快的几个领域(表2)。
表2 玉树州治多县2005—2009年财政收支状况(单位:万元)
续表
说明:(1)/表示缺省数据或无法计算该项数据;(2)未包含国债和退牧还草支出。这两项支出基本用于民生工程,是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较大的民生项目资金。由于其开支难以科学分割到不同年份,此处未统计。
资料来源:治多县财政局,2010年9月。
2000年以来,玉树经济稳步增长,人均GDP从2602元增加到2008年的7391元,9年增长284%(图3)。
图3 玉树州人均GDP变化图
资料来源:青海省高原地理研究所,2010年9月。
图4是玉树州治多县2003—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图。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74元,是2003年的1.68倍。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695元,是2003年的1.64倍。
图4 玉树州治多县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图
资料来源:治多县扶贫办,2010年9月。
(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和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2009年底,玉树州开设各级各类学校192所,在校学生67178人,其中藏族在校生66387人,占在校生数的98.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初中阶段升学率为86.1%,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8.7%;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85%,农牧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83%;农村低保覆盖40180人,享受低保的人口数量占农牧民总数的14%;城市低保覆盖11221人,享受低保的人口数量占城镇居民总数的23%;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4.4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71.34%。[35]
2000年底,玉树州有贫困人口12.61万人;至2009年底,玉树州贫困人口减少到9.64万人,减少23.6%。[36]
(四)减贫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大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为起点低、困难多,玉树州减贫与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贫困发生率依然很高,贫困程度深。2009年玉树州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32.2%。234个贫困村中,仍有6.14万人、36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14个贫困村不通路,144个贫困村不通电,75个贫困村没有卫生室,72个贫困村没有小学,158个贫困村不通广播电视。地震后,灾区6.8万人返贫,全州贫困人口达20.9万人(按2010年新贫困标准计算),贫困发生率上升到71%。[37]
二是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空间有限。玉树州退化草场达5197.7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9.74%。水土流失面积达9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32%。鼠害面积达到5000余万亩,土壤沙化面积每年以7.8万亩的速度不断扩大,高原雪线上升,湖泊萎缩,珍稀动植物数量减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玉树州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采取了禁采、禁伐、禁牧等措施,取缔了一批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发项目,对传统畜牧业发展进行限制。这些措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使扶贫开发难度加大。玉树州与低海拔地区特别是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容易越拉越大。2000年,玉树州人均GDP为2602元,占青海省人均GDP(5087元)的51.1%。2008年,玉树州人均GDP为7391元,仅占青海省人均GDP(17389元)的42.5%,占全国人均GDP的38.8%。[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