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中出现的几种图的用处。
(2)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牢记并能熟练应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对应关系、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
(3)掌握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教学提示
1.地位作用 该模块主要讲述机械制图课程的入门知识,它是该课程的基础。
2.物资材料 讲解机械制图课程中常见的几种图是如何得来的课件。
3.教法提示 本模块主要有三项内容:表达立体的几种图、三视图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本模块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
讲授表达立体的几种图时建议从分析各种图形的特点入手,逐一引出介绍。例如轴测图,其优点是立体感强,缺点是图形失真,由此引出视图,其优点是能真实反映立体的形状,缺点是只能表达立体的形状,不能反映其大小,而且没有立体感,由此引出了零件图。要避免机械式介绍。
讲授三视图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时,要强调正投影是“正对着立体看得到的投影”,让学生知道三个投影面是怎样摊在同一平面上的。
牢记三视图的对应关系、位置关系和方位关系。学习三视图的对应关系时要强调“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对立体的总长、总宽、总高是这样,对立体的某一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也是如此,见图1-1。
学习三视图的位置关系要指出在“不加说明的状况下”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正面放着主视图,俯视图就在它下面,右面放着左视图,三图位置不能变。”加了说明,这种位置关系可以改变。
学习三视图的方位关系时,须牢记:“以主视图为基准,远离主视图一面是前面。”记住这个规律对提高画图、读图效率有利。
讲授正投影的基本性质时,要求学生牢记投影的积聚性、真实性、类似性,记住正投影的性质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利用正投影的性质来分析投影,分析视图上的线和面的性质,分析它们的空间形状和位置,帮助学生想象出立体的空间形状,见图1-2。
图1-3所示的视图上有许多线,它们都属于下列三种线之一。两平面的交线,例如3′4′;平面的积聚性投影,例如a′;转向轮廓线的投影,例如1′2′。同样,视图中也有许多“线框”,它们都属于下列三种面之一:平面的投影,例如3′4′5′6′平面;曲面的投影,例如1′2′7′8′平面;截平面与立体交线的投影,例如视图中的m′。牢记投影为线、为“线框”的状况,对分析视图,想象立体形状很有帮助。
图1-1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图1-2 正投影的性质
(a)直线的投影;(b)平面的投影
图1-3 视图上的面和线
4.学法提示 学习表达立体的几种图时,不要机械性强记,而应在总结各种图特点的基础上记忆。例如,立体感强的叫轴测图,平面图形叫视图,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叫零件图,有剖面线、少虚线的叫剖视图,若干个零件画在一起的叫装配图。
学习三视图的形成及相互关系时,清楚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是掌握三视图三种关系的关键。主视图是从前向后看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是由上而下看得到的视图,它们都反映同一立体的长度,所以有“主视、俯视长对正”;主视图是由前向后看得到的视图,左视图是由左向右看得到的视图,它们都反映同一立体的高度,所以有“主视、左视高平齐”;由于同样的原因,还有“俯视、左视宽相等”。
对于方位关系,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来看,得出“以主视图为准,远离主视图一面是前面”的规律是非常自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