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城市生态规划的战略定型阶段

北京城市生态规划的战略定型阶段

时间:2023-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以来,北京市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城市生态规划战略逐渐清晰可行,为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构建相应的评价及预警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2020年,北京市将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当今,在国家层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在首都城市层面,北京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发展困境和资源环境危机也要求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规划上升为战略布局实属罕见,这弥补了过去城市规划的短板。过去的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发展总是让位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延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新的、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不可避免。2004年以来,北京市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城市生态规划战略逐渐清晰可行,为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构建相应的评价及预警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具体地说:

第一,在城市发展定位上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规划提出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将北京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2010年以前为生态城市的起步阶段。2010—2020年为生态城市的成型阶段: 促进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即从传统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 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

第二,坚持建设限制分区。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城市规划将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限制建设地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和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限制建设地区。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适宜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和建设强度。

第三,实施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北京市域按地貌、人类活动强度等划分出三个生态区,即山区、平原地区、中心城及城乡结合区。在山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景观资源,推广生态旅游,防止农业源污染以及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对采矿破坏过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妥善处理尾矿和矿渣。在平原地区,加强植树造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蔓延,推广生态旅游,减少工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发展节水型产业,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对防洪区内的土地利用实行分区管理,控制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在中心城及城乡结合区,控制建设规模,加强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环境的整治力度,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有关城市绿地建设。2020年,北京市将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全市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5%,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8%; 城市绿地率将达到44%~48%,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6%~50%; 人均绿地面积将达到40~4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15~18平方米。市域绿地系统由中心城、平原地区、山区三个层次构成。市域绿地空间结构以山区普遍绿化为基础,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绿化为重点,以“五河十路”绿化带和楔形绿地为骨架,以河流、道路和农田林网为脉络; 完善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加强中心城、新城和小城镇等各级绿地系统的有机联系。实现生态绿地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地区、沿河流和道路形成的绿色走廊、五大风沙治理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区等重点绿化工程的建设,优化平原地区的绿地结构,形成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

第五,有关环境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是: 到2010年,北京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生态状况继续好转; 到2020年,空气质量指标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内满足国家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全部地表水体水质和环境噪声等符合相应国家标准。以2002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数,到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削减率均不低于40%,中心城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削减率分别不低于40%、50%和60%,全市烟尘和氨氮排放总量削减率约20%; 到2020年,各项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削减。同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针对大气污染呈现出的典型复合型污染形态以及颗粒物污染较重等情况,加大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使用量,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控制施工扬尘,缓解光化学污染。到2010年,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将达到国家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明显下降,臭氧超标情况也有所遏制; 到2020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将达到国家标准,臭氧超标情况也将大幅减少。继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改建厕所,加强城市地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作,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治理水土流失。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促进全市地表水体水质的改善。到2010年,中心城和新城城市水体水质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城市下游水体水质明显改善,主要地表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达标,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和局部污染的局面有所好转; 到2020年,全市地表水体水质水平将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地下水水质也将有所改善或保持达标。

综合以上的北京城市规划可以发现,历届政府对城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发展均做出了部署,但无论是决策者重视程度还是在整个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则不尽相同,这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国家需要和发展现实是紧密联系的。当今,在国家层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在首都城市层面,北京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发展困境和资源环境危机也要求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构建和完善相应的评价及预警体系,促进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要素整合发展成为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