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机械加工铣床

机械加工铣床

时间:2024-10-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化程度和规模生产能力,在数控机床软硬件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容量的刀库和自动换刀机械手,增加第二主轴,增加交换工作台装置,或配以工业机器人和自动运输小车以组成新的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以及介于传统自动线与FMS之间的柔性自动生产线。但数控机床的高自动化以及向FMC、FMS的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总趋势仍然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是数控机床产品质量的一项关键性指标。

2.1 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

2.1.1 金属切削机床的发展概况

机床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机床是由使用工具演变而来。人类近6000年的文明史,在各种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上,经历了从手用工具到现代机床的演变过程。

1.石器时代远古时期)

人类最早发明和使用的工具是经过加工的特殊的石块(石刀、石斧),用来延伸或加强人的双手或牙齿的功能。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应用弓钻——在石斧、陶器上钻孔。

2.青铜时代(大约公元前3000年开始)

这个时期开始应用金属工具。我国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应用青铜钻头——在卜骨上钻孔。

3.铁器时代(公元前770~476年)

这个时期开始使用铸铁,车削工具开始使用——当时加工对象主要是木料。古埃及国王墓碑上就出现有最古老的车床图案。

4.中古时期(封建社会

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使用杆钻和管钻——在“金缕玉衣”上的四千多块玉片上钻了18000多个孔(直径φ1~2mm)。我国古代还发明了舞钻(利用飞轮的惯性)。这个时期出现了原始的钻床和木工车床,如弓弦车床、足踏车床等(人力作为动力源)。

5.近代

17世纪中叶,用畜力代替人力作为机床动力。1668年加工天文仪器上的大铜环——利用(直径2丈约6.67米)镶片铣刀铣削——装上磨石可进行磨削。

18世纪,工场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欧美国家在英国产业革命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时期发明了刀架——代替了手持刀具,标志着切削加工中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工具一从人手转到一个机构,机器便代替简单的工具出现了。”

随后各种类型的机床陆续创制出来(18世纪末已用蒸汽机为动力源)。各类机床出现的大致年代如下:

● 1751年出现刨床——为了加工水泵泵体。

● 1770年出现卧式镗床——加工蒸汽机汽缸(φ650mm精度1mm)。

● 1818~1855年出现铣床及万能铣床、仿形车床。

● 19世纪末出现近代磨床——加工硬度、精度较高的工件;专用机床及半自动、自动机床——生产军火、自行车缝纫机;大型机床——生产大型发电机汽轮机、轧钢机等。当时的传动方式多为:天轴—皮带—塔轮传动,传动效率很低。

● 20世纪初叶出现坐标镗床等高精度机床——加工精度要求更高的工件。天轴—皮带—塔轮传动发展到单独电机、齿轮变速箱传动。

● 20世纪40年代自动生产线开始出现——主要用于汽车轴承工业(美国)。

● 20世纪50年代(195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NC机床”——三坐标数控铣床(使用电子管元件)。这又是一次切削加工技术的质的飞跃,机床工业的又一次革命,后来又经过三年的改进与自动程序编制的研究,于1955年进入实用阶段,投产了一百台类似的产品。这些数控铣床在复杂的曲面零件加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 1958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多工位加工数控机床)。

● 1970年美国研制出DNC(群控系统)——直接数字控制

从这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机床工业不断向前突飞猛进,机床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当今,数控机床的发展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高精度化 目前数控加工中心的定位精度可达到±0.0015mm/全程;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可达到±0.001㎜,甚至更高。

2)高速度化 提高生产率是机床技术发展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个目标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切削速度和减少辅助时间。

提高主轴转速是提高切削速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刀具、电机、轴承、数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机床本身基础技术的进步,近十几年来,主轴转速已经翻了几番。目前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最高可达50000r/min,甚至100000r/min。另外,进一步提高进给速度,缩短换刀时间和工作台交换时间,也是高速度化的有效措施。

3)高柔性化 “柔性”是指机床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灵活性、通用性)。传统的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由于是机械或刚性连接和控制的,当被加工对象变换时,调整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有时只得全部更换更新。数控机床的出现,开创了柔性自动化加工的新纪元。对加工对象的变换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非常适合单件小批量的生产。对零件的变换只需更换ROM中的控制程序,而机床及硬件不需调整。

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化程度和规模生产能力,在数控机床软硬件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容量的刀库和自动换刀机械手,增加第二主轴,增加交换工作台装置,或配以工业机器人和自动运输小车以组成新的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FMC)或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介于传统自动线与FMS之间的柔性自动生产线(FTL)。

4)高自动化 是指包括加工,物料流和信息流的柔性自动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数控机床为主体的加工自动化已从“点”(单台数控机床)发展到“线”的自动化(FMS、FTL)和“面”的自动化(柔性制造车间)。结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化,逐步形成整个工厂“体”的自动化。

在国外已出现FA(自动化工厂)和CIM(计算机集成制造)工厂的雏形实体。尽管这种高自动化的技术还不够完备,投资过大,回收期较长。但数控机床的高自动化以及向FMC、FMS的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总趋势仍然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流。

(1)复合化。复合化包含工序复合化和功能复合化。数控机床的发展已模糊了粗精加工工序的概念。加工中心(包括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电加工中心等)的出现。又把车、铣、镗、钻等类的工序集中到一台机床来完成。打破了传统的工序界限和分开加工的工艺规程。例如,一台具有自动换刀装置,自动变换工作台和自动转换立卧主轴头的镗、铣加工中心,不仅一次装夹便可完成镗、铣、钻、铰、攻丝和检验等工序,而且还可以完成箱体五个面粗、精加工的全部工序等。

(2)高可靠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是数控机床产品质量的一项关键性指标。数控机床能否发挥其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并获得良好的效益,关键取决于可靠性。因而,美、日、德等机床工业大国,已在机床产品中应用了可靠性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衡量可靠性的重要的量化指标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3)宜人化。宜人化是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和观点。是将功能设计美学设计有机结合,一台机床就是一件艺术品,是技术与经济、文化、艺术的协调统一,核心是使产品变为更具魅力,更适销对路的商品,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使用户在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享受感、舒服感、欣赏感,令人在赏心悦目之中,心情愉快地完成工作。

2.1.2 机床的基本组成和构造

1.机床的基本组成

由于机床运动形式、刀具及工件类型的不同,机床的构造和外形有很大区别。但归纳起来,各种类型的机床都应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主传动部件。用来实现机床主运动的部件,它形成切削速度并消耗大部分动力。例如,带动工件旋转的车床主轴箱;带动刀具旋转的钻床或铣床的主轴箱;带动砂轮旋转的磨床砂轮架;刨床的变速箱等。

(2)进给传动部件。用来实现机床进给运动的部件,它维持切削加工连续不断地进行。例如,车床的进给箱、留板箱;钻床和铣床的进给箱;刨床的进给机构;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装置等。

(3)工件安装装置。用来安装工件。例如,车床的卡盘和尾座;钻床、刨床、铣床、平面磨床的工作台;外圆磨床的头架和尾座等。

(4)刀具安装装置。用来安装刀具。例如,车床、刨床的刀架;钻床、立式铣床的主轴,卧式铣床的刀杆轴,磨床的砂轮架主轴等。

(5)支承件。机床的基础部件,用于支承机床的其他零部件并保证它们的相互位置精度。例如,各类机床的床身、立柱、底座、横梁等。

(6)动力源。提供运动和动力的装置,是机床的运动来源。普通机床通常采用三相异步电机作动力源(不需对电机调整,连续工作);数控机床的动力源采用的是直流或交流调速电机、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等(可直接对电机调速,频繁启动)。

2.机床的基本构造

机床的种类繁多,按其加工性质可分为十二大类(下一节介绍),其中最基本的类型有五种,即车床、钻床、铣床、刨床和磨床。以下是这五类机床基本构造的示意图

1)车床

图2-1为卧式车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及引线所指部位表示机床及其工艺系统的组成构件。依次表示:1丝杠、2光杠、3溜板箱、4拖板、5进给箱、6主轴箱、7卡盘、8工件、9刀架、10车刀、11顶尖、12尾座、13床身。

图2-2为立式车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底座及主轴箱、2圆形工作台、3工件、4车刀、5刀架、6横梁及进给箱、7立柱。

img130

图2-1 卧式车床

img131

图2-2 立式车床

2)钻床

图2-3为立式钻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工作台、2钻头、3主轴、4进给箱、5主轴箱、6立柱、7工件、8底座。

图2-4为摇臂钻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工件、2立柱、3摇臂、4电动机、5主轴箱和进给箱、6钻头、7工作台。

img132

图2-3 立式钻床

img133

图2-4 摇臂钻床

3)铣床

图2-5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底座、2工件、3立柱及主轴箱、4刀杆轴、5铣刀、6横梁、7工作台、8横拖板、9升降台及进给箱。

图2-6为立式升降台铣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工件、2铣刀、3立柱、4主轴箱、5工作台、6横拖板、7升降台及进给箱、8底座。

img134

图2-5 卧式升降台铣床

img135

图2-6 立式升降台铣床

4)刨床

图2-7为牛头刨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工作台、2工件、3虎钳、4刨刀、5刀架、6滑枕、7床身及变速箱、8底座、9进给机构、10横梁。

图2-8为龙门刨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床身及变速机构、2工作台、3工件、4刀架、5横梁及进给机构、6立柱、7刨刀。

img136

图2-7 牛头刨床

img137

图2-8 龙门刨床

5)磨床

图2-9为外圆磨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床身、2工件、3工作台、4头架、5砂轮、6尾座、7砂轮架。

图2-10为平面磨床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表示:1床鞍、2工件、3工作台、4砂轮、5砂轮架、6立柱、7床身。

img138

图2-9 外圆磨床

img139

图2-10 平面磨床

其他类型机床尽管其外形、布局和构造各不相同,但基本构造与上述机床类似,可认为是这几种基本类型机床的演变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