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项7.3 冬雨期施工的安全技术
7.3.1 冬期施工安全技术
①各类脚手架进入冬期施工前要加固,要及时清除积雪,注意防滑。
②冬期施工应做好防火、防寒准备,保证好消防器材和水源的供应,以及道路的通畅。
③施工中特别注意设备防冻,班前班后要认真检查机具、卡具等,若有缺陷应及时处理。
④强夯施工中操作人员要有安全保护(如安全帽等)。吊车应适当设置安全罩,防止飞土石砸车挡风玻璃。施工前或施工中,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安全。
⑤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钠和食盐混放误食会引起中毒。保证蒸汽锅炉的使用安全。
⑥桩基础冬期施工的安全措施:
a.冬期施工前应平整道路,及时清除冰雪,地上电线、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均宜先行拆除,特别是对埋设在地下的电缆及管道要查明清楚,对危及施工安全的设施要拆除或采取确保安全生产的措施。
b.在每台班施工前要对机械进行空载试运转,以检查电源线路和油路是否通畅,发现异常要查明原因,及时修理后方可正式施工。步履式螺旋钻机在架立或放倒钻杆臂架的时候,要有安全保护措施,以免油路故障、操作失灵,造成安全事故。
c.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中,钻孔和灌注混凝土要密切配合,做到成孔后立即组织灌注混凝土。如因故来不及灌注混凝土的桩孔,要及时覆盖保温,使冷空气不致侵入孔内,以免造成孔内土壁结霜,影响质量和避免扭伤。
d.套管成孔灌注桩采用沉管工艺时,可用收紧钢丝绳加压或加配重以提高沉管的效率,用收紧钢丝绳加压时应随桩管沉入深度随时调整离合器,防止抬起桩架,发生事故。
e.桩架高度如超过10m,移动时应加缆绳,以防机架倾倒。
f.电气设备必须接地线,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g.起重臂倾角不得大于1∶5或78°,桩架前倾不得超过1∶10或5°,后倾不得超过1∶3 或18°。
h.不准与履带成90°侧向吊桩。将桩吊起10~20cm时,应停机检查各部位正常后方可继续起吊。
i.打桩时,严禁桩架下面有人,悬锤时禁止移动和检修打桩架。
j.工作停止时,应将桩锤落下,拉开电闸,夹紧轨钳,汽缸应放在活塞座上,桩锤应用方木垫实或用销子销住。
7.3.2 雨期施工安全技术
①各类脚手架进入雨期施工前要加固,要及时检查并注意防滑。
②雨期施工基础放坡,除按规定要求外,必须作补强护坡。
③机电设备应做好防潮、防雨、防雷措施,对电动机、控制电闸的安全接地和漏电装置要可靠。
④一般机电设备应设置在地势较高、防潮避雨的地方。施工现场高出建筑物的塔吊、人货电梯、钢脚手架等必须安装防雷装置。塔式起重机每天作业完毕,须将轨钳卡牢,防止大雨时滑走。
⑤雨期施工应有相应的防滑措施。若遇大雨、雷电或6级以上强风时,应禁止高处、起重等内容的作业,且过后重新作业之前应先检查各项安全设施,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⑥箱形基础贴油毡砌保护墙后,墙体须加临时支撑,增加其稳定性,防止被大雨冲倒。
⑦雷雨时工人不要在高墙旁或大树下避雨,不要走近电杆、铁塔、架空电线和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10m以内地区。人若遭受雷击触电后,应立即采用人工呼吸急救并请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7.3.3 冬雨期施工应用案例
1)工程概况
某广场工程单体建筑面积215835m2,平面呈L形,南北长272m,东西宽272m和55m。地下3层,埋深17.3m,地上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1层,局部13层,高度64.3m,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高尚居住环境为一体。建筑设计既有现代化大型商业中心的风格和氛围,又体现了民族传统和古都风貌。
该广场工程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正值冬季。混凝土底板轴线尺寸497.53 m×153.54m,基坑面积超过7.5万m2。基础类型为筏基与独立柱基和抗水板组合而成,筏基底板有50余个不同高度及215个深度和形状不同的独立基坑。筏基厚度1.8~2.2m,最厚处5.1m。在筏基底板上支撑起11栋塔(板)楼,分别为东区3栋办公楼,1栋公寓楼;中区1栋酒店及2栋办公楼;西区3栋办公楼,1栋公寓楼;地下结构全部相通。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12。底板及外墙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掺UEA膨胀剂及麦斯特高效减水剂。底板混凝土总量约14万m3,钢筋总量3.4万t。基础中的裙房部位为0.65m厚抗水板,并有1层75mm厚聚苯板和50mm厚焦渣的压缩变形层。抗水板上有250mm厚卵石滤水层。
筏基大底板上贯穿东南西北方向预留沉降后浇带(施工缝),将整个底板分为15块。每块混凝土量为6000~11000m3,后浇带宽1.5m;下口设聚氯乙烯平铺止水带,中间设BW唱Ⅱ型止水带。
防水工程共设3道防线:材料防水,氯化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或聚氨酯涂膜;P12刚性防水混凝土层;卵石滤水层加集水井。
2)底板混凝土工程施工特点
①本工程混凝土量大,总量约14万m3,且高程尺寸变化多,独立基坑类型多而复杂,配筋多而间距密,最多达18层。
②沉降后浇带及施工缝将整个底板分为15块,每块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允许留垂直施工缝,每块混凝土量约1万m3。浇筑混凝土强度大,质量要求高。
③工期紧,底板工程要求两个半月完成,正值冬期施工。
④本工程处于城市繁华的闹市区,交通组织困难大。基坑总面积达10万m2,而周围道路及施工用地十分紧张,面对多家施工单位,泵送管线长,施工区域交叉干扰多,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十分艰巨。
⑤多个搅拌站同时供应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对原材料的选择严格并统一要求,既要满足各项技术要求,还要控制含碱量,含碱量应低于3kg/m3。
⑥设计及功能上的要求给施工带来不少难度,如裙房底板下有压缩层,压缩层需经试验确定,部分基坑深、坡度陡,垫层需在钢丝网上抹细石混凝土,支模需吊帮,外墙需设置两种止水带等。
3)主要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1)统一配合比
设计要求底板及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12。由于底板施工阶段正值冬季,考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不会受冻,决定厚度≥1m的底板及墙体掺JD唱10防冻剂。混凝土配合比统一制定。为减少碱唱集料反应,对水泥、砂、石、UEA、粉煤灰及外加剂等均在试验基础上进行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选择矿渣水泥,但为控制含碱量,采用高标号低碱琉璃河普硅425R水泥,其水化热问题通过掺粉煤灰来解决,配合比中42.5R普硅水泥+15%粉煤灰+12%低碱UEA,其混合水化热与325水泥水化热相当,效果理想。
考虑到本工程地处闹市区,运输车辆易堵塞,为使施工中有充裕的混凝土浇筑接茬时间,将初凝和终凝时间调整到合适时间。混凝土初凝定为(12±2)h,终凝时间为(16±2)h,坍落度定为出机坍落度200~240mm,入泵坍落度100~180mm,冬期施工混凝土出机温度控制为(10~20)℃,并选用能有效降低或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外加剂。
(2)混凝土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分层浇筑、阶梯式推进。每层混凝土应在初凝前完成上层浇筑,新旧混凝土接茬时间不允许超过8h。
振捣手须经培训上岗,配袖标操作,快插慢拔,接茬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特殊部位钢筋较密,钢筋根部、斜坡上下口处要重点加强振捣。
底板混凝土表面,要求抹3遍(2遍找平,1遍压实),以减少表层收缩裂缝。
(3)养护与测温
混凝土振捣压抹以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上部盖2层防火草帘,保温保湿养护。测温点按8m×8m设1个,测混凝土中心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控制在25℃以内。掺防冻剂混凝土强度达到3.51N/mm2前每2h测一次,以后每6h测一次。大体积混凝土升温阶段每4h测一次,降温阶段每6h测一次。
(4)沉降后浇带处理
沉降后浇带及后浇带(施工缝)将筏基分为15块。后浇带宽1.5m。按业主要求,沉降后浇带混凝土提前浇筑,约在混凝土整体收缩完成80%进行,其等级提高一级,掺量由12%提高到13%,使混凝土在限制下膨胀,提高密实性。
(5)劳动组织
成立混凝土调度中心,负责商品混凝土调度管理,确保底板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期间,配备200台以上混凝土罐车,每个保证6台地泵(或泵车),并有备用泵及泵管。要求混凝土供应量满足15000m3/24h的要求,现场10台塔吊配合泵送混凝土施工,一旦泵送受阻即改用塔吊协助接茬,防止冷缝产生。
(6)交通运输组织及调度
设立交通指挥中心,现场设置标志线,罐车优先,兼顾其他,使大密度、高强度底板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
4)结论
该广场工程底板混凝土冬期施工由于施工组织得当,技术措施有力,进展十分顺利。不到80d就完成了14万m3混凝土的浇筑,且底板大体积补偿收缩混凝土、补偿收缩抗冻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