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种植花椰菜的注意事项

种植花椰菜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4-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花椰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或遇特殊气候,会表现早花、无花芽、夹叶球、绒毛球、黄花球、紫花球、空茎球和黄花球等异常现象,致使花椰菜丧失商品价值。花球内部开裂,花枝内呈空洞状,花球表面常出现分散的水浸状褐色斑点,食之味苦,花球周围小叶发育不健全,叶缘卷曲,叶柄发生小裂纹,生长点萎缩。

花椰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或遇特殊气候,会表现早花、无花芽、夹叶球、绒毛球、黄花球、紫花球、空茎球和黄花球等异常现象,致使花椰菜丧失商品价值。

(1)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

①早花。植株在营养体很小的时候便形成花球,最终散球,失去商品价值。

发生原因:品种选择不当或播种期不合理;种子陈旧,生活力低,尽管能出苗,但出苗后长势弱,营养体生长过慢;苗期温度过低,或苗期过于干旱等因素抑制了营养体的生长,形成小老苗;定植后温度过低,缓苗慢;土壤肥力不足,尤其是缺氮缺磷,营养生长过弱,棵小茎细,过早完成春化。

②无花芽。植株生长点停止发育而无生长点。

发生原因:幼苗期遇到长时间0℃以下低温或25℃以上的高温,造成植株生长点不再分化,导致植株无花芽。

③夹叶球。花球表面夹生绿色小叶片,花球外观差,商品价值低。

发生原因:秋季播种时间过早,在花球发育过程中遇到连续20℃以上的高温,导致花球原基分化又转向叶原基分化,从而使花球上出现小叶片;花球膨大期氮肥施用过多,营养生长过旺。

④绒毛球。花球表面着生一层绿色小萼片,花球呈绒毛状由白变绿。

发生原因:花球形成后,遇到连续20℃以上的高温,导致小萼片露出表面;花球临近成熟时,遇到气温变幅过大,如下雾、下雨,使花球的花枝顶端部位、花器的花蕊或花丝非顺序性伸长或过度伸长形成毛花;种子的成熟度不够。

⑤黄花球。花球表面呈黄色。

发生原因:在花球生长过程中,光线直接照射花球,花球变成乳白色,进一步变成黄色。

⑥紫花球。花球表面呈紫色。

发生原因:秋季栽培花椰菜,花球临近成熟时,由于温度降低,花球内产生大量的花青素,使花球变为紫色。幼苗胚轴为紫色的品种易发生紫花球。

⑦裂花(空茎球)。花球内部开裂,花枝内呈空洞状,花球表面常出现分散的水浸状褐色斑点,食之味苦,花球周围小叶发育不健全,叶缘卷曲,叶柄发生小裂纹,生长点萎缩。

发生原因:主要为缺硼引起,其次是生长期氮肥过多,促使主茎生长过快。

⑧黄花球。花球中间出现间隙,花球表面凹凸不平,甚至有花枝抽出。

发生原因:花球分化期遇到高温、干旱等不良因素,使花芽分化不完全。收获过迟,特别是早熟品种收获过迟最易散球。

⑨黑心。主要是由于土壤缺钾而造成。

(2)防治对策

①选择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不用陈旧的种子和未充分成熟的种子适时播种:播种时选择饱满、深褐色、网纹不明显的籽粒作种,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期。春季栽培应选用春性较强的品种,切忌将秋季品种用于春季栽培,否则易出现早花现象。春季栽培播种不可过早,春季早播需加强前期增温、保温措施,可采用温床育苗、温室育苗、阳畦育苗、地膜覆盖等措施;秋季栽培播种不可过迟,延迟播种要加强后期保温工作,防止出现早花、毛花或紫花。有些品种秋季栽培又不可过早,播种过早,花球分化期、膨大期遇到高温,容易形成夹叶球和绒毛球,商品价值降低。

②合理密植:切忌定植过密,否则光照、通风条件差,造成营养生长相对过旺,出现只长叶不长花球的现象。

③加强水分管理:苗期防止过干或过涝,保证幼苗生长健壮。秋季栽培花球膨大前(花球有鸡蛋大小以前)适当控制浇水,忌大水漫灌,防止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抑制,影响花球膨大。

④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保证土壤养分供应充足而均衡,花椰菜生育期以氮肥为主,其次是钾肥。但在花球形成期则需要较多的磷肥,同时对硼、镁、钙和钼等元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花球膨大期提倡喷施禾丰硼800~1000倍液、禾丰钼1000~1500倍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0.5‰的硼砂和0.1‰的钼酸铵,防止植株早衰,提高产量和质量。

⑤及时遮盖花球,防止花球被阳光直射:花球长到直径10cm大小时,及时折叶或摘叶遮盖花球。

⑥适时收获:当花球充分膨大,球面平整有光泽,基部花枝未松散时,及时采收上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