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关构成要素的概说

有关构成要素的概说

时间:2024-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与科学,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与运行的效果。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性。本书通过频度统计分析方法,获得了北京市建设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共性指标。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和指标层两个层次。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与科学,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与运行的效果。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在构建北京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时,本书为了获取更多的科学实用的具体指标,将从权威智库中搜集到的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指标数值进行了归类汇总,对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进行了重要性评价,通过重要性评价来体现政界和学界对于某一指标的认可度,并力求获得更具有公众认可度的具体指标。

本书通过频度统计分析方法,获得了北京市建设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共性指标。将人均GDP、万元GDP能耗、空气质量优良率(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城市绿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森林覆盖率、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万元GDP水耗、生态环境投资系数 (指生态环境投入占GDP比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及效果、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R&D经费占GDP比重等作为评价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指标。

在此基础上,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作为构建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结合北京城市发展现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要挑战与首都城市功能以及“绿色北京、宜居城市、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指标数值应服务于未来北京的城市建设,对可能成为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数值进行筛选,将形成的北京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预案,通过专家调研法向专家发函征求意见,经几轮咨询和改正后,最终形成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即“1+4”北京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和指标层两个层次。目标层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包括若干个二级指标层。生态文明是生态的文明,更是文明的生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首要目标,更是最直接的价值取向。北京只有获得人类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才可能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