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生产中存在的障碍问题很多,有的属于生理异常现象,有的属于栽培技术不当;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则是在少数地区、少数年份发生。其中最普遍,对大蒜生产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二次生长。大蒜二次生长是蒜头收获前蒜瓣就萌发生长的异常现象,发生二次生长的蒜头形成畸形,蒜瓣排列错乱,而且易松散脱落,既达不到出口标准,又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1)大蒜二次生长的分类
①外层型二次生长。大蒜植株外层叶片的叶腋中萌生1至数个鳞芽,进而分化成新的植株,形成独瓣蒜,或没有花薹和有花薹的分瓣蒜。结果在蒜头的外围着生一些排列错乱的蒜瓣或小蒜头,使整个蒜头呈现畸形,商品价值大为降低,对品质影响较大。
②内层型二次生长。在大蒜植株内层的鳞芽生长锥分化的叶片未能进入休眠状态,而继续伸长生长,有的从叶鞘口伸出些狭长的叶片,群众称之为“蒜尾巴”,是由包被蒜肉的蒜皮伸长而成的。内二次生长可以发育成正常的蒜瓣,有的发育成有薹的分瓣蒜。轻度的内二次生长对蒜头的外形影响不大,严重者蒜薹变短,蒜瓣排列松散,蒜头裂开,影响蒜头的产量和质量。
③气生鳞茎型二次生长。蒜薹总苞中的气生鳞茎延迟进入休眠而继续生长成小植株,甚至抽生细小的蒜薹。
(2)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原因
①品种。大蒜二次生长类型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性,不同的品种抗二次生长的能力不同,其遗传稳定性也有差异。一般不发生二次生长,或只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不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的品种遗传性较稳定,在田间相近栽培条件下,在不同年份中,均可保持其遗传特性。而内层型和外层型二次生长均可发生的品种遗传性不够稳定,有时同时发生,有时只有1种发生。因此,在选种和外引种时,既要考虑其丰产性和商品性,还要了解其二次生长的情况,尽量选择不易发生二次生长的品种。
②蒜种贮藏温度。蒜种贮藏期间的温度对二次生长有显著影响,低温有促进作用。秋播蒜种,蒜头收获后,多在室温下贮藏。但秋季播种后,从苗期到花芽、鳞芽分化发育期都会遇到低温和冷凉条件,所以蒜种即使不进行低温和冷凉处理,也有发生二次生长的可能,只是发生的严重程度较进行过低温和冷凉处理的要轻一些。
③播种期。播种期与二次生长的关系因品种、蒜种休眠程度、蒜种贮藏环境、播种后出苗快慢以及土壤湿度的不同而异,而且播种期早晚对同一品种的二次生长发生率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早熟品种,播种期提早,冬前大蒜生长期长,花芽、鳞芽提前分化,遇到早春低温,极易发生二次生长。
④浇水。浇水时期和浇水量对大蒜二次生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全生育期,特别是花芽、鳞芽分化以后,浇水次数多,每次的浇水量又大,土壤湿度高,对外层型二次生长和内层型二次生长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不过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土壤湿度低,外层型二次生长和内层型二次生长发生不明显,但蒜薹和蒜头的产量降低。
⑤施肥。在施用有机肥做底肥的基础上,氮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对二次生长也有影响。氮肥施用量大,二次生长株率增高。同样数量的氮肥,施用次数不同时,二次生长的发生情况也不同。
⑥气候。大蒜二次生长发生的程度,在不同年份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气候包括温度、降水、空气湿度、日照等因素,就现有研究资料来看,以花芽和鳞芽分化为中心的气候状况,对二次生长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秋播蒜,植株生育迅速,早春气温回升快,花芽和鳞芽分化早,分化后日照较短,如果又遇连续降温和降雨天气,土壤湿度大,温度低,鳞芽再次感应低温,再次分化出鳞芽和花芽,以后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形成二次生长植株。
(3)大蒜二次生长的解决途径
①选好品种。不同品种抗二次生长的能力不同,本地品种或外引品种都应通过品种试验进行筛选,可以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了解不同品种对二次生长是属于抗型还是易发型。
②掌握适宜的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熟性及特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易发二次生长的早熟品种,更不能盲目提早。
③存放蒜种要避开低温。无论哪种熟性的品种,长势都会随着低温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二次生长加重,尤其是早熟品种更明显。秋播蒜种收获后,存放在环境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挂藏或装入网眼袋中堆藏均可。
④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控制氮素化肥用量。基肥以有机化肥为主,适当配合氮磷钾复合肥。用速效性氮肥做追肥时,忌多次多量施用,特别是返青期要少施或不施。全生育期尤其是花芽和鳞芽分化期,不要多次大量灌水。大蒜对水肥管理与其他技术措施一样,应将丰产与优质通盘考虑,争取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次生长的同时,达到丰产丰收和优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