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AFP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衡变化是植物免于遭受冻害的原因之一。虽然有关植物抗冻蛋白基因及表达调控的研究较少,但近些年来,却有多种低温诱导蛋白及其基因被研究过。除具有抗冻性外,植物AFP可能还具有抗病抗菌性。虽然植物AFP研究起步晚,存在分离纯化困难、结构特性不完整、生理功能不明确,但初步克隆显示出植物AFP不同于鱼类抗冻蛋白的特性,使之能更有效地保护转基因植物免遭冻害。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AFP)是一类高效生物活性蛋白,能以非依数性(non—colliguthe)形式降解溶液冰点,而不影响溶液的熔点,由此产生冰点与熔点的差异,即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因而有时将抗冻蛋白亦称为热滞蛋白(therllial hysteresis protein,THP)。通过吸附作用抑制冰晶生长速度,保护细胞膜免受冷冻损伤(DeVries,1971;Devries,1986)。

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AFP以来,人们试图分离纯化高活性的AFP,并期望将这一性状用于改良某些重要生物和农作物品种的抗冻性能。目前,已发现在约30余种植物中存在AFP,包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Dumanetal,1993a,1993b),其中较深入的是茄属千年不烂心(Solanum dulcamara)、冬黑麦(Secale cereale)、胡萝卜(Dancus carota)和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umgricus)等。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生长于沙漠的抗冻植物沙冬青的抗冻蛋白(费云标等,1994),目前用不同的方法从沙冬青中分离到3种具有抗冻活性的蛋白质。从10%的硫酸铵和26%的氯化铵共沉淀物中分离到39.8ku的AFP,THA为0.45℃(10mg/mL),不含有糖基(江勇等,1999a)。

植物AFP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衡变化是植物免于遭受冻害的原因之一。目前所分离到的具有抗冻活性的抗冻蛋白,或是经过冷驯化,或是直接从冬季植物中提取获得,因而它们也是受低温诱导表达,可以说抗冻蛋白和冷诱导蛋白属于同一类型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虽然有关植物抗冻蛋白基因及表达调控的研究较少,但近些年来,却有多种低温诱导蛋白及其基因被研究过。在拟南芥冷诱导基因中表达最高效的基因是COR基因家族,也称LTI、KIN、RD和ERD基因。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不仅直接降解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抑制病原菌的侵染,而且其降解产物脱乙酰几丁质和葡聚糖具有诱导物的功能,能诱导植物积累抗毒素,使细胞壁木质化,并积累防御性蛋白酶抑制剂,激发寄主植物的抗病防卫反应(Stintziet al,1993)。从以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低温也能诱导植物增强抗病性(Tronsmo,1958),冷驯化后冬黑麦的抗真菌性增强(Griffithetal,1997),但从低温敏感植物烟草和非冷驯化冬黑麦中纯化的这3种酶与AFP位于不同的部位,并且不具有抗冻性,AFP似乎是PR蛋白在低温冷驯化下的同工蛋白(isoform),或是PR蛋白翻译后的修饰产物,也可能是PR蛋白的同工酶。除具有抗冻性外,植物AFP可能还具有抗病抗菌性。

对植物AFP的研究就目前而言,至少有两项工作是值得重视的:第一,分离纯化AFP及其他抗冻因子,进行重组模拟生物体内的抗冻作用,可能有利于分析抗冻作用机理与功能效应;第二,分离AFP及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将这些基因进行共转移,可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遗传工程研究的新方向。

抗冻蛋白自从发现以来,人们就用于农业生产,改善重要作物的耐寒抗冻能力。虽然植物AFP研究起步晚,存在分离纯化困难、结构特性不完整、生理功能不明确,但初步克隆显示出植物AFP不同于鱼类抗冻蛋白的特性,使之能更有效地保护转基因植物免遭冻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