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成功与否对陕西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是能否建设成“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的试验性工程。
6年来,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者们按照“融合山水秦岭于一体,展示生态文明第一园”的目标,努力将此建设成集科学研究、科学教育与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水平的综合植物园。目前,已基本完成秦岭国家植物园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已经呈现出路成网、树成片、景成线的景象;植物迁地保护区初具规模,秦岭大峡谷景区基本建成并将于年内开放。
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进展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园区一期规划布局的71.6km路网已经完成了土方工程,其中20km已完全建成。30多处过路涵洞、20多座桥梁等已经建成。山区植被恢复1733多hm2,栽植各类树木50余万株,其中包括红豆杉、秦岭冷杉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10种。建成苗圃20多hm2,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的验收。二是功能区建设全面展开。按照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生态旅游的功能定位,科研楼等一批科学研究设施即将开工建设。启动了木兰科、千屈菜科、木樨科、豆科、棕榈科、杨柳科等23个专类园建设。三是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健身运动中心一期和二期、儿童乐园等一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已完成招商引资,总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规划的道文化区已由曲江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开工建设。四是共建机制初步形成。秦岭国家植物园由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四方联建,这在植物园建设史上是个创举。在共建机制下,召开各类协调会3次,解决了征地、补偿、拆迁等诸多问题,还争取到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500万美元、亚洲开发银行贷款2800万美元。五是取得了一批知识产权。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培育新品种2个,国家工商局批准“秦岭中央公园”“秦岭大峡谷”“田峪河”等6大项2757类商标,为秦岭国家植物园更具知名度和吸引力创造了条件。
4月1日上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深入秦岭国家植物园调研。赵正永充分肯定了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工作。他说,看后很开眼界,能建成这个样子很不容易,要大力帮助支持,尽快把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好。秦岭国家植物园要界定清产权,以省上为主,加强联合共建;要明确功能定位,既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地,更是一个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是陕西旅游新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