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如图5 -1,煤炭采选业产出对成本的边际影响、产出变动率、技术进步效应和总价格效应,在整个1990年代均表现出前半段高、后半段低的特征,这与前面的时期分段基本一致;其中成本变动率与总价格效应、效率提升[6]效应波动频繁。这充分体现出行业集约增长的转型特征,说明除了行业异质性之外,诸如宏观环境、政府产业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一些经济基本面因素对行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最终导致全行业出现趋势性特征。举例来说,“劳动价格效应”在1996年跌至低谷,并降低了煤炭采选业的平均成本,这与1990年代中后期的抓大放小、减员增效的国企改革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共同释放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使劳动价格走低,是直接相关的。劳动力充裕最终导致了劳动价格的调整效应有利于节约企业成本,并且促成了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由赶超战略转向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转变(张军等,2009)。
通过上面的分析,基本上从总体上观察到了行业集约型增长与增长动力各类效应的概况。整个时段行业截面特征分析有利于观察行业总体特征,但是如果要观察集约型增长的时间趋势则仍需要对单个行业全时段情况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以下以第一个行业(煤炭采选业)为例,解析行业增长动力的转型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全行业各类效应的时间趋势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时间上滞后或者提前1—2年,因此选取任一行业均具有代表性。
图5-1 煤炭采选业各种效应的转型特征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数据作图。
图5-2 全行业效率提升转型特征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数据作图。
注:左图效率提升最大的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右图效率提升最大的行业为石油加工炼焦业。
另外,图5 -2展示了全行业效率提升在1990—2000年的走势。从时间段来看,1994年之前全行业的效率提升对成本减少的效应绝对值普遍较大,并在1992年达到峰值,随后一直波动递减。图5 -1中技术进步效应则呈直线递减(此处技术进步效应为负值)。这说明,中国工业行业在1990—1993年技术进步比较迅速,而且1990—1993年技术进步更多地归因技术效率(投入产出向量向最后生产前沿的移动)而非为技术变化(最优生产前沿的移动)(陈勇、唐朱昌,2006)。这些特征与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行业发展政策是息息相关的。1991—1995年中国工业出现明显的重工业化趋势(陈勇、唐朱昌,2006),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形成①加快,工业发展战略也更加强调资本形成。资本形成加速导致了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和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由此导致了TFP增长的减缓(郑京海等,2008)。因此,过度注重资本投入可能会取得不错的短期增长绩效,但却是以损失较长时期的要素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从集约增长转型的角度来看,应该更加均衡地投入各种要素,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和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提高企业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促进生产效率提升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增长绩效。
最后考察三种要素的价格调整效应。由于劳动力资源丰裕,因此劳动价格调整效应降低了成本,而资本价格也由于长期控制性定价(导致资本低价)而使其价格调整对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不多,相反,能源要素的价格调整效应绝对值最大,并且在1993年达到峰值。一方面,说明能源要素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并且对行业成本构成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能源价格波动有可能成为制约行业集约增长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望通过对能源和排放的规制倒逼厂商生产行为,促使厂商进行节能型技术研发,进而实现行业集约增长转型。正如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研究显示,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启动后,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整体上在1993年前后价格上升比较明显,因此1993年、1994年煤炭和石油价格上扬带动了行业更多地使用节能型技术和设备的趋势,促进了行业的能源节约型增长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