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系统,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件组成。只有对汽车零件有结构、材料、尺寸、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等要求,对汽车机构和总成有装配关系、位置关系、技术要求等规定,才能使汽车具有规定的技术状况。因此,零件的好坏对汽车来说至关重要,是决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关键因素。汽车零件、机构或总成技术状态的改变往往是引起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根本原因。
汽车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磨损、疲劳损坏、塑性变形与损坏、腐蚀和老化。
磨损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中表层材料不断损耗的过程,它是伴随摩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零件磨损形式主要有磨料磨损、黏附磨损和腐蚀磨损三种形式。
磨料磨损是相互摩擦表面之间有坚硬、锐利的微粒物,对摩擦表面产生破坏作用的结果,如行车制动器摩擦副的磨损;黏附磨损是指在相互摩擦的零件表面靠得太近和承受压力极大并且润滑不良的条件下,摩擦表面分子因相互吸引作用而黏结在一起造成的一种损坏形式,如曲轴主轴颈与轴承的磨损;腐蚀磨损是指在摩擦表面有氧化物、酸、碱等有害物质腐蚀的情况下发生的磨损,如气缸、气门、气门座的磨损。
疲劳损坏是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承受超过材料的耐疲劳极限的循环应力而产生的损坏,如主减速器齿轮齿面的疲劳点蚀。
塑性变形与损坏是零件所受载荷超过材料的弹性变形极限所致。通常,是由于零件原设计计算的错误或违反使用规定所造成的,如汽车超载引起车轴、车架变形、断裂。
腐蚀是指零件在有腐蚀性的环境里工作所产生的损坏,如车身锈蚀、蓄电池导线接头腐蚀。
老化是指零件材料受物理、化学、温度和光照等条件变化的影响引起缓慢损坏的一种形式。橡胶、塑料制品 (如轮胎、油封、膜片、膨胀水箱等)和电器元件 (如电容器、晶体管等),长期受环境和温度的影响,会逐渐失去原有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老化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不论零件使用与否都会逐渐老化。
零件磨损、疲劳、变形、老化以及偶然损伤等都直接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改变。因此,分析汽车零件损坏的原因,对于改进汽车结构、合理使用和维护汽车、减少零件的损坏、防止故障的发生、保证汽车技术状况的完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