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尽量利用不花钱的理想资源

尽量利用不花钱的理想资源

时间:2024-10-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更确切地说,当雷电打下来的时候,避雷针成为导体,引雷入地,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当不打雷时,避雷针是不导电的非金属体,是非导体,不吸收电磁波,不产生影响。所以,这个所谓的避雷针就是一根玻璃管,其中装着低压空气。在这个雷达天线装避雷针的案例中,正是利用了系统资源雷击,使矛盾得到解决。终于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检验。

空气、重力、阳光、风、地热、地磁、潮汐、温度、温差、气泡、泡沫、空穴、空洞,甚至是电闪雷鸣这种不花钱的资源都应该得到利用。

上面的例子利用了海水,也是不花钱的。

例1:真正的机械自动手表。

机械自动手表放着不动就会停,不是真正的自动手表。如何能做出真正的机械自动手表呢?一个美国人利用了环境资源——手表所处大气中温度的变化,也就是利用了温差。温度的升降变化使手表中的双金属圈反复变形,从而驱动齿轮上发条,带动指针转动,做成了真正的机械自动手表。

例2:电闪雷鸣正是可利用的系统外资源。

高处的雷达天线应该装避雷针防雷。可是避雷针会吸收电磁波产生影响。这里出现的矛盾是:在电闪雷鸣的时候要有避雷针,以将雷电引入地下;在不打雷的时候,不要有避雷针,以免吸收电磁波产生不利影响。就是说,在打雷的时候要有避雷针,在不打雷的时候不要有避雷针。更确切地说,当雷电打下来的时候,避雷针成为导体,引雷入地,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当不打雷时,避雷针是不导电的非金属体,是非导体,不吸收电磁波,不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这个所谓的避雷针,其实是个非导体,当雷电打来时,它变成导体,引雷入地。当雷电消失以后,它又从导体恢复到非导体。那么什么东西受到雷击会变成导体呢?根据物理学知识,空气受到雷击会发生电离变成导体。所以,这个所谓的避雷针就是一根玻璃管,其中装着低压空气。使它变成避雷针,正是利用了电闪雷鸣的雷击这个资源。于是,在雷击时保护了雷达天线,在无雷击时是非导体,不吸收电磁波,不影响雷达的工作。在这个雷达天线装避雷针的案例中,正是利用了系统资源雷击,使矛盾得到解决。

例3:手温就是一种不花钱的资源。

工厂来了个实习生,工程师们为了作弄他,要他用半天时间,检验1000个电流计。这需要一周时间。实习生想了一想。于是拿来一个热电偶,用手捏住热电偶的接头,由于手温,在热电偶的两端就会出现电势差。在这里手温成了重要的资源,也不用花钱。不用搬动,就在架子上,把热电偶的两端插入电流计的接线柱,判断电流计的好坏。终于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检验。

上面有很多案例都是采用了不花钱的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