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结构植物学研究趋向的探讨

我国结构植物学研究趋向的探讨

时间:2024-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胡正海指出的研究发展趋势,也有广泛指导意义。为此,在我国开展结构植物学研究仍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问题,而且在研究内容上可形成我国的特点。二是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结构植物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共同解决理论或实践问题,已是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趋向。

中国植物学会原理事长王伏雄院士在《对我国植物科学发展的几点看法》(1993)一文中曾指出:由于研究经费等原因,在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方面,工作逐年减少,应引起注意。我国幅员宽广,植物种类多,应加强发展这些基础科学。只有这样,新的领域、前沿课题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而不要仅限于追随西方发达国家,应有所继承,还应有所独创。他还指出: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学科间相互渗透,因此,许多研究课题必须组织多学科协同作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这是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向。王伏雄院士10多年前的看法,对我国植物科学及结构植物学科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胡正海指出的研究发展趋势,也有广泛指导意义。一是我国幅员宽广,自然环境多样,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其中有许多我国特有的或珍稀濒危的植物种类,存在不少尚待研究的结构植物学方面的理论和生产实践问题。同时,我国各省区的自然环境和植物种类也存在差异,研究课题可以各有特色。为此,在我国开展结构植物学研究仍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问题,而且在研究内容上可形成我国的特点。

二是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结构植物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共同解决理论或实践问题,已是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趋向。为此,结构植物学的研究内容,除继续研究和阐明一些有意义的植物结构规律外,应积极与植物系统与进化、植物发育、植物生态、植物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结合开展研究工作,既协同作战共同探讨和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又保持和发挥本学科的特点。如胡正海团队近年来通过分泌结构的比较解剖研究探讨松科、十字花科、芸香科、樟科和木兰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应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探讨西洋参、青藤、贯叶连翘等的主要药用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探讨沙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沙漠环境的关系。在以上研究中,开展与植物科学中其他分支学科相结合的初步实践。

三是近年来,在结构植物学研究中,由于物理、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渗入,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应用,对一些植物结构问题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为此,在今后的结构植物学研究中,除继续使用常规方法外,应积极引入新技术,并与物理、化学及相关的技术领域的专家结合,研究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使结构植物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从而能更深入地阐明植物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此外,近几年全国一些省份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者利用中药现代化发展机遇,申报研究有关中药现代化中的相关理论基础课题。如,胡正海教授与他的学生,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研究西洋参及其人参皂苷,青藤和毛青藤碱,黄连及其小檗碱,吴茱萸和花椒及其挥发油,金丝桃属植物及其金丝桃素类化合物,芦荟属植物及其蒽醌类化合物,香叶薯蓣及其薯蓣皂苷,绞股蓝及其绞股蓝皂苷以及地黄及其甾醇等主要药用成分的贮存结构以及其积累过程的动态变化与药用部分生长发育的关系。这些研究结论对药用植物的规范化栽培、合理采控药材,制定植物药材GAP和保证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