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野风疾得本相,春长云庶驾遐心。——集《东晋·爨宝子碑》字
医生在诊断一个病例时所涉及的乃是个别的事情,依靠的是所备有的关于生理学等方面的一般原理。如果没有这些,他是不能进行工作的。不过他并不企图把这个病例归结成为某一些生理学和病理学法则的确切例证。他是在利用这些一般性的陈述,帮助指导他去观察这个特殊的事例。[1]
——杜威(John Dewey)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有“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小型诊疗和移动式医疗服务装备,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2015年3月9日,全国政协大会发言安排了两位企业家,其一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题为“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的发言,特别提到“公共健康等领域”“智能医疗诊断”。目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靠大医院面对病人进行诊断,医生数量供不应求,基层监护力量薄弱,医疗保健成本巨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及我国社会建设要求相去甚远。
简略而言,心电(心脏电生理活动信号)的可视化就是心电图,心电图是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脏疾病的基本检查指标,其上的微小变化可能表征了某种疾病,即显著的问题,快速、便捷地为百姓提供相应的监护或诊断服务是我们的具体任务。快速是指尽量实时地获得检查结果并给予建议,有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骤、允许的抢救时间有限;便捷是指检查方便,最好在基层甚至家中就能进行。这两者在传统意义下有一定的矛盾,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便携化、移动化技术有望解决问题,面向基层常见心血管疾病监护与诊断的服务系统如图4-1所示,在那里,采集到的体征信号(如心电图、脉搏波)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护服务中心,接着获得医生的诊断结果,从而把好医生“移”到身边,让好服务“沉”向基层,使得:
●患者在基层(家庭)可以得到与在大医院同样的服务。
●同等数量的有经验的医生的服务面大为拓宽。
●医生不足的矛盾得以缓解,医生专注于疑难杂症。
实现无论何时何地可施行监护、会诊甚至救助,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目前大医院晚间的心电图诊断服务也可逐步交由监护服务中心的医生处理。这里,帮助医生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需求。
图4-1 心血管疾病监护与诊断物联网系统、云计算场景与大数据环境。物联网:体征感知、传输与分析。云计算:无论何时何地获得服务。大数据:开放集下的大样本训练
诊断作为与健康分析、疾病治疗密切相关的判断病情、确定症状的关键环节和必需工作,与预防、康复、体检、监护平行不悖地发生作用,并已日益渗透到百姓的生活当中。从家庭日常的量血压、测血糖,到体检中的心电图采集、胸片拍摄,以至医院里磁共振、断层扫描成像,都是筛查疾病的基本手段,这种情景自然而然地呈现了广义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的作用,因其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地依赖了计算过程和计算机技术。有的是较为简单的微处理器,有的则是性能良好的专用计算机,只不过这里仅就相应信号或图像的采集而言。狭义上,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是医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信息或处理结果进行疾病诊断而不仅是信息采集本身。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基本内涵。
第一,这是医生的诊断过程,但不是诸如中医那样仅靠“望、闻、切”就能辨证识症、开方出药,而是要借助甚至依赖专门的计算设备获得初步信息才能得以进行。众所周知,现代中医往往也离不开基本的医疗检测设备了。
第二,这是借助专用设备对某些体征或生理图像进行了特定分析以后的诊断过程,而不是全部交由计算机做分析,这不仅指检测设备的安放、启动要由人来做,而且基本结论还得由医生下。如钱学森先生指出的那样,是人机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