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类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分类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时间:2023-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前面的研究基本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从总体上看,不论是用RCA指数还是用RSCA指数考察都是下降趋势。本节主要讨论中国出口金额最大的四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中国是世界上蔬菜生产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蔬果类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图3-14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蔬果类产品属于我国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类别。

从前面的研究基本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从总体上看,不论是用RCA指数还是用RSCA指数考察都是下降趋势。本节主要讨论中国出口金额最大的四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

一、谷物类

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规定,谷物包括:1001小麦及混合麦,1002黑麦,1003大麦,1004燕麦,1005玉米,1006稻谷、大米,1007食用高粱,1008荞麦、谷子及加那利草籽、其他谷物。下面使用来自联合国统计署创立的贸易数据库(COMTRADE)中HS(1996)分类代码4位数分类后的谷物数据,从谷物出口的内部结构和市场结构两方面分析中国谷物的出口情况。

1.中国谷物比较优势的总体情况。

从图3-12的描述中可见,我国谷物的比较优势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且在不同的年份间变化非常剧烈。2003年是转折点,此后,RCA指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且由原来的具有比较优势转变为具有比较劣势。

图3-12 中国谷物RCA指数变化情况(1996-2008)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资料计算。

2.中国谷物出口的总体情况。

表3-11反映了1996-2008年中国谷物进出口和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谷物进出口总额除了在1996年、2003和2008年出现较大波动以外,基本保持稳定,出口总额在10亿美元上下,进口总额在6亿美元上下,中国谷物基本可以自给自足。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谷物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2008年甚至出现了257.9万美元的逆差。这反映出,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基本丧失,贸易逆差仍在扩大,基本处于净进口状态。其中,粮食出口比重仅有三个年份超过10%,更多年份只有5%左右。

3.中国谷物出口的内部结构。

图3-13反映的是中国谷物在1996-2008年出口贸易构成情况。1996年以来,中国谷物出口的内部结构变化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第一,1005(玉米)和1006(稻谷、大米)始终是中国出口谷物中最大宗的商品,在大多数年份里,这两项商品的出口占谷物总出口的比重都在80%以上,2008年这两项商品的出口金额都超过了400万美元,其所占比重接近82%;第二,1001(小麦及混合麦)商品增长明显,1996年该项商品中国出口金额为零,到了2007年,已超过1006,是位居第二位的中国出口谷物,出口所占比重达到24.44%,但是2008年又有明显下降,出口比重回落到4.54%;第三,1005和1006的出口波动比较明显,1005商品在2003年曾经达到1700万美元,而2008年仅为73.5万美元;1006商品在1998年出口达到最高,超过900万美元,2008年仅有480多万美元。2008年这两项商品的出口比重又出现了波动,1006同比2007年增加了47.23个百分点,而1005同比2007年降幅33.5%,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005的出口额大幅下滑所造成的,2008年这两类产品的出口总计下降了797万美元。

图3-13 中国谷物出口内部结构汇总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资料计算。

二、 蔬果类

中国蔬菜和水果资源丰富,其品种多产量高,农贸市场货源四季丰盛繁荣。我国目前的果树栽种面积约占世界果树栽种总面积21%,水果年总产量达5900多万吨,约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3.4%。我国蔬菜栽种面积占世界总栽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产量约占全球蔬菜总产量的60%。中国是世界上蔬菜生产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蔬果类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中国蔬果类产品显示比较优势变动的整体判断。

图3-14 中国果蔬产品RCA指数变化情况(1996-2008)
资料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

从图3-14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蔬果类产品属于我国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类别。虽然近几年比较优势水平有所下降,但仍属于我国农产品中的优势产品。其中食用蔬菜、根及块茎(HS07)类产品比较优势下降最快,1996年的RCA值为2.4336,2008年下降为0.9394。食用水果及坚果(HS08)比较优势相对稳定,RCA值一直是果蔬三类商品中最低的。另一类值得我们关注的商品是蔬菜、水果、坚果的制品(HS20),从2003年开始其RCA开始超过蔬菜类产品,说明我国的蔬果产品的加工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一直保持了相对较强的竞争优势。

2.中国蔬果类产品出口情况。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是很多水果品种的发源地,堪称“水果之乡”,但出口量却很少,出口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水果制成品的出口量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农业出口果蔬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低,如可增加附加值的蔬菜汁、罐头及各类深加工食品。发达国家蔬菜储藏与加工量占蔬菜产量的80%以上,其采收后利用率高达97%,而我国采收后损失率高达40%~50%。在我国传统农业还占主导地位,蔬菜和水果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国家出口农产品在质量和生产成本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竞争力。为提高我国水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有效防止国外水果的大量涌入,提高国家收入,保护市场安全,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我国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世界范围看,水果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欧盟15国、南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北美发达国家,与中国水果产量相比,我国的水果出口量很小。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但是我国水果出口量却很少,出口量占国内水果总产量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在世界上也占有很小的比重。我国水果出口在1997年首次出现进大于出后,1998年仍然是进大于出。2002年,我国出口水果199.4万吨,只占同年全国水果总产量6809万吨的2.93%。出口中以苹果、柑橘、梨、苹果汁为主,进口的主要是香蕉。世界各国水果产量的10%参与国际贸易,而我国水果的出口量仅占水果产量的1.2%。加入WTO以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蔬菜、水果作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发展迅速,所占比重分别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3%和4%增长到目前的17%和10%,2007年园艺产品出口额超过传统的水产品,跃居第一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以上。

图3-15 我国蔬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

3.主要出口品种。

参与水果贸易的果品包括新鲜水果、果汁和水果加工品等。与产量相一致,水果贸易额较大的品种主要也是包括柑橘、苹果、梨、芒果、葡萄等。从1996-2008年十年间鲜冷冻水果和其他加工水果的出口占水果出口总量的比重变化不大,水果罐头的出口呈下降趋势,果汁出口比重逐年递增。鲜果出口量持续增长,品种仍以苹果、柑橘及梨为主。水果加工产品中苹果汁、柑橘罐头的出口逐年递增。苹果汁的出口量已接近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柑橘罐头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从1995年以来,我国几种主要水果及水果加工品的出口数量增长比较明显,但是还是远远慢于水果产量的增长速度。

中国蔬菜生产品种繁多,出口品种也较多,但2008年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大宗品种只有十几个品种,这些品种依次为:冷冻菠菜、冷冻蒜薹及蒜苗(青蒜)、冷冻豇豆及其他菜豆、冷冻马铃薯、冷冻松茸、冷冻甜玉米、冷冻豌豆、鲜或冷藏的大蒜、鲜或冷藏的菊苣、鲜或冷藏的食用芥菜类蔬菜、鲜或冷藏的莴苣、鲜或冷藏的抱子甘蓝、鲜或冷藏的菠菜、鲜或冷藏的菜花及硬花甘蓝、鲜或冷藏的番茄、鲜或冷藏的胡萝卜及萝卜、鲜或冷藏的豇豆及菜豆、鲜或冷藏的结球葛宦、鲜或冷藏的韭菜及其他葱属蔬菜。

三、水产品

我国水产业作为农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具有发展水产业的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可捕捞养殖的水产品品种极为丰富。我国拥有四大海域,总面积472700千公顷,大陆架渔场面积280000千公顷,海水可养殖面积2600.11千公顷。同时我国内陆水域也非常辽阔,总面积约1747l千公顷,约占国土面积(不含海洋)的1.8%。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我国水产品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中国水产品显示比较优势变动的整体判断。

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来看,中国水产品具有相对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但是1996-2008年,我国的水产品的竞争力是在逐年下降的,这与我国水产品的出口额的上升和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是不相匹配的。另外,我们还应看到,近年来,相对于其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水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处于较低水平;而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的比较优势也并不显著。

图3-16 中国水产品RCA指数变化情况(1996-2008)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

2.我国水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水产品生产国,自1989年起至2008年,连续20年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起水产品年产量均超过世界总产量的30%。2008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5852.1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5.87%,约是世界第二大水产品生产国秘鲁产量(704.59万吨)的7.31倍。我国水产业在世界水产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出口额年均增长15%(表3-12)。至2008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0.54%。但是,对比世界主要水产品生产国的情况,依然可以看出我们的问题。

同比于世界水产品出口国家的生产和贸易情况,我国水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额都居世界首位。其中,产量占世界比重为35.87%,而出口额占世界比重仅为11.34%,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水产品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均超过产量占世界的比重。2008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为3.5%,而同期全球水产品总产量有40%多进入国际贸易。另外,我国在水产品进口方面,总量一直很小,2006年进口总额为41.26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4.60%。所以我国水产品的外贸依存度过低,与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品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表3-12 1996-2008年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comtrade数据库,并经过计算整理(HS03+HS16)

四、肉类产品

中国自1990年起成为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此后肉类产量逐年上升,1996-2008年间年均增长3.58%,高于同期世界肉类产量年均2.18%的增长率。但中国肉类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却在较低水平下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3.29%下降到2008年的2.47%,自1998年起各年肉类出口占世界的份额均小于3%。作为肉类生产的“巨人”、出口的“矮子”,中国在世界肉类贸易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分析中国肉类产品的贸易模式的变化趋势是定位我国肉类出口战略及提升我国肉类出口竞争力的前提和依据。

1.中国肉类产品显示比较优势变动的整体判断。

从图(3-17)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肉类产品已经整体不具备比较优势了。其中020l、0202、0203、0204、0205、0206、0209和0210类产品不具备显示比较优势,1996年具备显示比较优势的0207和0208类产品的RCA值大幅降低。RCA变化的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肉类产品已无比较优势,2006年中国肉类显示比较优势最大的产品 0208类也仅为0.5078,其他类别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甚至不到0.31;(2)中国肉类产品RCA下降的幅度大,1996年具有强比较优势的0208和0207类产品,分别从4.7620和2.4587下降到2008年的0.5078和0.1491,下降幅度明显。

图3-17 中国肉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

2.中国肉类出口格局及特点。

(1)日本、中国香港、朝鲜、俄罗斯及韩国是中国肉类主要的出口市场。2008年中国出口肉类产品19.02亿美元,向五大市场的出口占48.58%、22.06%、5.47%、3.78%、2.89%,共计占82.89%。日本是中国肉类第一大出口市场,2008年中国向其出口肉类29.4万吨,占中国肉类出口量的32.94%,但仅占日本进口量的11.28%;对日本的肉类出口额为9.34亿美元,占日本进口额的9.55%。香港是中国大陆肉类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达4.24亿美元,占22.06%。对朝鲜的出口也超过1亿美元,所占比重为5.47%。俄罗斯传统上是我国肉类第三大出口市场,但近年对其出口萎缩,其作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的地位被朝鲜取代。此外,出口额较大的国家还有:韩国、新加坡、美国、摩尔多瓦、约旦、马来西亚。

(2)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对某国(地区)的出口市场集中度指对该市场的出口值占中国肉类出口总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中国肉类出口集中于某一或几个市场的程度。1996-2007年中国对日本、中国香港、俄罗斯三大目标市场的总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各年均在74%以上,但自2003年起对三大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开始下降。在中国肉类出口总额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对三大市场的总出口额在不断上升,但市场集中度有所降低,这说明中国肉类出口总额增长的同时,开拓了新市场,出口目标市场有所分散。

从单个市场来看,对日本市场的出口额及出口市场集中度在三大市场中最高,对日本出口额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相对于1996年,出口值增加了3.18亿美元,增加51.62%,但对日本出口的市场集中度仅上升了5个百分点;对中国香港的出口值增加了2.12亿美元,增加100%,但出口市场集中度仅增加7个百分点;对俄罗斯的出口值降低幅度较大,从1996年的2.58亿美元降低到2008年的0.73亿美元,对俄罗斯的出口市场集中度也从1996年的18.16%降低到2008年的3.78%,俄罗斯作为中国肉类第三大出口市场的地位自2004年起被朝鲜取代;在1998年、1999年、2000年中国对新加坡、荷兰等国的肉类出口也超过对俄罗斯的出口。

3.出口品种结构。

(1)肉类制品及罐头和鲜冷藏冷冻猪肉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肉类品种。2008年中国肉类出口品种主要有5大类,分别为:1602肉、杂碎及血的制品及罐头,0207鲜、冷、冻家禽肉及可食用杂碎,0203鲜、冷、冻猪肉,1601肉、杂碎和血的香肠类制品,0202冻牛肉。出口额居第一位的是1602肉、杂碎和血的制品及罐头,达到11.09亿美元,占到总出口的57.71%;其次是0203鲜、冷、冻猪肉,出口额达到4.06亿美元,所占比重为21.13%;居第三位的是0207鲜、冷、冻家禽肉及可食用杂碎,出口额为1.94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0.11%;居第四位的是1601肉、杂碎和血的香肠类制品,出口额为0.7亿美元,占总出口3.65%;0204鲜冷、冻绵羊、山羊肉出口额为0.156亿美元,占21.95%。其他7类产品出口额之和为0.85亿美元,占总出口的4.45%。

图3-18 1996-2008年中国肉类种类出口额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 数据库计算得出。

(2)1996-2008年家禽肉类出口比重大幅下降,肉类制品及罐头出口比重显著上升。在中国加入WTO之前的1996年和1999年,0207家禽肉及可食杂碎是中国主要出口肉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48.58%和51.13%,自加入WTO后的2002年起,0207家禽肉及可食杂碎占总的比重开始下降,2002年占29.47%,2008年进一步降至17.03%。与此同时,1602肉、杂碎和血的制品及罐头出口占总的比重大幅上升,2002年占总的比重达到48.98%,2008年进一步上升为52.74%,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品种。0203鲜、冷、冻猪肉占总出口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见图3-18)。

(3)出口品种结构中深度加工品比重上升。本书根据加工程度将HS1996分类方法的12个4位数编码的肉类商品分为初级加工品和深度加工品,其中初级加工品包括第02类从0201至0209共9个4位数编码所代表的商品,包括新鲜、冷藏、冷冻的禽肉、畜肉及可食用杂碎;深度加工品包括0210、1601和1602共3个4位数编码所代表的商品,包括盐腌、干的、熏制的肉类、肉类香肠、肉类制品及罐头。1996-2008年中国出口肉类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初级加工肉类的出口比重从1996年占总出口的75.22%下降到2008年的只占41.70%;而深度加工肉类的比重从24.78%上升到58.30%(见图3-19)。

图3-19 1996-2008年中国出口肉类加工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 数据库计算得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