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由于生活条件特别是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变,以及人类随着社会的进步,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不断的选择,致使动物在形态上、解剖组织上、生理上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驯化过程中动物发生的变异有两大特点:①向更加依赖人类、更加适应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②向多类型化、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
神经系统的变化。在驯化过程中,野生动物原有的许多条件反射逐渐消失,同时建立了许多新的条件反射。如当见到人或听到声响时,由野生状态下的防御反射变为食物反射。一系列条件反射改变的结果,使动物的神经类型发生根本性变化,使野性十足而神经质的野生动物变成了温顺而反应迟钝的驯养动物。
体重、体尺的变化。在驯化过程中,动物体重、体尺的变化因人类的选择方向和生活条件改变的大小不同而异。动物中以马和狗表现最突出。重型马的体重可达1000kg以上,而小型马则不过50kg。在狗品种中,大者可达100kg,小的不足1kg。有些动物的生活条件与野生状态相差不大,其体重和体尺变化也很小,如骆驼、驯鹿、鸵鸟等。
骨骼的变化。动物体重、体尺的大小取决于骨骼。自然界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骨骼的变化有趋同性,如海狮、海豹、海狗等,其体型均为流线型,但从分类上看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野生动物的骨骼较粗大、结实,驯化动物的骨骼则较细致、松软,野生动物的关节面与肌肉附着面较动物更明显。所有骨骼中,头骨变化最大,且变异方向不定,有变长、变短、变宽、变窄、变弯曲等不同倾向;四肢骨骼的长短及其他骨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角的有无、长短、弯曲方向等变化更大。骨骼的变化具有品种特征。
皮、毛和肌肉的变化。这部分是人类利用价值最大的,其变化也最大、花色品种最多。野生动物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向着对生存有利的方向发展,如皮毛的保护色。在驯化过程中,受人工选择作用,皮、毛、肌肉等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如兔子的毛色从全白到全黑,中间有无数级别的颜色,绵羊有粗毛、细毛、半细毛,鸡有肉鸡、蛋鸡,牛有奶牛、肉牛,等等。毛皮用动物的皮肤出现大小不同的皱褶。肉用品种的肌肉十分发达,且肉质变细。
内部器官的变化。在驯化过程中,动物的某些内部器官越来越发达,发达程度因利用方向不同而异。如乳牛的消化、泌乳器官比野牛要发达得多。
生殖机能的变化。在驯化过程中,动物的生殖机能逐渐增强,性成熟提前,由季节性繁殖转变为常年配种繁殖,多胎动物的产仔数增加。
其他方面的变化。在驯化过程中,动物的早熟性、饲料利用能力、肥育性能等都有明显的变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若有多种类型存在,表明此种动物家族兴旺发达,具有发展前途;若只有单一类型存在,说明已濒临灭亡。如大熊猫,其犬齿、臼齿很不发达,消化机能、繁殖机能高度退化,母性不强。
(据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JnhH73pTswd hlm8yDHcz2JE2iwp DSBDLnbY6e_2_QRpA7LUM2A4FsAWM 87U6JHUCU0UL3Y4flAZTsQY2kQRL0MjHfxZtPS7o0MBdGc7w VS&pn=50,有删改)
生词表
一、讨论题
1.野生动物在驯化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2.通过本章课文的学习后,你对动物科学有什么认识?
二、对话练习
A:彭教授,您好!请问我国动物科学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中国真正进行动物学的研究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
A:当时是什么状况?
B:大学里开始开设生物学系,讲授动物学课程,并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建立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
A:之后的发展呢?
B: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出国深造和进行合作研究,带回了新的学术思想、新的技术和新型仪器设备。
A:这对动物科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B: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研人才,促进了动物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飞速发展。
A:目前我国动物科学研究的现状如何?
B:我们不仅开展基础学科的研究,也有许多前沿和交叉学科的研究,甚至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A: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B:现代动物科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多学科研究相互渗透,国际化合作研究,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综合研究。
A:好的,谢谢彭教授的介绍!
B:不客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