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植体的选择

外植体的选择

时间:2024-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植体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因此,选择适宜的外植体需要从植物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及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等方面加以考虑。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直接影响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发生。外植体的大小应根据培养目的而定。胚胎培养或脱毒培养,外植体宜小;快速繁殖,则外植体宜大。

外植体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外植体本身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生理状态,对外界诱导反应的能力及分化再生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选择适宜的外植体需要从植物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及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等方面加以考虑。

植物基因型不同,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不同。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易于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成功,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易于组织培养。木本植物中,猕猴桃较易再生植株;而干果类、松柏科植物等就比较困难。植物基因型不同,组织培养的再生途径也不同。如十字花科及伞形科中的胡萝卜、芫荽等易于诱导胚状体。茄科中的烟草、番茄、曼陀罗易于诱导愈伤组织。因此,选择适宜的外植体,首先要对材料的选择有明确的目的,选取优良的或特殊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因型,可提高成功率。

外植体的来源方面,从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选取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作为外植体,这部分器官或组织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培养易于成功。同一植物不同部位之间的再生能力差别较大,如同一种百合鳞茎的外层鳞片比内层鳞片再生能力强,下段比中段、上段再生能力强。因此,要对植物各部位的离体诱导及分化能力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茎尖是较好的外植体,由于茎尖形态已基本建成,生长速度快,遗传性稳定,也是获得无病毒苗的重要途径,如月季兰花大丽花、非洲菊等无病毒苗的生产。但茎尖往往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为此可以采用茎段、叶片等作为培养材料,如菊花、各种观赏秋海棠、黄花夹竹桃等。另外,还可根据需要选择鳞茎、球茎、根茎类(麝香百合、郁金香等),花茎或花梗(蝴蝶兰等),花瓣、花蕾(君子兰等),根尖(鸟巢兰属),胚(垂笑君子兰等),无菌实生苗(吊兰等)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直接影响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发生。一般情况下,幼年组织比老年组织具有较高的形态发生能力,生理年龄越老的组织或器官,越接近发育上的成熟,其再生能力逐渐减弱甚至完全失去再生能力。

外植体的大小应根据培养目的而定。胚胎培养或脱毒培养,外植体宜小;快速繁殖,则外植体宜大。要注意的是,外植体过大,消毒往往不彻底,易造成污染;过小则离体培养难以成活。一般外植体大小为0.5~1.0 cm。叶片、花瓣等约为5 mm×5 mm,茎段组织带1~2个节,茎尖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

另外,取材的时间一般以植物生长的最适时期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